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作者:看长亭晚
第45节
她从摇椅上站起,与沈明山对视后道:“如今宫里情形如何了?”
“似乎……不甚明了,不过恭王殿下那里递来消息,说是已经……”
管事的声音小了下去,沈明山温和道:“既是如此,那就先回府了。”
女人拱手道:“是,老师先回府等候消息,等情形清楚些,再出来也不迟。”
她转向管事道:“送老师回去罢。”
管事俯首应喏,台上伶人旋身回转,水袖蹁跹辞台而去,曲声已近尾,锣鼓铮铮,倏然停止。只见女人一甩衣袖,掐着嗓音哼道:“……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九月初一,距中秋才过了半月,此时秋意正浓,而月已成弯钩,挂在深蓝的夜空里,不复从前的圆满。
皇帝接连空缺了大半月的早朝,令朝臣不禁有些惴惴不安,虽宫中传出消息,皇帝只是先前忙于政务,致使圣体有碍,需卧床休养一阵子。但这种借口并不能很好的抚慰臣子们,毕竟皇帝登基以来励ji,ng图治,极大的改善了朝廷许多不良风气,渐渐在臣子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今她不在,朝廷顿时像失去了主心骨,虽说有六部尚书议事在前,但六部到底从内阁手下暂脱而出,实在少了些底气。
而这时候,请召内阁回朝的折子就出现的顺理成章了。而六部不知所措,皇帝还在宫中‘修养’,按照惯例,的确是该由内阁暂代政务。由于先前皇帝与内阁发生了些不愉快,阁臣们被迫放了个长假,难不成真能下的来脸,去吏部报道吗?
吏部尚书赵凌平看着案上的折子有些失神,这一摞明黄缎面的折子是内阁才能用的东西,其内容也不言而喻,阁臣们当真放下了身段,低调地递上了销假的折子,言辞恳切地请求回到朝堂,为之效力。
到底批不批?赵尚书苦思冥想,连头发都要掉光了。
批,岂不是违背了陛下;不批,又是与内阁作对,眼下内阁回归是板上钉钉的事,而陛下却不知道要何时才能转醒,这些日子她已经听到有臣子私下议论立太女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她的心猛然一跳,皇帝只有一个女儿,连周岁都未满,真的能被立为太女吗?而臣强主弱,这不是……朝乱的征兆么?
她竟不敢去深想。皇帝正值年富力强,究竟是为何病倒的,什么病能让太医院都束手无策,她还会醒来么?赵凌平手按在那些折子上,思索良久,终是召来得力的下属官员吩咐道:“将这些折子,发还罢。”
“大人?这……”
赵凌平靠在椅子上低声道:“耽搁些时间不要紧,去发还就是。”
“可这是内阁的折子,若是让阁老们知道了,大人您要如何是好?”
赵凌平想了会,脱下官帽放在桌上道:“那就等着看罢,大不了不做官了,回家种田!”
邵洺翌日离去,留下了一封婚书与一只沉重无比的箱子。
清平打开箱子,里面铺满红珊瑚海螺珍珠,中间放着一架用海柳拼接的船。这船做工ji,ng巧,像是把大船缩小了数十倍,连桅杆与船上的绳索都历历可见。且每一个零件都可以取下,足见用心。
清平对这船颇感兴趣,但不敢随意拆卸,怕拆了就装不回去了。她身边的随从皆是内陆人,都不曾见过海,更别提海上的商船了,只有署官笑容满面地道:“大人不知,邵家早年便是由造船发家。这船模做的如此细致,必然是出自邵家工匠之手。何况金海柳难寻,”她眼中流露出艳羡来,“这可真是件实打实的宝贝。”
清平笑了笑没有说话。
也不知邵洺在搞什么名堂,潘秀蔚都知道她要与邵家结亲,还特地派人来道贺,言语间暗讽她攀权附贵。闽州邵家的名声太过响亮,谁不知道邵家四子执掌镇海阁多年,娶了他就是娶了个金库。以至于今嬛行辕方到郡城时,竟然也听了一耳朵传言,待入了行馆后也向她道贺。
清平便将这船拿出来交给她看,今嬛身为工部侍中,对奇技y巧一类最为感兴趣,接过东西就一头钻进屋里,过了一天一夜才出来,她抱着这船与清平叹道:“邵家不愧是造船世家,连个船模都做的这般仔细。不过这船模似乎有些奇怪。”
清平听罢不动声色地问道:“请教今大人,哪里有什么奇怪之处?”
今嬛蓦然想起这是她与邵家结亲的信物,当下有些犹豫,但沉吟片刻后还是如实说道:“我拆开后发现,依照这船的构造,恐怕在海上行不出一日便要沉了。”
她见清平神色微妙,忙补救道:“自然,也许是我知之甚少,不ji,ng于此,见识浅陋,李大人不必放在心上。毕竟东西是死物,人才是最为重要的。”
清平紧皱的眉头渐渐舒缓:“无妨,只是还请大人保密,权当不曾见过这船就是。”
今嬛虽不解其意,自是应了,又与她说起沿路见闻:“……田地遭淹,似乎有人在借着机会大肆买田,也不知辰州州牧是否知晓。黔南郡尤为甚之,遭灾的县都开始在卖田了,这么大的阵仗,为何州府不曾上报朝廷?”
清平垂目道:“只怕是朝中出了什么变故,所以才难以顾及辰州。”
今嬛奇道:“朝中能出什么变故?”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嘿
第180章惊寒
屋外下着小雨,天色y沉,议事堂中灯火通明,主座上坐着一位形容削瘦的红袍老人,她虽着官袍却未戴官帽,袍上的仙鹤纹饰将她的身份呼之欲出,她座下摆着两排木色光亮的梨花椅。
玉珠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官员们鱼贯而入,依照品级排序,向她行礼道:“拜见州牧大人。”
梁濮抬手道:“不必多礼,召诸位前来,不过是有些事情要与诸位一道商议。”
她从右侧的抽屉中取出一本文书,道:“朝中传来消息,陛下已经将内阁给罢了,命六部尚书共议朝事。内阁因何被罢,传言说,陛下已经拿到了贺州的那本账本。”
左侧第一排坐着潘秀蔚,她拱手道:“大人,若真是如此,为何陛下只单单罢了内阁,不向贺州州府发作?”
右侧一人道:“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朝廷那边的消息也不大清楚,这时候定论有些太早了。”
潘秀蔚眉心微皱,道:“贺州那里也没个准信,原随竟不知不觉到了辰州昭邺,你们也不知道?”
那人亦道:“潘大人难道不知,云中郡现在有多艰难么?是了,不似你黔南郡有太庙做保,再大的风浪都沾不到一片衣角。大人隔岸观火,自然能谈笑自如,轻松应对了。”
潘秀蔚压住火气愤怒道:“你——!”
梁濮视线转向她,淡淡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吵?”
两人只得不情不愿地起身行礼告罪,道:“是,下官知罪。”
“我与沈阁老尚有些交情,只是如今风雨飘摇,内阁已经被罢,阁老们自身难保,朝廷里能为辰州说话的人也就少了。我本想续任,但现下看来,陛下是定要将我从州牧这个位置上换下去的。”梁濮微微叹了口气,有些自嘲地道:“我是该挪挪位置了,好给新人让位。贺州已经在换人了,辰州离这日,想必也应不远。”
众官垂目不语,坐在末尾的燕惊寒闻言看向主座。
“闲话少说,既是议事,那便按照规矩来。三郡夏赋的折子先递上来,赈灾的款项明细另呈上,大家一道说说此次水患受灾的县镇河道的情形如何了?”
燕惊寒答道:“回大人的话,河道已经在修补中,只是近来暴雨频繁,耽误了进展。”她缓缓看向周遭,一字一顿道:“但想来也不至再被河水给冲毁了,这点,下官还是可以保证的。”
云中郡来使冷笑道:“燕大人好大的口气,若是我所辖下县镇有再遭水患侵扰的,你是不是就要提头来见了?”
燕惊寒瞥了她一眼,道:“黔南郡这处下官还是能够担保的,只要被堵住的堤坝无损,自然不会殃及两岸。而青苗也能及时播种,不会误了这季收成。”
黔南郡太常霍然起身,喝道:“燕大人说的好!我倒想问问你,二十三县遭淹,万亩良田被毁,要如何去种青苗!”
燕惊寒毫不退让,上前一步道:“不种青苗种什么?不种青苗,秋后如何有收成,百姓吃什么,用什么缴纳赋税,难道真要如你们所言的,将辰州一郡改种桑树,纺丝造坊?”
潘秀蔚掀了掀嘴皮,不咸不淡地道:“燕大人说的我都不太明白,现下我只关心一件事,礼部侍中李清平,到底什么时候能将太庙择地一事给定下来?燕大人与她曾是同窗,一并进学,难道你就不能与她好好分说,咱们把事情早些定了,也好早些安心。”
燕惊寒一哂:“潘大人这么说可是折煞下官了,下官虽与李大人曾有同窗之谊,但公就是公,私便是私。下官得州牧大人提携,暂居此位,不敢做出些什么有碍声誉之事。”她眼中闪了闪,“倒是潘郡长,贵郡凶案四起,迄今还未抓到凶徒,出了这种事,是不是都应该给大家一个交代呢?”
潘秀蔚冷哼一声道:“你与我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李清平是朝廷派来的人,也是陛下的人,她说的话难道不能作数吗?燕大人,你真的分清了公私吗?自从你到了辰州,这地方就再没一天太平的日子,到底是在座的诸位管束不利,还是你燕大人背信弃义,转身就把事情卖给了别人——”
燕惊寒却不看她,只是定定地看着主座上的梁濮,道:“我忠心与否,还轮不到潘大人评头论足,大人若是真想让李侍中点头,就应该将青庐山所涵括的所有田地图册全部拿出来!你自己多有隐瞒,还怪别人不够诚实,这又是什么道理?”
潘秀蔚深吸一口气,两指并起,指着燕惊寒道:“州牧大人!我等同进同退,不知经历了多少风浪。如今浪打船头,有人见情势不好,这就已经开始想着退路了!这种小人,难道还要留在此地吗?”
梁濮声调一变,厉声道:“都住嘴!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在此做这些无用的意气之争!这里都是朝廷的官员,所忠的是朝廷,是陛下,不是什么你我!”
她语声沉重道:“辰州水患,我亦难辞失察之罪,待此中事了……我自会上疏请辞。”
梁濮坐在房间里,正对着一桌酒菜出神,直到下人进来通报,她才道:“请她进来罢。”
下人掀开门帐,风裹着水汽吹进房中,将她一头花白的头发吹得飘起。来人亦是一身雨水,在门外脱了雨披入内,见了她作揖道:“大人。”
梁濮看着她伸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道:“坐罢,不在府衙,繁文缛节便免了。”
燕惊寒撩起衣袍道:“是。”遂落座。
梁濮一改常态,嘿然笑道:“今日的事你也见着了,我已经压不住她们。辰州这么大,我虽身居高位,但有许多事,也不是全然知晓的。”
燕惊寒沉默了一下,道:“大人有大人的难处,您在州牧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这么多年,若不是您,辰州哪里能有今日的景象。”
梁濮叹道:“人人都羡着这个位置,我可是真想下去。但人走到这里,偏偏一步都不能再退,只要退一步,一步之差,就是万劫不复。”
燕惊寒抬起头,轻声道:“您,是怎么发觉的?”
梁濮端起酒盏,颇有些自得道:“家国大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她们是手段不外乎这些……但这世上许多事本无道理,凭心而做,自有后人评说,所谓的名声,又能有多重要?只是这步棋是我走错了,害了辰州的百姓,这一切,到时候我都会在密奏上向陛下说明。”
她看向燕惊寒,眼中却是一种温柔怜悯的目光,夹了一筷子菜放在口中。燕惊寒的视线落在她抖个不停的手上,起身为她将酒盏斟满。
“你很聪明,身在局中,竟然能做出这种选择。难道那些富贵权势,都不曾诱惑了你吗?”
燕惊寒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说没动心都是假话,但动心归动心,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也不过是听听而已。我这个人生来反骨,就是喜欢与人对着干。”她猛然饮下一杯酒,脸顿时爬满红晕:“如大人所言,大道理自可去寻些什么圣人之语。但做官,却是要躬亲践行,才能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从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不是什么空口说说就可以的。”
窗外雨声变的急促起来,好像在催促着她们一般。屋中渐渐暗了下去,只见窗边投进一束黯淡的亮光,梁濮目力不行,在桌上摸索了半天也不曾摸着火折子,只得坐着叹了口气。叹完后又是一怔,她今日不知已叹了多少气,但唯独这一次,却陡然生出心力交瘁来,偌大一个辰州压在她的身上,数十载为官,即便她洞悉一切,有些事依然无能为力。
暗室中两人面对面坐着,却各自有各自的心事。梁濮道:“之前是你劝她们将单乐调到昭邺去的吧,从那时开始,你已经做好了这等打算么?万一朝廷没有派人来查,这步棋,可是会要了你的命。”
“不会的。”燕惊寒道,“我与邓捷早就算好了,原随原大人任贺州巡抚时,我们设下此计,试图用那个传闻告诉她、引导她来查这个案子。邓捷一死,这案子便是悬案,她顺藤摸瓜一定会查到我的头上,而我此时也到了辰州,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谁又能发现什么呢?但却没有想到,大人您竟然也用了这种手段,在每年呈上朝廷的水纹图里做手脚,只可惜数十年来朝中无人觉察。”
梁濮闻言慨然一笑,道:“朝廷有一个内阁,不知有多少消息到不了陛下眼前。难道真的没人发现?这就是严沈两位阁老的本事了,你看她们一手拉拢官员,培植势力。还能分出心来,关注世家大族、商人,事事都想着分一杯羹。从内阁开始,朝廷烂成一团烂泥,但她们还想着把更多的人拉进去,当所有人都在这个烂泥塘里的时候,她们的目的便达到了,多好?”
“你觉得她们与八荒有什么区别?”梁濮拂了拂衣袖,突然发问。
“没有,不过是多了层保障。打着内阁的幌子,欺世盗名乱政误国。所谓的忠j,i,an,都是一路货色而已。”燕惊寒放下手中酒杯,有些释然般地道:“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以此兴者,必以此终。”
她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醉倒的,只记得最后雨似乎停了,菜也凉了,梁濮拉着她的手慢慢道:“忧生忧死,你都不用去想了,只要你藏好那份名册,她们始终会对你有所忌惮。朝廷不能杀你,八荒也不敢动你……”
燕惊寒闭上眼,她本想答生死已不由得自己。但不知为何始终没有说出口,借着醉意,她将往事检点二三,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若真是这样活着,那与死了,又有什么差别?
天色昏沉,从晌午开始雨势渐大,河道水位以r_ou_眼可见的速度上涨,黔南郡关隘设在小寒山,水流以汹涌之势绕流经此,浊浪排空,重重冲击两岸河堤,守关的将士在狂风暴雨中几乎睁不开眼,身上盔甲被冲刷的雪亮,倒映出黑云中偶尔闪过的电光,令人陡然生出天翻地覆的骇然。
直至傍晚,天已完全黑了,大雨掩盖了所有的声音,所以当那队人行至关门前时,守关的军士才看清那些人的打扮,她们头戴斗笠身着雨披,手中都提着什么东西,隔着雨幕仔细看去,才发觉那是一盏盏熄灭的琉璃灯。
领头的人靠近关门,门开了一条缝让她进来,那人从shi透的衣服里取出被蜡纸包裹的完好的通关文书,城门令取过,发觉文书背后有块什么东西,她借着火光一看,是块银板,在手中轻轻一掂,份量还不轻。这不动声色的孝敬叫人心中舒坦,城门令只瞟了一眼文书后道:“送灯的?这么大的雨,你们也要赶路,真是不容易。”
她生的有些面生,那女人微愣,随即低声道:“劳大人记挂,先前调任的白大人与我是旧相识了,应该与大人提起过……这次的人数有些多,您也是知道的……”
新上任的城门令皱眉道:“多了多少?”
那女人伸出三根手指,城门令略一思量,正在向文书上盖章的手顿了顿,左右一瞥低声道:“三十人?这未免也太多了!”
那女人道:“还请大人通融则个,近来不太平,走灯的人也是为了求个福气,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灯头,大人难道有什么不放心的?”
她从手腕上拨拉下一个镯子塞进城门令手中,轻声道:“知道大人的难处,新官上任要打点多处,这不过是一点心意……”
城门令借着火光瞥了一眼那镯子,拇指大的绿宝嵌在银花上,幽绿冷光一闪而过,诱惑至极。她捏住镯子咬牙想了一会,发狠道:“记住了!脚步放快些!”
霹雳列缺,黑云中电光游走,倏然照亮雨幕,黔南郡关门缓缓打开,驻守的军士站在风雨中注视着一队人涌入,照例应在关隘内城中进行身份查验,但不知为何,内城中空无一人,通往黔南郡的最后一道城门也是半开着的,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待最后一个人踏入,城门缓缓合上。城墙之上悄声无息地架起一排弓|弩,弩|箭破开雨幕,霎时周遭火光大亮,不待内城中哪些人有所反应,先前那批弓|箭手已经飞快俯身,又一批人接上,如此反复近数十次。起先那几百人有人躲开箭雨,仪仗矫健身手试图攀上城墙,但城墙上不知涂了些什么,手才触上便滑落而下,继而被弓|箭s,he中倒地。
过了许久,城内地面已被血色染红,立即有军士上前拖开尸首,扒下雨披斗笠。城中站着一位身着银色铠甲,肩上佩着三道凤羽的年轻女将,身侧立着方才那位城门令。
城门令半边衣袖被雨水打shi,正取了一块干布擦拭,她淡定道:“多谢明将军了。”
女将正是云策军主帅周乾麾下明于焉,辰州水患初发之际,她便奉密诏带着手下混在救灾军士中潜入辰州。后听从刑部侍中原随调遣,在黔南关隘等候数月,为伏击乱党而做准备。
明于焉揩去脸上的雨水,吩咐手下换上这些人的雨披,捡起灯盏,而后道:“果真如大人所料,这群人真的来黔南,不过她们赶赴此地,究竟是要做什么?”
城门令脱去衣袍,换上宝蓝官服戴正官帽,赫然是原随。
她面无表情道:“此乃陛下神机妙算,原某不敢居功。正如将士心慕周帅大营,信徒自然向往神灵所居之处。借鬼神之名起势之徒,必须要证明传说不仅仅是传说……”
捕快递上信筒,原随捏开漆封,阅后点燃。她向明于焉作了一揖:“暗卫已经混入她们之中,请明将军派人装成方才这些人的样子,向青庐山方向继续前行。”
第181章画卷
半月暴雨令河水上涨,幸而先前郡中已驱使劳工将堤坝修补,这才免了水患之扰。好不容易迎来一个晴天,清平打算与今嬛去青庐山附近转转。虽说太庙一事大半由礼部而定,但到时还需工部一同署名上疏,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一同去为妙。
但两人还未出门便有随从领着一捕快来报,说是郡府出了事,昨夜刑部侍中原随原大人到达黔南郡城,第一件事竟是拿出一份长长的名单,将郡府中五品及以上官员通通监押进牢中。
清平没料到原随居然来的这么快,而且一来便是这么大的阵仗,动辄拿人关押,依照原随办事的态度,想必已经有了切实的证据,否则她也不会这般随意乱抓人。
她心念一动,难道是……
今嬛闻言皱眉道:“原大人这是做什么,要监押五品以上官员需上报朝中批复,再交由此州提刑调令,如何说抓人就抓人?”
清平不说话,只是看着那报信的捕快道:“原大人想来还吩咐了你什么事罢?
捕快迟疑一会,行礼道:“回大人的话,原大人让小的来请两位大人一同去府衙,她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今嬛更是不悦道:“她抓人就是,为何要牵扯上本部与李大人,刑部的事情,如何能与工部礼部有什么干系?”
捕快只道全是大人吩咐,她不过是照着行事,还请两位大人恕罪云云。
清平微微侧身,见外头似乎已经停了辆马车,便道:“那便带路罢。”
她又与今嬛道:“原大人不是那等不知轻重的人,她定然是有什么要事,否则也不至这般劳动你我。”
今嬛一想也是,这一行来,原随举动皆是有证有据,方才拿人归案。
两人上了马车,向黔南郡府衙而去。
辰州郡县府衙与其他州的略有不同,前为办事之处,大狱却在其背后,大门相反,但内里自有一条小道,专供官员提审案犯。
原随不过来了一夜,黔南郡的监牢已经满了大半,满牢中不见灰衣囚犯,而是一群青蓝袍的官员。到底黔南郡中在任的五品及以上官员数量有限,一人一间牢房也是足够。
牢门开了一条缝,有火光照亮shi漉漉的地面,众官闻声看去,原随板着脸走进来,身后跟着神情凶恶的牢头与众捕快。
官员们被抓后很是忿忿不平,原大人动作利索,当夜抓人当夜审讯,谁也不知道原大人究竟是如何审的,有的人已经出去了,有的人却被继续关进大牢,听候发落。
潘秀蔚也在其中,她衣裳有些凌乱,据说前夜她新纳了小郎,正乐不思蜀时被刑部的捕快破门而入,将正在被翻红浪的潘郡长一把抓起,以至于潘郡长以为自己家招贼了,直到见了原随她才明白过来。此时她的心中充满了怒火,原随正对着名单清点人数,完全没有注意到她这里,潘秀蔚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屈辱,愤声道:“原随,你身为朝廷命官,竟然说拿人就拿人?你可有问过州牧大人?此地都是五品以上官员,身负民生重任,若是耽搁了事情,你能担待的起吗?”
论品阶,原随虽是刑部侍中,但确实不如一郡之长职位高。但她连眼也未抬,只是抽出一张文书交给身边的人,那人小跑至潘秀蔚牢门前,道:“我们大人请大人看看,这是朝廷特批的抓捕令。”
潘秀蔚顿时有种脸被人用力踩了几脚的错觉,她何时被人这般对待过?心中愤恨非常,冷森道:“既然原侍中得朝廷批准,那我也无话可说,只是不知你到底在查什么东西,竟将我等困在牢中!待此事了结后,你若是不给大家一个交代,我必要上疏御史台弹劾你!”
原随清点完人数,这才慢悠悠地瞟了过去,颔首道:“嗯,倘若那时,潘郡长仍是清白,原某任凭你弹劾,亦无话可说。”
潘秀蔚心中一惊,倏然向后退去,她这举动全然是下意识而为,原随身后牢头微微抬头,潘秀蔚咬牙坐回冰冷潮shi的长凳上,道:“那便……静候原大人佳音了!”
清平和今嬛在后厅中等了一炷香的功夫原随才过来,原随与她二人见礼,道:“冒味请两位大人过来,还请见谅。”
三人落座,衙役送上茶点,清平问道:“原大人是有什么事么?”
今嬛亦道:“原侍中,你在黔南郡搞出这般大的动静,有无得朝廷批示?虽说你得了陛下手谕,权在州牧之下,但到底此处是别人的地盘,这么明火执仗的抓人,似乎不大好罢?”
清平注意道原随袖口沾了许多泥点,且袍子有些发黑,显然是多日奔波劳碌所致,原随拱手道:“劳今大人忧心,原某自有分寸。”
她话说到这里竟是再也不肯多吐露半个字,今嬛本想打听一番动向,但她二人分属不同司部,有许多事没办法互通有无,只得捧了茶暖手,叹道:“也不知近来是怎么了,为何事情这般多。”
原随道:“李大人在黔南呆了有些时日,这郡中半月以来的凶案可有所耳闻?”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清平思索后道:“自然,最初一起便是在我下榻的行馆中。”
今嬛一惊,道:“那李大人还继续住在行馆?”
原随定定地瞧着清平道:“李大人可知这些人死后被人剜去了五官?”
清平颔首:“我知晓。”
今嬛更觉惊怖,原随道:“那第一具在行馆发现的尸首,我已经查验过仵作的案本,这具尸首与其他有些不大一样,她口中舌头被人拔去了,李大人可知晓?”
清平再颔首,原随继续道:“剜去五官毁去其容,有震慑旁人之效;拔舌之刑,亦有惩戒警告之意,只是这警告的,究竟是谁?”
今嬛品过味来,皱眉道:“原大人,你查案归查案,抓人也好关人也罢,这都是你的事。说句不该的,若是黔南郡真是有什么,那你也不该来质问怀疑李大人,她不过初到此地,如何得知这些东西!而此地除却郡长之外便是她的官职最高,想来那行凶者必是要震慑高官……”
清平明白原随的意思,她并不是在怀疑自己,而是在担忧。
想来金帐之人就在辰州,那尸首上的刀口以及充满残酷意味的刑罚,不过是对叛逃之人亲切的问候。
秋意已浓,渐入微寒,长安昨夜下了场小雨,将石板路变的有些shi滑。
胡濯熟门熟路地穿过垂花门,不必下人引路,她已经知晓要如何走了。
陈留王世女陈琦与她向来交好,她常向陈琦请教经文奥义,陈琦不知从哪里寻许多古画请她鉴定,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