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苍茫云海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苍茫云海间作者:看长亭晚

第34节

见无人回答,她便自顾自道:“一处能作假,处处也能作假。先帝若是瞧见了,这天下社稷托付错了人,不知道要如何愤然呢!你说是不是,严阁老?”

严明华眼眉抖了抖,捻起朝带上的玉珠不肯回答。

楚晙虽是笑着的,但眼中却是一片冰冷,温言道:“信阳王,你是朕的长辈,先帝在时也与朕数次提及你的功劳,如今你连夜进京,不如去穷庐中祭拜梓宫,也全了这份心意,如何?”

清平低头站在一边,总算是明白了这场争执的由来,信阳王素来亲近大皇女,早早便表了心迹,是要做那功劳最大的第一人,想必也是花尽了无数心思在这上头,眼看登基大宝的竟中途换了人,心中自然十分不甘。楚晙已经给了她台阶下,若是她能识趣些,也该顺势而为,气出了要也就罢了,谁知这位藩王脸色一变,冷冷道:“孤是要去向先帝哭诉一番,这诏书颁的不明不白,谁能知道真伪?怕是有些人为了这天下之主的宝座费劲了手段,那些个顾命大臣向来两面三刀,为了自己的官位富贵也就从了!但这世上哪里有不透风的墙,举头三尺有神明呐,你们这般作为,也不怕先帝英灵不宁?”

她双目瞪圆,见一群大臣无人出言,当即冷笑道:“众所周知,先帝在位时意属大皇女已久,如今她遭那小人陷害,落了个身死人手怀隐自伤的地步。幸而越王殿下尚有一子息,乃是皇长孙女,也是得先帝宠爱非常,那这遗诏之上到底是谁的名字?怕不是有人夺了自己侄女的位置,改了遗诏,也不怕这——”

“放肆。”楚晙目光锐利,呵斥道:“先帝梓宫就在旁边,你竟然如此放肆无礼!”

信阳王犹自不服,还想再说,楚晙却道:“你不是想知道为何楚明身为长女,却落得个怀字?要朕说这本已经是母皇恩典,否则她今日坟茔还能入太庙还尚未可知,这等不忠不孝,自私无德的小人……”她y沉着脸道:“李清平可在,上前一步,向这位信阳王好好说说,究竟是谁临生反心,致使国不将国,险些覆灭!”

清平深吸一口气,她总算明白了楚晙为何召自己来此了,出列道:“是,陛下。”

信阳王赶在新帝尚未登基前进京,不过就是为了逼迫其退位。这话听起来十分可笑,信阳王虽只是藩王,但在宗室之中威望极高,与先帝情谊深厚,先帝在时常以长姐敬之,久而久之,宗室也逐渐以其为首,在朝堂之中也是十分有话语权。其正君乃是世家付氏嫡子,与付贵君为同胞兄弟,情分自然非比寻常。付氏不知许下什么重诺,想趁着新帝根基不稳时,竟请动了这位来一探究竟,宗室乐见其成,毕竟拥立幼帝可比心智成熟的太女来的简单多了。

楚晙既不能落下把柄,受制于人,又不能过分处置信阳王,得罪宗室,导致宗室人心浮动,传出什么不利的话来,她道:“你曾出使西戎,那时到底出了什么事,丁茜为何率使团叛国,将这些都讲出来。”

清平深知自己此时所言字字都要小心,便跪下道:“使团一众官员不曾叛国,叛国的仅是丁茜一人而已。”

她将草原之上的遭遇娓娓道来,在场的诸位大人不知这其中居然有这等内幕,待到清平说道:“丁茜乃是大皇女所派之人,这番去西戎的目的正是要将一份重要之物交予西戎王庭,用以换取西戎暗中出兵扰乱居宁关,好让京畿驻军调往云州,好趁机——”

“住口!都是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阳王大步向前,怒喝道:“你这卑鄙无耻的小人,叛国之人哪里来的胆子,竟然敢污蔑贵人!来人啊,把她给孤拖出去砍了!”

严明华目露惊愕,饶是她千算万算,都没有料到楚明会如此行事,朝中党派之争事小,若是涉及国是,致使云州沦陷,数代基业毁于一旦,那就是国之罪人,于史书之上千年万年都要遭人唾骂耻笑的。

沈明山眸光微闪,视线转向桌前放着的一叠书信文书,若有所悟般看向立于丹樨下的新帝。

“臣所言皆为真话,并无半句虚言。那东西究竟是什么,臣的确不知道,也并未污蔑贵人。”清平摇摇头沉声道,她回忆起那些如惊弓之鸟般奔波逃亡的日子,每一个人的脸,都深深的印在她的脑海中,在叙述的过程中她已经极力保持平静,不去想起他事情,却没想到叙述完以后,面上已是一片冰冷,而自己恍然未觉,站在一旁的文华阁大学士投来同情的目光,她才木然叩首再拜。

在座的自然都是人ji,ng,浸y官场数年,眼光老辣,孰真孰假一眼便知。新帝竟然将此人从云州战场捞了出来,想必是有备而来,将大丧拖了半月,特意等着这群藩王耐不住擅自进京,也是顺手拿这位宗室宗长开刀,来个杀ji给猴看。

信阳王面容扭曲,手不自觉在腰间摸索,奈何入宫前已经解剑,否则定要在御前砍了这人。

“使团奉命出使西戎,前往王庭求取和谈文契,朝廷上写同心协力,不外乎求一个百年安宁罢了。”楚晙示意刘甄将桌上的那叠东西呈到信阳王面前,玩味地看着她。

“这是什么东西?”信阳王狐疑地看了她一眼,伸手拿了最上面一张,粗粗一扫,她神色大变:“这……这是什么东西!”

“怀王叛国通敌的罪证就在这些往来的书信里,母皇生前查抄其王府无意中得到这些东西,怀王不单单只是与王庭重要人物有通信往来,更是将一件东西赠予那位西戎贵人,好换得其信任与支持,这件东西,没人比信阳王更清楚到底是什么了吧?”

信阳王眼神恍惚,她身后几位藩王本只是助阵而来,见此情景不由有些犹豫,信阳王怒吼一声,道:“这都是胡说八道!”

楚晙眼中划过一抹讥讽,淡淡道:“呈于诸位大人瞧瞧吧,本是皇家丑事,母皇在时不愿提及,仍是顾念母女情分,全了皇室名声,将这滔天罪名一并按下。”

信阳王一改方才的放肆狂妄,面黄如土,几乎说不出话来,原因无他,这叠书信中竟有她的笔迹,这的确是她与楚明的通信,万万没想到楚明阅后竟留了下来。

“……云州军防分布图?”

一位顾命大臣难以置信地叫出声来,这下众人心中一沉,私通帝国已经是重罪,但将云州军防分布图送与敌国,那真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只是怀王身份特殊,不好这般处置。故而只是贬其家眷为庶人迁往辰州,世代不得离开此地。

怪不得信阳王起了这等心思,趁着大丧之际来到长安,端着长辈的架子威逼新帝。信阳王的封地就在辰州长富郡,其中种种缘由,大概也不必说也能猜出一二。

若是拥立这位被废黜的世女登基上位,幼帝自然要靠权臣扶持,到时候这天下究竟是谁的也就说不清楚了。想必信阳王打的这是这等主意,一干重臣面露鄙夷,都统一战线,无形中站到了新帝那边。

楚晙欣赏完了信阳王难堪的脸色,使人搀了清平起来,这时信阳王双目赤红,愤怒道:“出使西戎的使团人都死完了,自然是随便你胡言乱语,谁又能证明她说的便是真话?”

楚晙就等着她这句话,当即道:“把人带上来吧。”

锁链与地砖摩擦的声音格外清晰,那人被半拖着带到众人面前,显然已经经过了一番梳洗,她闪闪躲躲地不敢抬头,楚晙居高临下地看着她道:“丁茜,将你所知道的全部说出来。”

丁茜牙关打颤,低着头肩膀抖的厉害,道:“……是,是越王殿下着我带着那东西,去……去王庭……”

“和谈时也是殿下与西戎早就有约,许诺将月河让给西戎人……”

信阳王难以置信地抬起头,后头几位藩王也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倒,虽起初有人附和信阳王的话,但此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明哲保身,不愿再惹上事情。

清平虽然恨透了丁茜,恨不得让她去给那些惨死在王庭追兵下的同僚陪葬,但也不得不忍着。谁知丁茜好似感应到她的视线,仓惶看了一眼,随即吓的跌倒在地上,如同见着恶鬼再世,结结巴巴道:“你……你不是早死了吗!”

清平没说话,只是幽幽地看着她,倒真似个游魂般骇人。丁茜以为她早死了,没想到看着她活着,居然被吓的半疯半癫说起胡话来,其中涉及皇家y私,众位大臣做侧身避让状,不敢细听。楚晙令人拖了她下去,好整以暇地对着以信阳王为首的一干藩王道:“事关皇室,还望诸位保密。宗亲之间也不可因此离心离德,怀王已逝,母皇既然不再追究了,朕也不会多做过问。信阳王哀思毁身,朕便不追究你御前失仪。”

她忽略了信阳王难看的脸色,平静道:“诸位跪安吧,明日先帝梓宫入陵,尚有诸多事务处置。”

几位藩王面面相觑,今夜的事情太过诡异,使得她们都感觉到一丝异样,新帝显然早有准备,接连跪下磕头行礼道:“臣叩谢陛下恩德,奉行遗诏,敬仰天恩……”

信阳王失魂落魄地站立半晌,终是不情不愿地跪了下来。

既然事了,几位顾命大臣也相继告退,清平环顾左右,也要随着几位大臣一道出宫,但甫一转身,就听见身后声音传来:“站住。”

她慢慢回头,楚晙站在她身后,目光幽暗,嘴角微微勾起,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只是这次两人再无灵犀可言,夜风吹动纸帐白幡,隐约能嗅见外头落雪的冰冷气息,同时混杂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幽香,这雪还没真正下大,但清平已经能感受到那种透彻骨髓的寒意沿着袍袖攀爬而上。

楚晙走到她面前牵起冰冷的手,放在手心握着,她眼中似有墨金华彩,满堂素色都掩不了,恐怕今夜之后,再无人能这般靠近她,无从知晓这份奇异诱惑的色泽。

她看了她片刻,眼帘低垂,而后轻轻问道:“……你很冷?”

作者有话要说:么么么么么么么么,挨个嘴嘴~

第136章凛凛

两人靠的太近,这姿势委实太过亲密。若是此时是在偏殿密室尚好,但偏偏是在先帝灵堂之上,这要是被有心人发觉,不必她自行请辞,清平觉得自己可以直接收拾东西滚出朝堂了。她深吸一口气,仍是低着头,不敢直视天颜,楚晙孝衣内便是玄色帝袍,袍边滚滚,上绘十二纹章,华贵非常,只待先帝梓宫入陵,六州州牧到达京畿,便可除孝登基,受百官万民朝拜。

灵堂虽是用来缅怀先人,但以楚晙对女帝的感情,实在是没多少真情实意在里头,清平瞄了一眼大殿漆柱,想着若是楚晙再有什么亲密举动,不如考虑先一头撞向柱子算了。

楚晙顺着她视线看去,目光触及漆柱时微微一愣,而后反应过来,心中顿时有些微妙,放了她的手后退几步,道:“不必做出这般样子,灵堂之上,朕什么都不会做。”

清平垂着头没说话,以楚晙对女帝那点微薄的敬意,怕是面子上对付对付就算了。楚晙在她心中的信任值已经降到了地心,她说了什么清平只当没说过,除却公务之外的事情,一概都不放在心上。

但表面功夫仍是要做足,这身新衣尚未捂热,她可不愿因为什么御前失礼被记上一笔,便道:“不知陛下留臣在此,是有什么事情吩咐臣么?”

楚晙站的远了些,仔仔细细打量起站在殿中的年轻官员来。

清平也算是她一手带出的孩子,虽不及刘甄日夜在身边侍奉,一举一动都近在眼前,但也熟知其本性。自云州一行回来后,她消瘦了许多,宝蓝色的官袍穿在身上也有些空荡。若是从前她在自己面色仍有些局促,但现在处变不惊,自是沉稳无比。

竟从那平静恭顺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别的来了。

楚晙道:“礼部呈了折子,本朝五行属火,先帝谥号拟的是‘元成’,不知你觉得如何?”

这种事情本轮不到清平来cha嘴,问问顾命大臣还差不多,既然皇帝问了,就得好好回答,清平谨慎道:“礼部诸位大人向来慎重,先帝的谥号也是有据可查。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安民立政曰成,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她自己回答完都觉得有些怪异,先帝的功劳也就体现在清修炼丹追求长生上了,几十年不过问政务,全部推给内阁,临了还碰到居宁关破,差点让云州沦陷外敌之手,仔细说起来所有的作为居然只在最初从小宗入大宗后,为了父母一事与朝臣抗衡上。她想着这谥号怕不是楚晙为了面子随便定的,据说礼部官员在齐王犯上一事中被罢黜流放的差不多了,战时来不及补上缺失官员,但如今先帝离世,新帝即将继位,礼部身负重任,但奈何竟无人可用,还不是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楚晙只道:“不错,李侍中身为礼部官员,博闻强识,文采斐然,大典后吏部会补上官印文书,调往礼部。”

清平俯身下拜,恭敬道:“蒙陛下恩德,臣下不胜殊荣,铭感于心。”

“只是陛下,臣仍有一事不明,烦请陛下恕臣冒犯。”

楚晙不动声色道:“说吧。”

清平再拜,道:“出使西戎使团里的官员未参与丁茜反叛敌国一案,实则蒙冤已久,恳请陛下沉冤昭雪还其一个公道。”

楚晙思索片刻道:“从你回到长安开始,刑部已经撤下通缉令,待云策军收复爾兰草原,追击西戎王庭残党,朕自然会下令还其一个清白。只是这事涉及怀王逆谋,断然不可能放到大理寺公审,昭告世人。丁茜罪责已定,不必再多言。出使的官员,若是家中有老幼,朝廷自会出钱抚恤家眷,荫恩后人。”

聪明人交谈无需多说什么,清平知道这是楚晙对自己的保证,不会任由这事被人遗忘,毕竟使团一事涉及到朝中两位皇女以及先前无数站队大臣世家,谁都不希望新帝清算时算到自己身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谁也不问谁也不提,那使团叛国一时就将成为悬案,令枉死之人蒙受不白之冤,子孙后人皆无颜面,终受所害。

“臣叩谢陛下恩德。”

她如释重负般叩头行礼,额头与冰冷的地面相触,倒映出自己模糊的面容。

隐约听见殿外风声呼啸,殿中寂静无比,烛火轻晃。两人皆是沉默,也的确没什么好说的了,而且此时此地也不便说些什么,楚晙便道:“事情既了,便退下吧。刘甄,你去送送李侍中。”

说罢又看了清平一眼,楚晙此时却有些琢磨不透她,还不如叫她一人静静,来日方长,也不必急于一时。

刘甄从暗处出来,道:“是,陛下。”

朔风凛冽,卷起地上堆积的雪洒向天空。天空被云层遮住,天光亮起,镶了一道银边。刘甄拎着一盏灯笼送清平出宫,风雪之中,她道:“清平,还未恭喜你官复原职。”

长廊中唯有她二人并行,也不必担忧被眼线听了话去。清平牵起嘴角道:“刘甄,多谢了。”

刘甄避开她这礼,见她神色平平,心中叹了口气道:“待陛下登基后你便可回到礼部任职,假以时日,升迁内阁也不是什么难事。”

清平抬头看了她一眼,忽然笑了笑道:“刘甄,我并没有心怀不满。能从云州回来,洗清叛国贼的罪名,我已经知足了。”

她已有所指般道:“其余的不敢奢求太多,这样已经足够。”

刘甄沉默,继而道:“你是聪明人,能想开当然最好。”

此时刘甄身为新帝身边尚女,地位今非昔比,宫中多有巴结谄媚。清平身上罪名还未洗清,也不过就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四品侍中,刘甄愿与她说些体己话也是看在曾经的情分上,未必没有楚晙授意。

清平低头想了一会,感觉这么揣测人有失公道,但刘甄的确是一心一意侍奉楚晙的,既然如此,那么那天的承诺,究竟还算不算数呢?

亦或是,楚晙的又一试探?

刘甄将她送到宫门不远处,清平拱手行礼道:“刘尚女辛苦了,这便请回吧。”

刘甄微微点头,见离宫门还有些距离,忽然压低了声音道:“清平,我之前说的话算数。”

她面前的人眼中荡出一点温暖的笑意,道:“好。”

清平回到府邸时已是天光大亮,进门时官袍来不及换,便与门房撞了个正着,那人不过被雇来不到两月,本以为这家主人只是经商的商客,见清平一身簇新的宝蓝色官袍,惊的说不出来话,结结巴巴道:“主……不,瞧小的这嘴,大人……”

“别惊动人,”清平道,“去做你的事罢。”

门房连声应下,激动的难以言表,她动静太大,清平已经听到脚步声传来,暗道不好,张柊的声音传来:“……出了什么事,如此大惊小怪?”

四目相对,张柊瞳孔一缩,显然也被她惊了一跳,幸而他还有些理智,喝退看围观的下人,叫了小童来伺候清平更衣。

待清平换了衣服出来,桌上已经上了饭菜,张柊等她落座后,两人用完饭,他才屏退下人问道:“你身上的官袍是怎地回事?”

他出身大族,如何分辨不出这是正四品的朝服,清平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只好道:“任了礼部侍中一职。”

侍中之职,虽只有四品,但与尚书仅仅一步之遥。张柊静默一会,眼神复杂地看向她,道:“从未听你说起,我原以为你是白身。”

清平知道他先前担忧多日,只因自己无权无势,在京中也无什么人脉,怎能报的了仇?她起身行礼,道:“先前并非我有意隐瞒,只是事情太过复杂,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这身官袍也要等到陛下大典后方能再穿,现在都作不得数。”

张柊觉得有些古怪,但也没有多问。他早猜测清平和宫中贵人渊源颇深,突然他想到了什么,顿时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般道:“难道是陛……”

“慎言。”清平打断了他的话,略略撩起眼皮,有些困顿地道:“别说出来,知道就放心里。再等等,心急只会坏事。”

张柊倏然住口,捂住了自己的嘴,而后召来下人清了桌上东西,冷静了会才道:“我知道了。”

清平一夜未睡,还在宫中和楚晙打机锋打了半宿。自她从云州回来以后,时常心生倦意,看书做事时常常觉得自己ji,ng力不济。她想起在金帐中被灌的那些药,想怕不是什么后遗症,常有神思倦倦。她从用饭的厅堂走了出去,路上碰见下人都充满敬意的向她行礼,她在心中笑了笑,并没觉得有多少欣喜。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张柊采办来的,先前的时候也无多少尊重之意,还有几次偶然被她撞见下人私语,言语间显然将她视作靠男人吃白饭之流。

可见世人竞相往官场里扎也不无道理,她在书房取了本书看着,没一会就生了倦意,卷了被子往铺上一倒,也懒得去管那些事情了。

今日是先帝梓宫入陵的日子,宗亲大臣都身披白纱,一早就在玉霄宫外候着。待到新帝驾临,梓宫从穷庐起驾,迎着漫天风雪,浩浩荡荡地向着皇陵而去。

御撵中坐着楚晙,她端着本奏折细细看着,忽然刘甄出现在一旁,低声道:“陛下,为先帝送行的后宫中有一侍君昏倒了。”

这种时候不能召太医,不然耽搁了路程,不能在吉时下葬,恐生变故。楚晙眉头皱起,低声道:“着人送下去,别叫人看见,再找个太医看看。”

刘甄点点头,退到一边,吩咐人去办。

今日风雪较前日而言更大,也因为这样,这个小小cha曲也没人发现。等到先帝梓宫入了皇陵,落石封门,一干宗亲大臣已经被冻的不像样子了。楚晙便遣了宫人在行宫中燃起炭炉,分发下去。自然又得了一番称赞,那些赞美她仁慈宽厚的话上辈子她不知听了多少,此时只觉得十分无趣,照例说了些推辞的话,在一干人满怀感恩的目光中走入灵堂中。

按照规矩,新帝与宗室都要在这行宫中守一日后,祭拜完先帝,方能离去。有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若是继位之人不是帝王所选,那么在这行宫中必然会生异象,警示后人。只是传说毕竟是传说,谁也不敢在满堂宗亲都在此地,跪于殿中烧纸哭灵的时候弄出些什么乱子来。

楚晙在灵堂一人拜祭先帝,她不担心有人搞鬼,宫中早如铁桶般被看的严实,到处都是她的眼线。她还期盼着有人按捺不住出手被逮住,别人的把柄再多也不嫌多。

贴身伺候的宫人们被刘尚女调|教的异常乖觉,楚晙趁着空余看了几本折子,这时候刘甄进来,面上是少有的无措和慌乱,跪地行礼道:“陛下,那位被抬下去的侍君,奴婢私下请了太医去请脉,但没想到……”

楚晙合上手中的奏折,道:“说罢,又出了什么事。”

刘甄哆嗦道:“那位侍君竟,竟是喜脉!”

“几个月了?”

楚晙走到她面前,刘甄神色凝重地回道:“太医说有三个月了。”

她垂下眼帘,思量着要如何处置这个孩子。真是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居然还有这么一出,若是这个消息传到宗室耳边,难免又被人说是异象。

“将人看好,不可漏了风声。”楚晙走了几步,转身果断道:“让太医院上报,就说人哀思过度,救助不及,已经随先帝去了。”

刘甄道:“是。”

这孩子留着的确是个隐患,但是也未必没有其他用处。楚晙在殿中来回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一事来,又召了暗卫垂询藩王事宜。到了晚间时,暗卫已将京中大臣与宗室藩王的动向写成密报,呈在案头了。

楚晙本本看过去,见一些人仍不安分,还在蠢蠢欲动。她又下了一道密旨,召六州州牧尽快入京。贺辰两州乃世家盘踞之地,一时半会也cha不进人手。周乾递上的折子称,今年年末就能打到西戎王庭,新帝登基前必定赶回。她倒不担心恒州能有人反,只是又想起一件事来。

她召来天枢,问道:“天璇她们如今在何处,为何还未有消息?”

天枢也不清楚,见她脸色不好,只得硬着头皮道:“陛下,臣也不知。”

“赫昌已死,毕述恐怕不会那么傻,直接回金帐。”楚晙冷冷道,“叫天璇不必再等,全部撤回来。她恐怕根本没有离开,现在恐怕已经从云州去往其他地方了。”

她在桌前写下手谕,快速道:“着重各州各郡关隘,一定要审核往来之人通关文牒,一旦发现异样,先将人控制起来。若有知情不报者,通通按叛国罪论处!”

天枢不敢延误,领了手谕便匆忙离去。

楚晙又翻了几本,最下面放着一本天蓝色缎面的密报,里头就夹着薄薄的一张纸,她一时未想起这是谁的,打开随意扫了眼,突然眉头紧皱,待读完这简短的密报,她面色如腊月寒冰,双眸中似有无穷怒火。

半晌她重重一击桌案,奏折哗啦啦倒下,那张纸也飘落在地下。待她反应过来后才发觉自己如此失态,数年练就的处变不惊,圆滑通透,在此刻都化为乌有。

刘甄进来时就看见这一幕,不知是何事竟然能让皇帝失了仪态,她附身去捡散落在地上的密报与奏折,整理好后放回桌案上。一张纸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只是一张纸,并无任何遮挡物,她捡起的同时也清楚的把上面的内容看了大概。

然后她的手不可抑制地抖了起来。

刘甄把纸夹回原处,楚晙已经背过身去,森冷道:“去查。”

她不由心生寒意,年轻的皇帝侧过脸来,那瞬间刘甄几乎以为她会失了理智,做出些疯狂的事来。半晌楚晙压制住满腔怒火,一字一顿道:“去查李清平从云州回来的行踪,一路上去了那里,见了什么人……”

刘甄俯首应了。

她的声音因情绪不稳,尾音有些颤抖,低声道:“查的明白些,朕要知道这个张柊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加入打卡码字的队伍中了,为了鞭策懒惰的自己!嗯!鹿小葵,加油!

第137章绳结

这一觉睡了一天一夜,清平起来的时候外头雪已停了,她去唤下人取水洗漱,下人又将那套簇新的宝蓝色官袍呈在木盒里拿了过来,说是郎君吩咐的。

府中下人自然好奇这两人之间的关系,若是已成亲,为何要分房而睡?若是未成亲,怎会让一男子执掌府内事宜?也未曾见过张柊来清平书房,清平也不曾踏足张柊后院。那下人虽是好奇,但也知道府中私事不是她可以瞎打听的,恭敬将衣服送到书房外,又打来了热水,便在门口低头候着。

清平自去将那官袍展开挂在衣架上,袍面是绸缎,摺久了容易有痕迹,失之工整,到时候被谏官们抓住参上一本可就不妙了。

待她洗漱完后张柊便派人来请她去厅堂用饭,两人安静的吃了顿早饭,有规矩的人家里都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清平看那些下人往来放碟,虽不熟练,碗筷间仍有碰撞的声音发出,但较之于前已经是好上太多。

碗碟收进木盒中,下人们无声告退,张柊坐在一旁,清平不知要与他说些什么,还是张柊先开的口:“今日小寒,是亡妻的祭日,我想去大昭寺中上柱香。”

府中没有养车马,若要出门去远的地方,需得到外头叫辆马车。但张柊毕竟只是一男子,在外头抛头露面到底不好,清平想了想横竖没什么事,便道:“好,我陪你一同去就是。”

她去车行叫了辆马车到府门口,张柊戴着帷帽出来了。今日雪晴,扫雪的人已经将雪全数堆在街道两旁,清平掀开帘子看了看外头,并不觉得冷。

张柊身体弱,此时穿的格外厚实。清平没仔细看他到底穿了些什么,那样毕竟太过亲密了。虽然两人名分上说是已订了婚,但清平对他始终以礼相待,不曾做些什么逾越的举动。她低头看了眼张柊的袍子,忽然看见一截熟悉的绳结。

贺州男子多会编绳结,这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张柊身上的这条绳结却有些异样的眼熟,她看的太过投入,张柊顺着视线看了看自己的袍子,将那条绳结从腰间解了下来,道:“你是在看这个?”

“嗯。”清平有些晃神,“这是你编的?”

“这是我妻……编的,”张柊抿抿嘴道,“今日要去上香,我便想着一并带去。”

他低了低头,掩去眼中些许悲哀,轻声道:“也是全了故人哀思。”

清平却突然问道:“这绳结有什么其他含义么?”

“当然有了,宸鹤结若是二十结是友人相赠,三十九结乃是爱侣互赠,你看——”

张柊将那绳结翻了个面,挑出挂着四颗玉珠的单绳慢慢拉动,转眼间这绳结变成了一个同心结的模样。

清平眸子一颤,伸手想碰那绳结,但又有些畏惧般缩回了手。她深吸了口气,低声道:“放好吧,寺中上香的人多,莫要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