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垂着的头慢慢抬了起来,脸白的惊人,嘴角边一粒小痣格外显眼,她开口,用少女般清脆的嗓音说道:“合辉姐,好久不见呀!”
郑合辉蓦然睁大了眼睛,呼吸加速,急切道:“你是……你是远芳?”
她说完便有些恍惚,魏远芳已经死了十几年了,怎么会还活着?
她明明知道自己不该这么想,但这人,这人的脸上,原本是没有那颗小痣的!
郑合辉想靠近些,但身体却纹丝不动,那人见状嘻嘻笑了:“合辉姐,你怎么啦,为什么跪在地上呀?快起来,地上凉!”
郑合辉只觉毛骨悚然,那人却恍若未觉地继续说:“我姐姐要来寻我了,你什么时候放我回去呢?”
话音刚落,烛火无风自动,这人头猛然垂下,少顷又慢慢抬起来,对着郑合辉露出一个奇异的笑,轻声道:“傻孩子,她怎么会放了你呢?”
郑合辉双眼无神,喃喃道:“不,我想放你的,远玲,我想过放你走的!我不想杀你!不,我没有杀你,你落着她们手中,一样不得好活!”
“所以你就将她封进泥中,做成了泥塑。”
灯火摇曳,晃的人心魂大乱,郑合辉仿佛能听见那天少女的哭叫声,她将最后一捧泥用力按在她的脸上,没过多久,声音好像渐渐消失了。
那是她最完美的作品。
自那以后她终于跻身望海宴上,从她手而出的造像在寺中被万人敬拜,那些不过是虚假的泥像,如何能和她手中的这些比较。
要铸出绝世名剑,则需以身相殉,方能铸其魂。古往今来,能在尘世中留下传奇的珍宝,哪样不是用人之ji,ng血灌注,以性命所合,在茫茫人世留下重若千钧的一笔。
若使泥塑有形、使其目有魂,就需人填进这泥中,补上失去的灵气。
既然死后也要归于尘土,那与泥合为一体,又有什么不对呢?
那人道:“哦,你竟是这般想的,倒也有些意思。”
郑合辉汗如雨下,眼前阵阵发黑,恍惚中将所想全说了出来,那人饶有趣味地打量着她,道:“如魏远芳这等少女,不幸落你手中竟能算是万幸,那若是不得落你手中,又将如何?”
她低低地笑了起来,眼中露出残忍快意,那些不能为外人所道之事,她已经压在心中近十年了,每每见着望海宴上人群参拜神像,盛装的少女们卖力表演,她便觉得可笑,这一切不过是另一场盛宴的开场,是属于另一些人的狂欢。回忆起这些,她陡然间充满了力量,轻快道:“死?那可太轻了,她们哪里会让那些人了结的如此痛快!”
还不如被做了泥塑,叫万人参拜,也好过被折磨后再死!
她没错!
那人只是微笑,颔首示意她继续,郑合辉越说越是兴奋,眼中大放光彩,大喝道:“这世间万物皆有轮回,她们既是为神道而殉身,以后必定能功德圆满,步入天门,不受人间轮回之苦!凡夫愚妇不知,泥塑受凡间香火,其人亦受供奉,哪里不比庸庸碌碌地做凡人好!”
“只是她们都不像,”她痴迷地瞧着那人的脸,道:“真是太像了,你与那画中人……简直一模一样,就算是当年的魏远芳也不及。”
座椅上那人眉头一扬,手一挥,郑合辉旋即被人捂住了口鼻,软软倒地。室内火光大亮,油灯处跃出几个黑衣装扮的随从。一众捕快上前扣住郑合辉,掰开她的嘴检查是否藏有毒丸,而后以棉花塞住她的嘴,五花大绑后套上头罩送了出去。
清平动了动酸麻的手腕,单乐疾步过来行礼道:“大人,下官来迟了些,请大人恕罪。”
清平身后走出一个黑衣装扮的女人,俯身拜倒:“草民叩见大人,方才多有失礼之处,冒犯了大人,请大人莫要怪罪。”
即刻有随从捧上shi巾温水,清平擦了擦脸上敷粉道:“不怪罪,多亏了你那几句话。”
口技师再拜,清平吩咐人与她银钱,又对单乐笑道:“尚可尚可,要再来晚点,本部大约和那几位差不多了。”
她所指是暗室角落那堆泥塑等身人像,单乐咳了声道:“都是下官部署不利,请大人治罪。”
“罢了,寻常百姓,哪个会无事在自家地下挖这么大个暗室,必是心有暗鬼。你来的也算及时,到也没什么。魏远玲呢?”清平擦净了脸问,“要看好她,这可是人证。”
单乐道:“是。”
清平几步走到那几座人像前,捕快已经掀了蒙在上头的布,她仔细打量了一番,道:“看这泥尚新,好似未经火烧。这里头,莫不是封着人?”
在场的人鸦雀无声,清平退了几步道:“砸一个看看。”
一捕快越众而出,拱手道:“大人,若这泥塑中真有尸体,如今天这般热,真要是砸了,里头岂不是……”
众人发挥想象,都觉得难以适应,纷纷泛起了恶心,单乐及时道:“不如用刀刮去上头的封泥,如何?”
清平挥了挥手,捕快唰地一声抽出腰间佩刀,在那泥塑手臂上来回刮动,不一会便有暗色渗出土坯,一股腐臭也蔓延开来。
单乐神色一凛,道:“都带回衙门,交予仵作检验!”
她回身对清平道:“大人,仪仗今日便至昭邺了,您看是不是先回行馆等候,下官已经着人布置妥当。”
清平垂下眼道:“如此甚好,那便不耽误你破案了。”
单乐拱手相送,清平走出暗室,见晨光熹微,才发觉已过了一宿。她身形不稳,险些一头栽倒,随从急忙扶住她。清晨雾霭浮动,清平迎着朝霞眯了眯眼睛,缓缓吐了口气道:“走罢,回行馆。”
第169章河图
殿中鎏金凤形的香炉中溢出几缕白气,沉香的气息随即漫延开来,冷香驱散了些许燥热。青花云纹瓷缸中睡着几朵碗莲,莲叶懒洋洋地铺陈在水面,叶片空隙见隐约可见一线金红,原是只小金鲤。金鲤头顶翠叶张口求食,楚晙站在瓷缸边瞧了一会,漫不经心地丢了几颗鱼食下去。
她手在瓷缸边一敲,水波震动,金鲤顿时顾不得食物,慌忙躲进莲叶下。她转身道:“人已经到了昭邺?”
天枢呈上密报,道:“回陛下,两位侍中大人在云中郡分开,今侍中去勘察河道,李侍中自去黔南郡。因昭邺今年因水患缘故,将望海宴提前了。李侍中的仪仗途径昭邺,休整五日便去黔南郡。”
楚晙若有所思道:“今嬛去云中郡勘察受损堤坝的事,已经呈了折子上来,朕与内阁商议过了。”
辰州多河,古有泽国之称,且深受水患困扰。建国之初收归此州最无阻碍,实为此地饱受天灾祸乱,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而教化未开,人同兽类野性未脱,面对军队也不畏惧。因辰州盛产铜矿,前承贺州,后靠闽州。州中水道交错,十分便捷。高祖在时,朝廷派遣官员开学府,以礼教化其蛮夷之气,又整修河道,使其雨季不为洪涝所扰,历经六代治理,此地方得如今景象。虽不如贺州文脉广博、世族繁多,也不如闽州远通海外,富庶繁荣,也可称一方太平,持盈守成。
辰州约莫已有百年间不曾被水患侵扰了,上一次还是在庆嘉年间,此后不过寥寥小灾,辰州官府都能及时处理,待上报朝廷时连灾民都已经安置妥当。如今的辰州州牧梁濮更是对此事份外上心,从她在职以来辰州鲜少有水患发生。梁濮曾上奏朝廷,提出在冬时,上游水流减少之际,且此时农忙已过,便由辰州官府组织各郡闲暇劳力整修水道,清理淤泥,拓宽河道,以备来年之需。而州府自当拨款于此,故而上报朝廷,恳请批示。
“梁濮任州牧多年,据说她当年在御前手绘辰州水道图,并向满朝大臣一一讲解其利弊所在。此河所经之地民风乡俗,古时旧族,皆悉数解答。内阁找不出第二个比她更了解辰州的官员,这才指派了她去做州牧。”
楚晙扶着桌沿,椅子侧面放了个大木架,上头绑着一张辰州的水道图,图纸边角发黄泛起,已经有些年头了。右上角提着一行小字,墨迹晕染,早已模糊不清。她取来今嬛所呈奏折比对,其中却有些微出入。内阁曾议过这事,说是辰州水道近年来变化较大,与朝廷原先所绘制的水纹图有出入也属常事,楚晙道:“今嬛后来所上报的图纸与这张出入太大,朕还未召内阁看过。今嬛在工部任侍中多年,所绘之图多不胜数,从未出过什么问题。朕召了工部尚书入宫,她只道其中是非难断,而辰州离长安万里之遥,若非亲眼所见,不敢妄言定论。依你所见,梁濮与今嬛,到底哪个所言非实?”
天枢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苦着脸道:“陛下,臣、臣哪里知道朝中的事情,不敢随意评弹。”
她低下头去,只听得一声轻笑,心中有些愕然,便抬起头来。楚晙捡起几颗鱼食,又回到瓷缸边喂鱼。她侧脸如冰雪般冷漠,眼眸中映着一弧水光,轻轻道:“不知为何,朕总觉得……她未必会这么老实。”
天枢一怔,道:“陛下是说今侍中?”
楚晙注视着瓷缸中的金鲤卖力追食,沉寂片刻后才开口道:“不是今嬛,是……”
她腰间所悬的白玉玉佩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枚玉佩样子有些奇异,天枢不由多看了几眼,总觉得很眼熟,却听她道:“是李清平。”
楚晙收回手,淡淡道:“着人看着她,仪仗一到昭邺,先确认她是否在其中。”
昭邺府尹廖诗莹在行馆中忐忑不安地等候,文吏从侧门而入,小声道:“大人,单提刑说她还有案子要断,就先不过来了。”
廖诗莹的脸色霎时难看到了顶点,她压低了嗓音道:“去请!无论无何也要将她请过来!”
文吏被她骇人的模样吓的心惊胆战,忙不迭退下,廖府尹一把拉住她的袖子,咆哮道:“问问她头顶的官帽还要不要了!若是不想要了,今日不必来,明日后日统统都不必来了!”
行馆后廊传来脚步声,廖诗莹转过身去,见是一青袍女官。那人向她行礼道:“廖府尹,大人请你进去。”
廖诗莹等不到单乐,心中顿生绝望,只得自己先进去拜见。只见堂上坐着一人,着孔雀纹饰蓝色官袍。生的十分清隽秀丽,姿容华美。便附身拜道:“下官昭邺府尹廖诗莹,拜见李大人。”
“廖府尹不必多礼。”清平温和道,“本部途经贵地,此番暂时歇上一歇,还需叨扰了。”
廖诗莹瞟了一眼门外,内心如油烹火烧,恨不得把单乐活活吃了。此时昭邺官府品阶能够得上此次接待的唯她们二人,如今只剩她一人扛大梁,她只得咽下这口气,赔笑道:“大人言重了。”
清平知道单乐恐怕是来不了,便吩咐随从上茶,含笑道:“在云中郡时便闻昭邺繁华,如今得见,果然不同凡响,想来是州府治理有佳,使此地民风淳朴,清净太平。”
清净太平这四个字狠狠触动了廖府尹敏感脆弱的神经,她再次咽下这口老血,勉强笑道:“大人廖赞了,下官不敢一人贪功。昭邺治理是全府衙上下的功劳……”
清平捏着茶盏,吹了吹浮末道:“既然如此,怎么不见单提刑单大人呢?”
廖诗莹喉头一哽,险些将喷出血来,咬牙咽下道:“请大人恕罪,单提刑她,她今日公干未归,晚些时候必定来行馆拜见大人。”
清平不禁有些想笑,却一本正经地道:“既然如此,那便叫她自去忙罢,本部这里无甚么要事,还是公事要紧。”言罢只低头饮茶,看不出什么神情来。
廖诗莹闻言眼角微抽,单乐已经在她心里死了百八十遍,她不禁想自己究竟是造了什么孽,才会摊上这么一个同僚,不由恶胆向边生,硬声道:“请大人放心,待她回来,下官定会带她来拜见大人!”
想起单乐见着案子的模样,怕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清平只是笑了笑,继续与她客气地说了些场面话。待到中午,廖诗莹也不好再留着了,只得拱手告辞。
从行馆中出来时廖府尹总算松了口气,幸而礼部侍中只在昭邺呆五日,时间一到就要赶赴黔南郡,也不算太难伺候。但第四日傍晚,刑部侍中在昭邺提刑司出现的消息给了她极大的震撼,众所周知,原侍中此时理应在贺州彻查贪污一案,如何会到辰州来?等她整装去行馆相迎,只见行馆周围已被护卫层层包围,着实叫人心慌不已。
一辆红顶马车缓缓驶入行馆中,她不禁想这又是何方神圣,文吏屁滚尿流地回来,结结巴巴道:“大大大大人,工部侍中今大人已经到昭邺了。”
说完她就发觉自己上官怔怔地看着行馆大门,难道是魔怔了,文吏小心道:“大人?”
廖诗莹喃喃道:“你可知单乐,如今在何处?”
行馆中工部侍中今嬛抽出卷轴,平铺在案上,道:“两位大人请看,这是在云中郡所绘制的水纹图。”那纸张洁白,墨迹犹新,一看便是所绘不久。她身边的随从取来一副旧的铺在下方,原随身边的捕快手持灯盏照明,今嬛手指到何处,她便跟到何处,今嬛道:“此图是梁濮大人三十年前所绘。”
随从又从木箱中取出几只木盒,今嬛挽起袖口,打开盒子取出铺开,道:“每年工部都要着人勘察辰州河道,年年都有新的水纹图绘好送往工部,云中郡这张图我不知看几次了,年年都差不多,除了些小河有些许不同,如元嘉江、观亦江、怀河,皆无太大出入,但此次我前往云中郡勘察时,却发现观亦江与元嘉江河道明显有改动,上游拓宽了许多,下游却依旧狭窄,若是连雨时节,上游水位上升且暴雨不断,从贺州一路往下,皆是湍急水流,而出了云中郡河道陡然便狭窄,必然冲击下游堤坝,致使决口。”
“依照辰州所奏,‘因四月八日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被洪水浸淹者共十六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三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洪水下泄至东康,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两百丈,大量洪水均由东康口门向东南漫流,经怀河入天泽河、大沙河夺怀归栾慕湖。被淹范围包括云中郡、黔南郡,西起玥廊、图泽,东至安南、长赠,南至栾慕湖。’但本不该如此,辰州北连贺州,南临闽州,水运便捷,年年都在治理河道。”今嬛面无表情道:“诸位应当知晓我的意思。”
原随道:“梁濮大人在任数十载,造福一方百姓,功绩甚伟。她从前治理辰州水患颇有心得,因而被提拔任州牧一职,实属名至实归。”
今嬛面色一沉,道:“我既然工部的人,只管工部的事情,河道的情况就是如此,换多少个人去都能得出一样的结果。我与梁州牧一面也不曾见过,难不成原大人觉得我这是在诬蔑上官?”
清平接过灯盏道:“今大人误会了,原大人的意思是,若无真凭实据,单靠这几张图,不足以说明什么。”
今嬛神色略缓,手指顺着图纸划过,道:“查案子是刑部的事情,工部此次不过是协助。原大人要真凭实据,我这里只有几张图纸,河道不会骗人,我已经上疏朝廷,等候陛下圣决。”
清平道:“礼工刑三部并无关联,本应各做各的事情,今大人勘察河道,原大人查贪污案,我自去黔南修缮太庙,原本三人各有旨意。但辰州一事,环环相扣,从水患到人祸,仿佛是一早就安排好的。”
原随道:“李大人在昭邺历经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清平笑道:“查案是刑部的事情,礼部无权cha手,昭邺提刑司的单大人已经在等候原大人大驾光临了。”
两人目光掠过,彼此了然于心,一切尽在不言中。清平不说与原随的私下约定,原随为她擅离仪仗一事打掩护,各取所需。
原随从盒中取出一本书来,烛火下《庆嘉异志》四字遒劲有力,扉页还有书坊印章。
今嬛早发觉她二人在打哑谜,忍不住道:“原大人这是要做什么,趁着夜深人静,给大伙来段传奇故事?”
原随瞥了她一眼,道:“事从权急,那就将这件事说的明白些。早些年我在贺州任巡按,曾遇到了一件案子,黑市上有人仿造《庆嘉异志》贩卖,此书曾几再版,原书已不可考证,她们所仿造的乃是被禁前的版本,而那群书商竟愿以千金所购,发现被骗后来府衙报案。因数额巨大,巡按府受理此案。”
“此案疑点重重,证词几翻,那几个愿以千金购书的书商不肯说明缘由,最后草草收案。这次我奉命彻查贺州贪污一案,复查宗卷库时,却发现当年协助此案的官员里,有一人名叫邓捷,此人正是那次清算款项的官员,后任贺州漕运使。核对那年账目,其实书商被骗的钱并未寻回,而是邓捷用官中银两暂补,而后又以其他名义还了回去。如此大费周章,漏洞百出,好似在暗示什么。我便追着一路下查,邓捷此人与贪污一案牵连甚重,但此人却在去年因私挪公款,且数额巨大,在牢中畏罪自尽,而那笔钱也自然不知所踪了。”
清平眉心一跳,邓捷正是张柊之妻。
原随继续道:“邓捷此人曾任贺州州府户官,她做的账本,哪怕请十个账房来都瞧不出不妥。便是这么一个圆滑之人,却偏偏死在所擅之处,不得不引人深思,贺州一案所系关键便在此人死因上。”
今嬛颇有耐心地听了一会,道:“原大人,我听来听去,这里头好像没有工部的事罢?”
原随道:“辰州一案,关系却在这本书中,此中事情若没有了今大人,却是万万不行。”
今嬛着人收了图纸,道:“哈,是么?未曾想过工部竟有日能协助刑部办案,朝中大人若得知此事,必要赞上一句原大人。”
她转头道:“但愿不是原大人拿着ji毛当令箭,将这些莫名其妙的事莫名其妙地搭上干系,无缘无故地扯在一起,还要将工部礼部都绑上,我虽在工部,也是读过几本律法的,现在不讲究一罪并罚,原大人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
原随眉毛一挑,房中几成剑拔弩张之势。清平不得不开口道:“不知今大人在云中郡时,可有看见什么废庙神像么?”
今嬛道:“废庙不曾见着,神像倒是见着不少,被水冲到岸上来,据说很早就在河底沉着,是乡民为祭祀河神而投。”
作者有话要说:~~
第170章鬼怪
她回忆起那些面貌奇怪的神像,道:“这神像的雕工不像本朝,不知是哪代留下的旧物,倒有些奇异,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原随示意屋里的人都出去,今嬛见她有话要说,便吩咐道:“都在外头守着,不许外人窥视。”
此时房中只有她们三人,今嬛道:“原大人要说什么,如今总可以说了吧。”
清平却快原随一步开口,道:“今大人,那神像可是沉在河堤附近?”
今嬛垂眼道:“正是如此,两位大人问了这么多话,可否告诉我,你们到底在此地查些什么。”
清平与原随对视一眼,原随道:“查的自然是案子,找的自然是真凶。不知这书中的一个故事,今大人可否看过?”
她不知何时掀开书,按压住其中一页,今嬛拿起来看了几眼,道:“碧落城?倒有些意思,原大人不会就是来查这个的罢?”
原随不动声色道:“不知道今大人以为如何呢?”
今嬛嗤笑道:“前人虚无缥缈之谈,不足以信,先不说此城如何建造,光是劳力便数以万计,想要在朝廷眼皮下凭空造出此城,不啻于痴人说梦。”
清平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道:“不知今大人可曾见过这个?”
今嬛皱着眉看了看,惊讶道:“李大人莫不是也见着那神像了,我看那东西外形奇特,便着人拓印下来,这神像的背后,也有这么个标识,看起来像是个眼睛。”她瞧了眼清平的脸色,道:“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清平道:“年初朝会时死了一位番邦国师,她房中便有此样标识。在那时我与原大人便有所怀疑,这国师偷偷藏在使团中,不曾向鸿胪寺与礼部呈报,使团在辰州停过歇过一段时间。”她话音一顿,道:“今大人,实不相瞒,这标识与西戎大有关联。”
今嬛目光奇异地看着她,又瞧了瞧原随,缓缓道:“你们怀疑西戎人在此地潜伏作乱?怪不得你们两位言辞闪烁,不肯轻易下定。也罢,此事关系重大,的确不可率意论之,若无切实的证据,朝廷怕是难以服众。不过也是巧了,我也发现了一件事,现在看来,好像是对上了号。”
她从箱中取出一卷图纸摊开,指着一处道:“若我猜的没错,溃口后三江水流所汇之处便在此地,两位请看。”
原随道:“是第七军驻扎之地。”
战后云州休整,云策军第七军退驻回辰州,第七军同时管辖海防,因为这个缘故,是最早从战线上退下的军团。
今嬛一拍手道:“正是此地,若真如两位所说,那此次河道诸多异常,似乎就能说的过去了。”
西戎老窝连带王庭都被周乾给端了,阔别百年的爾兰草原也回到了代国的版图上。西戎残党心怀报复也是自然,兵部也作此念,并未放松警惕,各州关隘严格核实通关人的身份文书,若有存疑,当即扣押送归乡里,核查后方可被放。
清平瞥了眼那本书,原随方才所言,辰州一案的关键所在,皆系与此书中。
说到底还是和这本书脱不了关系,写书的人是什么身份,到底和百年前的旧事又有什么牵连?
以云为基,悬于天上的城池是否真的存在?
原随看似无意地合上书,道:“正是如此。”
今嬛沉思良久,道:“若真有西戎余党在辰州作乱,还请原大人早些递呈折子上去才是。”
待今嬛离开后,清平道:“原大人为何对今大人多有隐瞒,未尽所言?”
原随道:“李大人不是也如此么?”
清平笑道:“无切实证据前,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原随颔首道:“不错,今侍中虽是工部的人,但万事难说,朝堂之上,不知有几位大人会是‘它’的人。”
清平道:“以西戎余党来定此案倒是简单了许多,只是作乱一条罪名,还是太轻了。”
原随递给她一叠纸,道:“‘它’布置多年,如果只是想让辰州乱起来,无需这般煞费苦心。李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清平飞快翻开来,疑惑道:“这是手稿?”
原随道:“一位姓吴的女子来报案,呈上了这些东西。”
“是吴钺罢?”清平一边翻一边道,“我和她是旧识。”
原随笑了笑道:“李大人也不避嫌么,就这么说了出来。”
清平随意道:“要避就连这个案子一起避岂不是更干净利落……”她猛然抬头道:“这东西是谁写的?原大人,你是找到墨衡此人了?”
原随道:“正是,李大人,墨衡名为吴易,出自贺州吴氏。她曾在辰州任职,后因洪波之乱被罢官。”
清平神情凝重地道:“如今我们所有的推断都无切实的证据,仅凭着今大人的图纸,和这些前人所著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说服。何况这其中的事情太离奇、太繁琐,中间所跨百年之久,有许多卷宗都已残缺。这里头牵扯到许多案子,原大人,凭你我之力,就好比是杯水车薪,实在是太难了。”
原随望着她道:“再难,也需有人去做。杯水,只要够快够勤,一样能扑火救人。这世上的事大抵是如此,这世上的人亦如此,人人如此,谈何家国?”
“何况李大人只是劝我退,但自己却毫无退却的意思,这又是什么道理?”原随从她手中抽回那叠纸:“孤身奋勇固然有其称道之处,但李大人却不是一人独行,不必如此。”
清平忍不住笑了,道:“竟叫原大人瞧出我心中志向了?真是惭愧。既然原大人有这等厉害的读心之术,不如与我一道去鉴别几位高人,看看她们心中所想,到底都是些什么。”
随着沉重的牢门被推开,原本在紧贴墙角觅食的老鼠顷刻间消失在黑暗中,火光照亮潮shi的地面,被关在牢里的犯人们闻声睁眼,攀在栏杆边呼号咒骂。
右边一人骂道:“你们竟敢关我!你你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放眼昭邺,哪个不识得我!”
又一人哭诉道:“大人,小的不过是个伙计,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从未犯事,冤枉啊大人,冤枉啊……”
第4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