苍茫云海间作者:看长亭晚
第18节
对于这种人你越是搭理她,她越是蹦跶的厉害,清平继续微笑道:“福气都是殿下给的,只要咱们一心为殿下做事,自然是能享福的,您说是不?”你自己做不好事不得上司宠信还怪我?
在何舟房被气的半死前清平及时向这位长史大人告退,一路畅通无阻的进了书房,楚晙坐在桌子前看着一封文书,眉头皱起,听见有人进来头也不抬道:“倒杯茶来。”
清平乖乖的去倒茶,用木盘拖着端来,楚晙接过茶杯,这才注意到是她,失笑道:“你不是去长史司有事么,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清平道:“长史大人披肝沥胆,所做之事皆不需旁人cha手的,我这种闲人就只能望而却步了。”
楚晙放下文书瞥了她一眼,笑骂道:“就你滑头,过来把这些都拿走。”
她书房中没有下人,是以清平有时候还要充当半个劳动力,搬搬书扫扫书架什么的。她把楚晙桌上的一叠蓝册搬进里面的桌子上,一本一本翻开再核对一遍。
楚晙手摸了摸茶壶,发现那水是温的,她微微一笑,刚才看文书的几分烦躁此时都烟消云散了。
事情一多忙起来就没完没了,清平连载王府上住了半个月以后就自暴自弃了,反正都是给楚晙打工,她府上空房那么多,住一下又能怎样。那夜窗外月明如昼,已在中天不知多久,清平放下手中毛笔,揉了揉手腕,刘甄端了汤进来,放了一碗在楚晙桌上,道:“殿下,刚熬的,请用些吧。”
又端了一碗在清平桌上,揶揄道:“李典谕,你也用些吧,今晚怕是又不能回去了?”
清平知道她要开始打趣自己了,恨恨的看了她一眼,端起汤一饮而尽,轻咳道:“多谢刘总管了,等这几月公务忙完了,我肯定能按时回家的。”
刘甄收了空碗,高深莫测的笑了笑道:“何苦这么麻烦呢?你若是住进来了,殿下也是乐意的,旁人又有几个敢说闲话?”
清平无语的望向楚晙,她此时正向这边看呢,手中端着碗,还冲自己眨了眨眼睛。
显然是一副非常乐意的样子呢。
清平脸上微微发热,明明是深秋了,居然还会觉得热。
她把头埋进高高叠起的文书中,心不在焉的看了一会,又偷偷从缝隙中去看楚晙。
仿佛有心灵感应般,她视线刚刚转过去,楚晙也看了过来,像是早就料到般,嘴角翘起,又对她眨了眨眼睛。
清平慌乱收回视线,将文书盖在自己发烫的脸上,刘甄大惊小怪道:“这是怎么了李典谕,这汤虽然补,但也不至于喝下去就见效了吧?”
清平艰难的从桌上爬起,努力不去看那主仆两人玩味的视线,一本正经的看着手里的文书,刘甄适当的说笑了几句就走了,清平松了一口气,总算能安安静静的把手上这些事情处理完了。
书房里只听见烛火燃烧的哔剥声,忽然楚晙道:“刘甄只是说笑,你不用放在心上。”
清平啊了一声,不明白她怎么说起这个:“她也是一片好意。”
楚晙放下手里的东西,站起来把笔挂好:“这么说来,你算是接受了这份好意?”
清平没说话,感觉她话里到处都是陷阱,如果自己说不接受,岂不是就是印证了她之前说的对这事上心了吗?要体现自己没放心上,就应该搬进来住。好像是个无解题,不管怎么回答都不行,她想了想道:“属下是怕其他人对此不满,若说要搬进王府久住,那也应该是何长史,属下不敢逾越。”
楚晙开了门,窗外月色洒进来,她看了眼清平道:“那也要看我乐意不乐意。”又道:“出来,去歇息吧。”
两人走在落满月光的长廊中,清平跟在她身后,明显感觉她似乎有些不悦。等走到休息的房间门前,清平就要告辞,楚晙道:“留在这里很难么?”
清平张了张嘴,没想到她还在纠结这个问题,谨慎道:“殿下,这不符礼仪吧。”
楚晙沐浴在月光下,坠在肩上的玉珠发出柔和的光芒,她落寞道:“不说礼仪上下之属,若是说朋友,平辈相交,你可愿意留在这里。”
清平哑然,在她深沉的目光中有些拘谨退了一步,她本想说些婉拒的话,但不知道为何,神差鬼使道:“你是说朋友么?”
楚晙听她又没用敬称,心里一动,她知道这时候不能太咄咄逼人,仍是语气温和道:“是,除了刘甄,便只有你了。”
她一提刘甄清平顿时清醒了很多,原来是想让她和刘甄那样,呆在王府好做事。清平心里轻松了几分,道:“既然殿下盛邀,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楚晙满肚子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见她答应的如此迅速,隐约感觉她是会错意了,她来不及解释,先点头将此事定下:“如此,你得空回去收拾收拾。”
清平应了,楚晙便进了房间,她也回到房间,自去歇息了。
那厢楚晙关上了门,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仔细想来想去也没个头绪,有什么东西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她却没抓住,半响后失笑,何时她竟变得如此患得患失了。
清平后日寻了个空归了一趟家中,收拾了几件衣服,又将燕家打扫了一番,只是那院中落叶太多,扫的时候费了一些功夫,在院中发出唰唰的响声。她满头大汗的扫了一会,这才收拾完毕,将门窗关好,准备离开。
她刚刚放下扫把,就听见有人敲门,只是这实在是不像敲,倒像是在踹,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丰韫,开了门一看,居然是吴盈。
吴盈面色憔悴,双眼红通通的,见了她差点哭出来,道:“我以为你又走了!”
她扑进清平怀里,清平傻眼,无语望天,吴盈抱着她闷声道:“你去哪里了,为什么这么久不回家!”
她语气哀怨凄惨,一阵秋风吹来,梧桐叶子又落了一院,吴盈从清平怀里抬起头,眼中含泪道:“那时候,也是这样,我去你家里才知道你走了”
清平简直不忍直视,心里的愧疚冲淡了之前的尴尬,她手足无措道:“我没走,只是调任到信王府中任职了,这些日子公务繁忙,就没来得及回家。”
吴盈怀疑的看着她,问道:“真的?”
清平忙点头,吴盈这才慢吞吞的起来,看她放在一边的包裹,愤怒的看着她。
清平哑口语言,吴盈的声音异常尖锐:“你骗我!”
一群飞鸟从院子上方飞过,被这声音惊的四处逃散。
“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清平揉了揉眉心,靠在椅子上歪着头,吴盈坐她对面,眼睛仍是红红的,但却比刚刚好一些了。
清平指着那个包袱道:“今天就要搬进王府,所以回来收拾些东西。”
吴盈知道自己先前误会了她,坐在椅子上不好意思说什么,呐呐道:“以后就要住王府里了吗?”
清平想了一会道:“等过段时间不忙了再搬回来就是,总不能一直住王府吧?”
吴盈点点头,这会倒是非常安静了,说话也是温言细语的:“科试文榜已经下来了,再过几日,我就要进宫去了。”
清平这才想起来她刚刚考完试,真心实意的祝贺了她一番,能进宫面圣的必然是一甲之列,吴盈虽然说的谦虚,但脸上也是掩不住的喜色,只道:“我冠礼那日,你会来么?”
清平才反应过来,她初到长安时已经过了加冠的年纪了,琼州人普遍读书晚,贺州人读书读的早,而吴盈此时刚刚好加冠,她沉默了一会,在她期待的注视下实在难以说出推脱的话,于是点点头道:“你将日子告诉我,到时候我去,好吗?”
吴盈道:“簪花宴后,十二月五日,是在贺州会馆,老师说一同办了就是。”
既然要去参加人家的冠礼,就不可能空手而去,清平在心里寻思着要买什么送过去,吴盈看她沉默不语,心里很不是滋味,道:“你不想去吗?”
清平道:“不是,我在想要买什么送你。”
吴盈轻轻道:“只要你来了就是,其他的,也不必那么”她倏然住嘴了,忍不住道:“你要送我什么?”
她这样问其实很失礼了,说完自己都觉得难为情。清平正巧不知道要买点什么,闻言道:“你想要什么?”
见吴盈目光闪亮,心里想起那天的事,又补充一句:“是东西,物件摆设书籍之类的。”
吴盈咬着下唇,忿忿的看着她,她自然知道清平说这种话是什么意思,少年人毕竟脸薄,那夜借着酒劲说了心里话后犹自后悔,如今光天白日之下更是说不出什么袒露心迹的话来,她只得安慰自己,人在就好,其他的以后从长计议,未必不可。
于是她道:“玉佩吧。”
清平抬起头来,道:“玉佩?”
这东西不是长辈送晚辈的吗,哪里还有平辈互送的?她完全忘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情人之间也会赠送玉佩,作为代表自己心意的象征。
她道:“好,那就玉佩了。”
吴盈笑笑,没有说话。清平在她的目光下坐如针毡,拖了一会时间道:“我得回王府了,你回去吗?”
吴盈虽然不舍和她分开,但也知道公事为重,恋恋不舍的与她告辞了。
清平见她走远了才闭门落锁,叹了口气。
年少时的感情并不像想的那般牢固,她安慰自己,没准过几年吴盈就忘了这事了。她私心其实不想失去这个朋友,但却无法接受她的心意。
秋风吹的满院落叶哗哗响,清平在外面听到了,心说这地又白扫了。
回到王府时已经是日落,她刚进门就见着何舟房迎面走来,见了她敷衍的拱手道:“李典谕,这是从哪里回来啊?”
清平道:“不过是回家取了些东西。”
何舟房挑眉道:“府上如此忙碌,你竟然还能抽出功夫回去?不过你这回家取东西,好像没有向我告假吧?”
清平知道她是没事找茬,大家看不顺眼彼此已经是心知肚明的事了,只是明面上没有撕破脸皮罢了。清平淡淡道:“何大人的意思是,向殿下告假不算数,向你告假才算数?”
何舟房冷笑道:“我可没这么说,李大人不要搞错了。”
清平道:“若要人不误会,就别说些误会的话。何大人,我先告辞了。”
何舟房瞪了她一眼,哼了一声甩袖而去。
一天没做事,不知道桌子上的公文堆了多少了,清平放下东西以后就赶往书房,进去以后没见着人,摸着黑先往自己座位走去。
书房里漆黑一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主人不在此处的缘故,居然连灯烛都未曾点一只。她心里正奇怪呢,在桌子上摸到烛台,从袖中取出火折子就要点燃,黑暗中一人道:“你去哪里了?”
清平吓了一跳,那火折子险些掉到桌子上去,同时蜡烛被点亮,楚晙正坐在她的椅子上,眼神幽暗的盯着她。
清平差点被吓的把火折子甩她脸上,一时胸口难受,半天没说出话来。楚晙语气就不怎么好了:“这么一天不见人,是去了哪里?”
清平被她语气中的严厉给惊着了,缓了缓才道:“殿下不是准我回家取些东西么,我见今日事情不是很多,就回去了一趟。”
楚晙丝毫不动,看着她道:“你是把整个院子都搬来了,去取个东西要一天?”
她这话问的十分古怪,清平暗自心惊,不知道自己怎么惹怒了她。之前几天不是还好好的么,真是说翻脸就翻脸。
楚晙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从脚边捡起一物递给她,缓缓道:“以后去哪里要和我说,知道了么?”
清平拿过盖子,本想争辩说这不是你早答应过的事吗,但掂量了一下还是道:“是,我知晓了。”
楚晙这才从椅子上起来,掩饰般拿起文书看了看,道:“今天也没什么事,你陪我去外面走走。”
她在清平惊奇的视线中走的有些狼狈,清平从她的背影里似乎读出了点落荒而逃的意思,便跟了上去。
两人传过书房一路走进内院,王府虽然不大,但空置的屋子很多,楚晙在长廊下立住,清平站她身边,知道她在沉思,就没出声打扰。
她自己也在想吴盈冠礼的事情,不知道自己该送个什么玉佩比较好,思来想去还是要向身边同僚请教一下。
片刻后楚晙问道:“你在想什么。”
清平道:“我在想冠礼应该送别人什么东西。”
楚晙看了她一眼,道:“送些书本笔墨就好,不然你想送什么。”
清平很苦恼,她也觉得送玉佩不怎么合适,只是吴盈自己都那么说了,好像再推脱就不太好,她道:“想送玉佩,可以吗?”
楚晙本想说不可以,但却想起什么,把否定的话咽了回去,道:“送玉佩可以。”
清平点点头:“那就送玉佩好了,实在是不知道送些什么。”
她接着道:“对了,殿下,十二月五日若是事情不多,我想告假出去一趟。”
因有刚才的前车之鉴,楚晙也没问她要去做什么,只是道:“那日我似乎也有事,你自己去办你的事好了,只是出府要小心些。”
清平本想说要小心什么,但想到她说的身边都是眼线,顿时就闭紧了嘴,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多问比较好。
吴盈冠礼之日如期而至,清平在一家玉石店取了定做的玉佩,用绸袋装好放在礼盒里,拿着东西就去了贺州会馆。
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会馆外停满了马车,一度造成拥堵,在路人的谴责下,会馆的人才出来指挥下人将马车都停到会馆后院去。
清平听见一人道:“这是什么事,科试发榜不是刚刚过去,如何又有这么大的阵仗?”
另一人道:“你这就孤陋寡闻了,岭南谢氏一位小姐中了皇榜,在面圣对策时颇得陛下赞赏。朝中向来优待岭南氏族,陛下便赞道:‘此女可光耀谢氏门楣’,正巧此番不是冠礼么,谢家广发请帖,邀人观赏谢家小姐及冠,这来来往往的大人们呐,都是看着谢家才来的!”
再说什么清平也没去听了,只是暗自觉得可惜,一生只有一次的冠礼,却硬生生被一个人抢去了所有的风头,实在是不怎么让人高兴。
吴盈早将请帖发给她了,她交给门房,就被迎了进去。里头果真是热闹非凡,谢家家主不在京中,她的妹妹,文华阁大学士谢琼负责主持这次的冠礼,正在接受来来往往的官员们的道贺。
本来是一群人的冠礼,却没想到硬生生变成了一个人的冠礼,贺州会馆也不是谢家开的,却这般霸占了场地,惹的许多人暗自不快,只是碍于谢家被上眷顾,有苦不敢言罢了。
但也不是人人都做缩头乌龟,乐安吴家财大气粗,见会馆几乎要变成谢家一家的礼堂了,干脆包下隔壁的慧安楼,请贺州的其他学子到那里加冠,顿时赢得了一片赞誉。
谢琼的脸就有点不好看了,吴家将人请走了,馆中的人骤然少了一半,看起来分外空旷,来贺谢家礼的客人虽然多,但也比不上原有的人数。谢琼原本是想借着此事杀杀吴家的风头,在贺州岭北聚些人气,但没想到自己跌了个跟头,当下吩咐仆人快些开始。
此时门房高声道:“信王殿下到!”
谢琼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侄女一个加冠礼上还能有位亲王坐镇,当即迎了出去,满面红光的恭候信王。
因为信王地位的超然性,大家都觉得她来,就是陛下的意思,一时间在心中暗自惊叹,圣上对谢家果真是优待。
另一头清平在慧安楼上端正的坐着,丝竹之声jian起,观礼的客人们都正襟危坐,注视着堂上唱文的白发教授。这是贺州的习俗,要用乡语吟唱祝词,这个过程中绝不能被打断,在场的人不能离开,也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整个吟唱的过程漫长而枯燥,清平不是贺州人,听不懂她到底在说什么,只觉得有些犯困。幸而考虑到只有一天的时间,所以这个原本费时很长的过程被大大缩减。乐声骤变,变的弘大起来,十个女子从后台缓缓走来,她们身材高挑,都穿着飞云衣,发髻高高梳起,cha着十二只钗子,长裙委地,外罩一层轻纱,腰间带着药玉,珍珠穿在束颽上,在群上发出点点光点。
这便是此次冠礼的赞者了,仆人端上木盒,盒子里装满了梳子,这是十位学子一同上前,旁边的人高声念祝词,那几人行礼后跪下,这十位赞者拿出梳子象征性的在她们头上梳了两下,而后将梳子正cha在她们发间。
学子们再拜,接过一杯酒抿了抿又拜,而后退到后面去,代表这批人完成了加冠,以后就是一个成年人了,日后要为国为家尽忠尽力,成家立业,担负起一个女子应有的责任。
不过这个冠礼并不算是完整的冠礼,有些学子回到家族里也会办一个更复杂些的,但这个冠礼是贺州官方的习俗,一定要在科试后统一办的,意义比较重大。清平看着一批批人过去了,同座的有些人都shi了眼眶,想是在场学子的家人,见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是无法不为之动容的。
终于她看到了吴盈,冠礼上不好说话,她等了很久,冠礼结束了,又在人群里找了一会,才找到吴盈,把东西给她。
吴盈看到她来已经非常高兴,看到她带的东西以后就更高兴了,马上把那块玉佩戴在身上。
清平看她开心也就随她去了,借口自己公务重,不便用饭。
吴盈本想留她,但一个下人过来说了几句,她脸色一变,对清平道:“你先走吧,我我这里还有些事,下次我得空再去找你。”
清平就这么离开了,其实她是有点受不了那种气氛,也许她生来不曾经历过这种圆满,太明白拥有过又失去的感觉,所以对此心中始终怀着一丝畏惧。
是畏惧拥有,还是畏惧失去,这些此时和她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走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时,还是觉得有些寂寞,微微有些失神。
她的人生可能不会有这种圆满,缺失的冠礼像是她残缺离别的命运,大概只身一人,才是最终的结局。
一辆马车驶过,有人道:“清平?”
她恍惚望去,楚晙掀开车帘把她拽上来,见她神情落寞,依稀猜到几分:“去贺州会馆观赏冠礼去了?”
清平无ji,ng打采的点点头,楚晙笑了笑,也不说话。马车行到大昭寺后门,楚晙拉着她下来,清平没反应过来,木木道:“殿下,你要来烧香吗?”
说完便仍由楚晙拉着自己往前走,自己神游太虚去了。两人穿过大殿侧门,楚晙送开她的手道:“在这里等着。”
清平应了,站在原地对着壁画发呆。不一会来了一个人说是请她过去。
清平问道:“去哪里?”
那人道:“是信王殿下吩咐的。”
也没说去哪,清平跟着她穿过大殿,来到一间点满长生烛的小房间。
这里的长生烛烛台都做成莲花的样子,房间里帷帐垂地,挂着经幡,中间放着香案,显然是用来供人修行的地方。她不知道楚晙让她来这里是做什么,这时候一修士打扮的女子从帷帐中走出,与她见礼道:“善人,请这边来。”
清平被她引到一个蒲团边跪下,那女子就站在一边拿出一个摇铃,一边摇一边念:“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1)
清平一听这不是冠礼时候用的祝词吗,刚想说话,那女子又道:“善人,请跪。”
她声音不算多么悦耳,但却有种渺茫的感觉,令人不得不照着做,清平拜了一拜,女子摇了摇手中的铜铃道:“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2)
清平起身,女子道:“再拜。”
她昏头昏脑的拜了下去,再抬头起来的时候,面前站着一个人了,楚晙道:“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3)
她手中是一把玉做的梳子,在清平头上梳了几下,然后慢慢推进她的发冠中,楚晙道:“站起来,李清平。”
她依言站起,火光中楚晙的眉眼格外柔和,她看着她道:“你和她们是一样的,明白么?”
清平有种被她看破的羞耻感,低着头重重点了点,却看到楚晙手中拈着一块玉佩,挂在自己腰间。
“玉有德,有德者不孤,你不会一直是一个人的。”
她视线逐渐朦胧起来,楚晙笑道:“亲王为你加冠,你还不满意吗?”
她摇了摇头,羞赧未退,还有一丝感伤,她笑道:“不,殿下,我很高兴。”
她笑着道:“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楚晙认真的看着她,轻声道:“那就好。”
临近年关,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信王开府那日不过摆了几桌,越王齐王自然给了面子来喝了几杯,只是这两位针锋相对已久,连这种场合也要比试一番,搞的场面一度非常难看。
料想楚晙以后也不会再请她们来赴宴了,要请也是单独请,绝不会两个放一起来。
大雪如约而至,楚晙被刚出关的女帝召去宫里了,要有些日子才会回来,清平自在府中处理文书,年关将近,倒也没什么事,只是有日何舟房拿着一本账单找她,要她去京郊几处庄子上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