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苍茫云海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倘若这是场梦,她想,倘若这只是场梦。

她该起身拂去肩头雪花,责怪自己不该来此。清平抬手扫落薄雪,眼泪只流了一会便干了。好像眼眶被冻住了般,她再也流不出一滴泪。跪坐在吴盈身旁,清平呆呆的看着她身上越来越厚的雪,人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她全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周遭的一切声音都离她远去。雪下了不知多久,她也跪了不知多久,隐约听见有人说话,但这又与她有什么干系?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便不见了影踪,漫天飘雪中她沉默地跪着,身上积了层厚厚的雪,知觉也渐渐褪去,终于她眼前一黑,扑倒在雪中。

寒冷褪去,身上竟然慢慢暖和起来,清平只觉得光刺的人睁不开眼睛,她走了几步,发现自己坐在书房中,正捧着一本书在看。外头明明已是黄昏,柳条在晚风中舒展柔软的枝条,树影倒映在书房的纸窗上,在黄昏的余光中随风飘动,仿若一个迷离的梦境。哪里来的光?她合上书本放回架子,向着门外走去。

还未曾踏出门,便与一人撞了个满怀。清平抬头一看,原来是吴盈。吴盈做童生打扮,一脸稚气,清平隐约记得她不是这个样子的,但不知为何不愿想起。吴盈抱怨道:“我的书都被你撞掉了。”

清平只好去帮着她一起收拾,将地上那些散落的书捡起来。吴盈数好了书,数了数道:“全部都在。”她许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对,有些羞赧道:“多谢你了,清平。”

清平微微一怔,想说不用。吴盈却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道:“这个送你吧。”

她顺着女孩掌心看去,那里赫然是只纸鹤。

突然间面前的人手掌变大,人也抽条拔高,她将那只纸鹤放在她的掌心,清平只觉得心慌的厉害,道:“我不要,你拿回去吧。”

吴盈只是笑笑,起身摸了摸她的头,眼中映着门外灿烂的夕阳,像是温暖却即将消散的光。

“没关系的,清平。”她如是说道。

清平陡然睁开眼睛,眼前是跳动的火光,那黄昏中的书房像一个温暖的旧梦,随着余光消散,已然不复踪迹。

或许是火光太过温暖的缘故,她来不及分辨自己究竟在哪里,又沉沉地睡去。

清平醒来时是在某日清晨,外头已是银装素裹,大雪覆盖了原野,将会这般一直下到来年开春。她背着吴盈在山洞附近倒下后,被一群来山洞中取柴的农户救回了家,昏迷了半月后她方转醒,因为那日在雪中受寒,她连下地都十分勉强,只能在人的搀扶下慢慢走路。

云州人口稀少,这村子落在山附近不远处,与世隔绝已久。村中人淳朴热情,见了她这种落难之人,也就带回了家中照料。清平那些旧衣物尚在,她从中取了银两送与收留她的这家人,主人觉的她可怜,并不愿收她的钱,全当是做好事了。

年关将近,清平便去村中的旧草房中看吴盈。许的因为天气冷的缘故,尸身并未腐化,只是脸颊凹陷的厉害,看起来与从前并无太大变化。清平在屋中坐了许久,终是决定将吴盈火化了带走。

云州偏远之地多兴火葬,因为尸体埋在地里,常常会在冬天被一些饥饿的野兽刨出来吃了。那农户帮清平在村中买了些干柴,一日雪晴,清平将柴负到村外,亲自将吴盈背了出来。

雪地深深,清平却并不觉得冷。吴盈伏在她背上,是从未有过的安静,她觉得她轻减了许多。她在雪地中跋涉良久,将吴盈放到木柴堆中,为她整好衣裳,又以手融雪,为她擦净了脸,这一切做完,抬头已是天色将晚。吴盈面容平静,连最初眉心那一点郁气都消失不见。清平将火油泼洒在干柴上,举着火把,却迟迟不能下手。

她立在雪地中许久,冻的脸颊通红,连嘴唇也似乎被冻住了般,几次张口,却吐不出半个字音。最后她未言一字半语,在黑夜到来前点燃了柴堆。

熊熊火舌很快吞噬了柴堆,火光映出吴盈的脸,清平看的分明,胸口隐约作痛,想起那个似真似假的梦,心头悲意再起。她从衣服中取出那只纸鹤,看着上面的字迹,几次想将它投入火中,但却始终舍不得。纸鹤在火边呆久了微微发烫,未几火光大盛,照的四周雪地发亮,清平这才察觉自己离火堆太近了,手指被烫了一下,一缕头发被火星撩起,她下意识后退,用手护住那只纸鹤,不过这么一瞬间,吴盈淹没于火中,再也不见。

清平将纸鹤收在怀中,她从前不知天高地厚,也未识得人心深浅,原以为最重的教训不过陨命于此,但未曾想到,反到落在挚友身上,却用死别告诫她,万事皆有代价。

雪晴的夜晚万里无云,夜空澄澈明净,繁星闪烁,亘古不变,无言注视着人间悲欢离合。

她什么都说不出来,却什么也不必说了。

翌日清平将吴盈骨灰放于木盒中,包的严严实实后,便整了整行囊,向村中人辞别,向着安平郡方向走去。

村里人为她指了一条官道,让她沿着这路一直走,便可到达安平郡。

清平在这路上走了数日,还未到安平郡,却在某日见着许多逃难的人带着家眷行礼,惊慌失措地从官道上走来。清平心道不好,连忙上去一问,那些人说安平郡郡城破了,城破前夕,郡守不顾朝廷禁令,将后方通道打开,让郡中数十万人仓惶逃离。

清平半晌说不出话来,问道:“那郡府官员及郡长大人呢呢?”

一人抹了抹泪,低声道:“郡长孙大人不肯走,现下并不知情形如何”

清平耳边轰轰作响,她告别逃难的人,继续向安平郡的方向赶去。

第二天官道上逃难的人越来越多,如同洪流般向她冲来,数万的逃难者迎着漫天飞雪,向着阾枫、涪城方向赶去。

清平逆着人群走了几天,原本她还心有希翼,以为孙从善以及府衙众多同僚能活下来,在越来越壮大的逃难人群中,她终于听到一个消息,安平郡郡长孙从善率府衙众官员与西戎军马在城中经历殊死抗争,掩护郡中居民逃离,最后一干人于城门前全数殉国。

彼时她站在滚滚人潮中,周遭尽是逃难者的哭泣声,郡城已破,许多人在逃亡中与家人分散,到处都能听到嘶哑悲哀的呼喊声。有人家破人亡,孑然一人,失魂落魄地跟着人潮走,眼中一片死寂,如同行尸走r_ou_般。清平本想顺着路赶回安平,但逃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她逆行走的慢,没多久便有后头逃来的人惊惶道:“西戎人追上来了,大家快逃啊!”

逃难的人群炸开了锅,谁也不愿走的慢落在后头,成为西戎人的刀下冤魂。人潮中许多人被挤散,人一逃起命来,当真是什么都顾不得了。一时间孩童的哭喊声,行人的咒骂声、诉苦声不绝于耳,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被人推在草丛中,清平见状连忙扶起她,那老人只道:“你不必扶我,我已经走不动了,是个拖累。不必理会我,快些去逃命吧!”

她推了清平四五次,道:“老朽家中只剩自己一人,此生无盼,姑娘,我知晓你一片好意,你快些离去吧!”

后头的人越来越多,清平被人群推挤着走了一段路,回头看到那老人背对着她从地上爬起来,站在匆匆逃难的人潮边,白发苍苍,背影萧索,好像在回望遥远的故乡。

但天边密云涌动,雪越来越大,风裹挟着大雪将悲声卷起,无论无何,都再也看不到故乡的影子。

清平在拥挤的人潮一路北上,雪下的太大,天寒地冻,沿途随处可见蜷缩着身体在雪中的尸体,那些都是逃难路途中被冻死的人,有老人也有小孩。因为天气太冷,有些人忍不住去扒下尸体身上的衣物御寒,完后将赤|裸的尸身抛在雪中。到了这个时候人人只顾自己逃命,哪里还有管别人的心思。在物资极度匮乏的雪天行路,为了活着,人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人潮怀中经常爆发恶意的抢劫,有的人不是在路上被西戎追兵杀死的,就是被人抢去了御寒的冬衣和粮食冻死饿死的。

清平白天赶路时将木盒紧紧抱在怀中,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提防心怀不轨的人来抢劫。这一路走的份外艰难,最终在年初赶到了涪城郡。

清平在城外排了三天三夜的队,数不清的难民仍在源源不断涌来,进城的队伍几乎看不到尽头,朝廷担心这其中混杂了西戎j,i,an细,对进城者一一审核。没有文书的人都无法进城,城外哀声怨道,有人结队闯关,但很快被赶来的士兵驱逐开来。

城外到处都是游荡的难民,几个人围着小火堆取暖,在雪地中刨食。人如同野兽般徘徊在城外,每天都有人不断死去。饶是清平一路见惯了死亡,看到这幕仍是忍不住流泪。

清平衣衫褴褛,像个叫花子,负责核对文书的官员见她怀中抱着个大木盒,问道:“这里头是什么?”

清平回答:“是骨灰。”

原本背包盒子之类的物品都要打开检查,但或许是那官员看清平太过可怜的缘故,并没有让她打开,只是对好了她的文书便放她入关了。

涪城郡不算大,城中到处都是难民,进了城也不见得能活。因是战时,城中的物资本就有限,每日救济棚中不断有人被冻死,清平身上银两不多,根本住不起客栈。她便寻了一间破庙栖身,庙中泥塑已被难民毁坏,经幡也被扯下来烤火。对她而言,只要有个能避风雪的地方就足够了。她晚上睡在庙里,白天到处去打探消息,想知道云州什么时候能开关放行。只是她不过住了半月,又迎来一场大雪,雪连续下了数日,庙中来了许多躲避风雪的难民,在庙中烧火取暖。

这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庙里的火光吸引来许多流浪的难民,清平靠在墙角,蜷缩在稻草堆里,将木盒抱在怀中,隔着大殿微弱的火光,看到雪花不断飘进来。她知晓这夜会死很多人,她见过那些被冻死在墙角的人,身体被冰封住,严实地贴在城墙上,无论巡逻的守卫怎样去撬都撬不动。冰将城墙冻成深蓝色,也把他们冻在一起,唯有等到开春,冰消雪融后,才能把他们撬开。

清平每每路过城边,都能看到城中冻死的人越来越多,到处都是这样的黑影,又很快被雪淹没。她背负着木盒在大街小巷漫无目的的游走,在逃亡的路上她曾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也曾想过一死了事。但一路见惯生离死别,在这寒冰炼狱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念头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活着的无穷渴望。

“活下去。”

她在心里一笔一划写下这句话,每一个夜晚都没有梦,她疲倦的睡着,过往的一切都被深埋在心中,最后她怀揣着饥饿的清明,陷入沉沉睡意中。

大雪洋洋洒洒,第二日庙中许多人没了声响。有些人挨个搜寻被冻死之人身上的财物,清平将盒子藏在稻草中,又趁那群人不备,带着东西从庙中跑了出去。

今夜过后,那些哭喊声却难听到了,雪淹埋了许多人,连同那些痛苦离别,都悉数埋葬。

寺庙是回不去了,她便在救济棚勉强过了几日,终于打探到从云州离开的关隘已经可以通行。她用几个铜板买了些干粮,到驿站去,寻找那些去广元的商队,用剩下的银子求她们带自己去广元。

她又在驿站徘徊数日,终于找到肯带她去广元的车队。半月行程后,清平终于到达了广元城,她将那块成色上佳的白玉佩典当了,时局乱时来典当的人实在太多,掌柜什么珠宝没见过,只给了一个极低的价格,清平想了想,还是决定当了。

掌柜吩咐伙计造册记案,问道:“客人是活当还是死当?”

清平问道:“若是死当,给的银两可要多些?”

掌柜道:“那是自然,好教客人知晓,咱们这死当就赎不回来了,客人好好想想罢。”

清平笑了笑,缓慢却坚决地道:“那便死当吧。”

于是她用这玉佩换了些银子,混在去贺州的货船上,与其他逃难的难民一起住在底舱,沿水路南下。

天气回暖,寒冬马上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三月末她到达贺州乐安,她站在熟悉的城门前,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觉得十分暖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桃花开的满城都是,她抬头望去,晴空下天蓝如洗,遥远处能看到乐安塔的身影。

往来的人好奇地打量着她,清平知道自己此时一定狼狈不堪。从云州逃出后她在货船上藏了一月,曾在下船时,在水中看了一眼自己的倒影,外衣破破烂烂,面容消瘦,好似个饿鬼般。她站在阳光中,贪婪地享受着这份久违的温暖,仿佛获得了一次新生。

不知为何她竟笑了起来,将背上的东西背的紧了些。微风和畅,卷起粉色的花瓣滚落到她脚边,她弯腰拾起,声音变的轻快起来,迎着刺眼的阳光拍了拍背上的木盒,用很轻的声音说道:“吴盈,咱们到了。”

第126章位牌

初春时分,虽有花树缤纷,却是春寒未尽,冰雪犹存。白日尚好,只是夜里就不怎么舒坦了。清平捏着笔的手冷的发僵,她凑近炭盆伸开五指,借着余热暖手。

这处阁楼虽然四处漏风,但也算是有个容身之处。她头顶便是一根梁柱,房间又矮又小,屋内只容的下一床一桌,床上的棉被更是破旧不堪。眼见桌上蜡烛已经燃了一半,清平连忙吹灭,转身上床时险些踩翻了炭盆,她拥着旧棉被躺在床上,感受到屋中漏风漏的厉害,便裹紧了身上的被子。

幸而那账本已经抄完,蜡烛还剩下一些,可留作明日继续用。清平翻了一个身,压紧了被角。想起自己初到乐安城中四处谋生时的困境,如今已是好了许多。

乐安毕竟是贺州州城,想要在此地谋生,必然是花销不菲。清平进城后先到公告栏中看了一圈,发现通缉令还在上面,旧纸已被换新,看来通缉仍在。因从云州过来许多难民,便有官兵开始搜查外乡人,核对其身份文书。州府发下公文,要求入城的外乡人到府衙登记身份,否则就按盗匪流寇处置,押入大牢,等核对完身份才能放出。此令一出,她只能四处躲避,不敢去寻些需要身份凭证的事情做,最后找了几日,才在这药铺当了个伙计。

掌柜给的月钱少的可怜,不过至少包吃住,清平也有了个栖身之所,不必到处流浪。掌柜图她写的一手好字,加之还会看账对账,也就私藏了她在这阁楼中。平日若无官兵巡逻查店,就放她出来帮帮忙,在后面分分药材。

这一来二去,也算是彼此熟悉了。清平只道自己是从云州逃难来的,到贺州去寻亲友投奔。来的路上失了信件,不记得究竟是在哪处了,只好在此地暂时做工,赚些路费好再去寻人。掌柜见她谈吐不凡,知道这是富贵人遭了难,便识趣地不再多问了。

清平就在这里住了一月,乐安属岭北,虽然夜里冷,但天气却是渐渐回暖。第二日她起来做完了活计,便和掌柜的告假。掌柜知晓这是她的惯例,每七日要出一趟门去寻亲,只告诉她要小心,若是路上遇见了巡逻的官兵,定要先避一避。

清平应了,背起木盒,在街巷中熟门熟路的穿行,官兵不走这些巷子,她踏着青石板从人家后院墙角走过。初春的柳条已经抽枝发芽,处处都是轻纱般的绿,在春日的暖阳中,明艳旖旎地傍着流水。

她从街角出来,极为自然地混进大街上的人流里,向着西北方向走去。

起初她还想将吴盈的骨殖送回家中,不过在吴府周围看了几次,觉得十分不妥。她又去寻了吴盈从前所居之地,但那屋子只剩一看门老仆,原来吴盈生父早已改嫁,此时已经在他家落户,自从吴盈上京为官,他也不怎么再回故居了。

清平听完心中却不是滋味,原来这其中发生这么多的事情,吴盈从未与她说过。她生父改嫁,自己远走他乡,再也未回故土。清平想起她万里迢迢来西戎寻自己,初见时一声声竭力呼喊,心中沉闷,隐约明白了些什么。

但她所能做的不过是在墙边绕了数圈,替她看看曾经的居所,仅此而已。

贺州受闵、辰两州影响,境内也不乏有庙宇古寺。早些的甚至要追溯到几代前,今日清平所要去的,便是位于乐安西北的法合寺。

法合寺乃乐安城中一座古寺,飞檐拱殿藏于秀木花树之中,其境清幽,又依山傍湖,景色秀丽,多为城中人踏青游玩之地。

清平不过才入寺,便有道人来迎,问道:“施主是来上香参拜的吗?”

清平道:“不为上香,只是听闻贵寺有供奉亡故之人的长生位牌,便想来为故人设立。”

道人将她上下一番打量,只道:“施主请随我来。”

清平被她引进一间屋子,其中堆满书册,桌前坐了一位白衣女道,见了她问道:“施主是要在敝寺为亡者设灵位?请坐,待小道为您造册。”

女道问:“施主是为考妣而设?”

清平道:“并未,乃是为一挚友。”

女道点点头,执笔记下,道:“先友可是壮年夭折?”

清平闭了闭眼,道:“从云州逃难时亡故的,我身背的木盒里所装,便是她的骨殖。”

女道也知道居宁关被攻破的事情,面露不忍,起身行礼,口中念了几句,才让人引了她去造灵位。道人取了长生牌位问道:“先友姓名为何?”

清平抬起头,大殿中常年点着香烛,又有香火不断,将悬挂在上的经幡熏染焦黑。她站在灯架前,只觉得眼前有些模糊,那些跳动的火苗中神像拈花而立,光影蹁跹,却将明暗分隔的如此显著,仿佛在不断提醒她生与死间遥不可及的距离。

她勉强抑制住悲伤的情绪,红着眼圈低下头。

道人见贯了这等事,便道:“不然施主自己来写罢?”

清平接过金笔,迟迟不能在黑色木牌上落下,她曾写过无数字,但未及这两字份量之重。这姓名一落,就将生人亡者完完全全区分开来,所谓永诀,亦不过如此。

她提笔几次,终是不忍下笔,将木牌予道人,道:“不必落名了。”

道人见怪不怪,收了她二十两银钱,取了一只瓷碗,向其中注入清水,将位牌放置神龛边上,那里摆放着许多长生位牌,清平解下手里木盒,放在位牌后的夹层里。她指尖停在半空顿了顿,终是关上了柜门。

那道人说道:“施主请慢,这位牌无名无姓,若是日后想要来拜可就难寻了,不如像其他人那样留些信物在这瓷碗中如何?”

清平顺着她所指处看去,架上长生位牌前皆有一个瓷碗,碗中放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她想了想,从衣襟中取了那块黄玉玉佩出来,这是当年从吴钺那里得来,她戴了许多年,绳结被磨的光滑无比,顺着瓷碗边叮当一声滑进清水之中,荡起数圈涟漪。

她手指微屈,触及冰冷的瓷碗,才如同被惊醒般转过身,见那绳结挂在外面露出一截,只对那道人道:“就这样罢。”

道人便引了她出去,殿中多有人来往,清平离开时与一男子擦身而过,那男子头戴帷帽,身边拥着奴仆数人,像是大家公子出游。清平侧身避让,白纱下男子向她微微颔首致谢。

她只是笑了笑,踏出门栏,站在一株古树下抬眼望去,树影婆娑,撒落点点金芒,她此时怀中空无一物,双手摊开,所接不过清风几缕,光点数粒。但她知道,手中有远远比这更轻,却更重的东西。

法合寺中方才与清平擦肩而过的男子在道童的指引下来到后殿,他捻起三柱香,跪在长生位牌前参拜。身边的老仆去搀扶他,压了压眼角的泪痕,小声道:“少爷的心意,郎君一定会知晓的。”

年轻男子起身,又对着长生位牌拜了拜。没一会便有道童用瓷瓶装了几枝新折的桃花捧来,男子过去接了,亲手将瓷瓶放在其中一个长生位牌边,他伸手摆弄花枝,眼中似含些许忧愁,不过片刻便收了手,对着身边仆从道:“叫抬轿的来罢,如今也给父亲上过香了,是该回去了,免得我阿姐忧心。”

老仆忙应了下来,便去吩咐下人将抬轿人唤来,男子低头扫了扫周围的位牌,见又添了些新的,心中莫名感伤。

忽然他看到一块无名无姓的位牌,显然是新漆的黑漆,但上头却无一字。他心中有些好奇,便向那位牌前的瓷碗看去,只见碗边露出一截绳结,他辨了辨绳结的样式,却“咦”了一声。

原因无他,这绳结的样式实在是熟悉的很。他思量片刻,趁着周遭仆役低着头,凑近了勾出那绳结来看,黄玉浸在水中,被拉上来时还带着温润的水光,他蓦然想起究竟在何处见过这玉佩了。

那是在他阿姐生辰前得了块上好的黄玉,他那时正与府中老人学着打绳结,便私下取了这块玉佩编了条绳结挂起,原想给阿姐一个惊喜,但阿姐只是狼狈的接下了,后来从未见她戴过。

他自然也问过其中缘由,阿姐只说是不小心遗失了,他后来才知道那绳结的手法其实是错的,老人年纪大了,教了他个完全相反的方法,故而此绳结必然是独一无二的,他绝不会认错。更何况玉佩这等从不离身的物件,怎么会出现在一块无名无姓的长生位牌前呢?

他心中起疑,将那玉佩小心放了回去,想着等回府后定要问问阿姐。以免贴身物件遗失,落入心存不轨之徒手中,又要掀起无端争执。

吴府。

“你见到那块玉佩了?”

“阿姐先前不是说丢了么?”

吴钺手中笔一顿,合上面前书本,漫不经心道:“是丢了,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

但显然弟弟吴远并不信她,屏退了书房下人,慢慢走到书桌边,低声问道:“阿姐,这东西虽小,要是被有心人捡着了,那——”

吴钺却突然打断他的话,道:“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吴远有些不明白了,见阿姐无动于衷,只好无奈道:“我今日去为父亲上香,在一处无名长生位牌前瞧见的。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但这绳结出自我手,我是怎么也不会人错的呀。”

吴钺放下手中笔,垂下眼睑,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她才缓缓对面前的弟弟道:“好,我明日便去看看。”

说来也怪,明明昨日还是晴空万里,今日不知怎地下起雨来了。细细密密的雨幕笼罩了这座城池,如万缕愁思般,借着初春的寒意,不动声色地潜入人心底。

吴钺手持一把油纸伞走在shi漉漉的石板路上,她一早便起身离府,只身一人向着法合寺走去。这路上烟雨霭霭,行人匆匆而过,细雨打shi了她的衣袖,紧紧贴着手臂,时间长了便觉有些刺骨。

她一路慢行,终于到了法合寺。寺宇被雨幕笼着,好像是远离浮世之地,寺中古树枝叶鲜嫩,被雨水一洗刷,更显翠绿明亮。吴钺站在其中一棵老树下看着寺门入口,捏紧了伞柄。

雨天鲜少有人上香,守门的道人见了她出来引路,问道:“施主是来上香的么?”

吴钺沉默,片刻后才道:“我是来拜祭故人的,劳烦法师引路。”

道人得了她赏钱,便取了些香油,引她来到后殿。殿中是十年如一日的陈设,吴钺每年都要来此拜祭自己父亲,只不过每次都是在寺中净室独自拜祭,她目光一扫,却没看到弟弟所说的无名位牌。

道人问:“施主可记得这人的姓名?不然此处位牌众多,一时半会也难找。”

吴钺道:“我自己找找就是,不必劳烦法师了。只是我带了些她生前旧物,想在灵前烧了,请法师取个火盆过来便是。”

道人转身去取火盆,吴钺沿着众多长生位牌前走过,火光点点,好似引渡亡人归去,是说不清的凄楚迷离。她走了一会,每处地方都细细看了,终是在神龛边找到了那块无名位牌,她俯身看去,位牌下瓷碗中放着一块黄玉,透过平静的水光,能将纹理都看的清楚。

她轻轻移开位牌,拉开后面夹柜,手堪堪碰到柜中的木盒,便猛然缩了回来。她低下头,慢慢合上柜门,放好位牌。一滴水落在瓷碗中,波光荡开,又有数滴落下,沿着瓷碗边缓缓滑落。

吴钺闷哼一声,仰起头来,眼角犹shi,两道水渍分明,她解下腰间玉佩,颤着手放入清水中,哑声道:“阿盈。”

大殿中寂静无声,吴钺闭上眼,扶着桌边,悲伤的难以自持。忽然悠长的钟声响起,震的她心头一颤,好像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殿中神像手捻莲花,隐在黑暗之中,俯瞰众生喜乐悲苦。她以袖压住眼角,心有所感般低声唤道:“阿盈?”

殿中烛火摇曳,却无人应和,

道人取了火盆来,却未瞧见人,忙从门里追了出去,只见雨幕中一人弃伞而行,已经走的远了。

这夜清平睡的并不安稳,她在梦中又回到无尽的草原,漫长的逃亡中,忽然敲门声惊醒了她,她拥着被子茫然坐起,起身去开门。

门开了,外头站着一蓝衣女子,清平瞳孔微缩,竟然是吴钺。

“许久不见了。”吴钺拱拱手,面色憔悴,“深夜叨扰,请李大人见谅。”

第127章风来

清平手按在门上,漠然道:“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她这般反应也在吴钺意料当中,吴钺微微欠身,道:“吴家想在乐安找个人并不算困难,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见谅。”

她抬起脸,暗淡火光照出眼中浓重的悲意,但她却掩饰的很好,甚至还带着得体的微笑,缓声道:“我不过是想问问阿盈的事情,李大人难道不想知道她为何半道折返云州,放着好好的前程不要,去救你这叛国通敌之人?”

清平抿紧了唇,注视她片刻,道:“如此,请进罢。”

矮小的阁楼中添了一个人更显得拥挤,吴钺毫不在意地坐在一张瘸腿的凳子上,清平把烛台拉近了些,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来了乐安?”

吴钺笑了笑,不过笑意却没进眼底,道:“起初是不知道的,不过舍弟在法合寺拜祭我父长生位牌时见着块玉佩,便回府问我缘由。”她言语温和有礼,看似平易近人,但自有一种冷漠的疏离,“这也是巧,约莫半年前,阿盈曾拖我去查你的事情,这么一来二去,我也就识得李大人了,那玉佩的事情也便想起来了。”

清平一时无言,沉默良久才问道:“你要问什么?”

吴钺若有所思地看着她,道:“还未谢过李大人,不远万里将她的骨殖带了回来,也算是全了她的心意。她父亲那里我自然会去圆谎,大人不必担忧。”

清平敏锐地抓住她话中的信息,道:“这是什么意思?她早知道自己会——”

第31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