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云海间作者:看长亭晚
第53节
楚晙胸口起伏,按着她肩膀的手加重了几分力道,清平吃痛,眉头紧皱,楚晙的手滑过她的脸庞,喑哑道:“为什么?”
清平此刻心情格外平静,向她笑了笑答道:“去云州也好,辰州也罢,我不后悔。”
作者有话要说:在外地旅游,有我闺蜜帮忙……催更……
第219章不悔
“我不后悔。”
楚晙摩挲着她的眉骨,指腹顺着眼线勾勒至眼角,唇是鲜红的,张合间还能看见内里微陷的齿印。这张面孔在此时熟悉到近乎陌生,她们曾无数次相拥贴紧,但她好像从未看清过,这副皮囊之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如同被诱惑一般低下头去,楚晙咬着她的唇,将她口中所有话语尽数吞下,只是有些话未说出口,单凭眼神便能了然。她吹灭灯火,黑暗覆来的瞬间,她凶狠决然地咬上那人的脖颈。
不问刚才这句话的深意,楚晙怕在她的眼中看见自己的挣扎狼狈,曾以为的无所不能,都将悉数败在她的面前。
手中掬了一捧温香软玉,温热柔滑的肌肤在缠绵间变的滚烫炙热起来。她的手指拨弄着那人的唇舌,感受着她的颤抖。纠缠间情潮递涨,她望见那人眼中盈盈波光,不自觉放轻手上动作,含住她的唇,额头汗津津地抵住,四肢相缠,温存之余却生出顿悟之感。
她这一生仅此一败,也只在这温柔的眼眸里。是在劫难逃,是宿命使然,更是心甘情愿。
清平鬓角浸透了汗水,连手指也不想动,袍子皱的没法看,只勉强披在身上。窗外落进一片莹莹雪光,似乎能嗅到冰冷的气息,她觉得有些冷,蜷着身子偎依在楚晙怀里,楚晙抖开衣袍裹住她,看着窗檐边那片朦胧的光,轻轻吻了吻她的侧脸。
静夜中连风声似乎都消失殆尽,只能偶尔听到雪滑落的声音。屋中静谧无比,仿佛是一场漫长的梦。清平手上沾了些印泥,朱砂化在手心,被汗水浸shi晕成艳丽的颜色。她抬头看向楚晙侧脸隐忍痛苦的表情,有些恍惚,她们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而事已至此,前尘旧事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在她心中,楚晙是高踞在御座之上的王,清平以为她本无爱无怖,却不想有日她能走下来,袒露心中的苦痛挣扎。
原来再怎么披冠加冕,也不过是r_ou_体凡胎;再如何守性自持,一朝心动,也要沦陷在情爱之中。
这个位置便如峰顶凌云,孤寒且高,站的久了,也会心生寂寞。
清平心中涌起酸涩之意,突然有些不忍,她从楚晙怀中挣脱出来,跪坐在她面前道:“昔日在潜邸之时,我曾听刘甄说起,陛下教养我多年,是为了让我知礼晓义,懂得何者为大,为你所用。如今辰州百废待兴,正是难得一遇的机会,朝廷可借此整治世家,打压藩王,可谓是一举两得……”
楚晙神色倏然冰冷,低声道:“住口。”
清平垂下眼,道:“正值紧要之际,须派遣朝臣赶赴辰州,尽快接手,将局面打开。而这人需无党无派,既不依附世家,也不太过靠近清流——”
楚晙闻言心头大震,手本欲抚过她侧脸,却半道颓然落下。其实严明华的折子已经上了三次,被她暂扣不回,但严首辅坚持不懈上奏,要求皇帝给予答复。一切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从她最初定下此局以来,就已经注定了何种结局。只有她两人依存的深宫便如同一场幻梦,这场梦终究是要醒的,纵使她再如何紧握她的手,也要有放开的一天。
她看着清平的脸,心底竟生出隐隐恨意,宁愿她不管不顾的大闹一场,质问自己指责自己,也好过这般冷静自持的陈言对奏。她眉心紧皱,拉着清平的手道:“起来。”
清平把楚晙脸上的种种神情看的清楚,明明她才是跪着的人,但楚晙眼中满是恳求。清平心中滋味难辨,轻轻推开她的手,俯身深深一拜,道:“辰州之行的种种铺垫,不过是为了今日。要打破如今六州的僵局,辰州便是一个好机会。陛下要一把利剑斩开这一切,扫除弊政,那就不该太过爱惜这剑,留鞘不出,只会毁了它的锋芒。”
楚晙半晌才道:“朝廷中多的是人,并不缺你一个,辰州尽可派遣适合的人去——”
她的话说到一半便止住了,清平握着她的手站起来,看着她的眼睛道:“不,陛下知道的,我才是最合适的人。”
楚晙目中微颤,若过往一切都不曾发生,两人只是主与臣的关系,清平此番话她必定大感欣慰。但现在,她心中好像塌下去一块,空落落地悬着,仅凭一句话,便可落入万丈深渊。
这明明是她所要的,她要这个人心甘情愿为她所用,为何事到如今,她只觉得满心茫然,徒留一地爱恨,无处凭依。
她想留下她,但她偏偏不能。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起来,天光照进房中,她们谁也没有开口说话,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一般。隐约有钟声传来,清平听了一会道:“陛下,该上朝了。”
楚晙恍若未闻,只是定定地看着她。清平从散乱一地的奏折中找出昨夜那本,打开放在桌上。她从前都是被人推着走,现在终于能做出自己选择,纵然前路险阻重重,至少是出自她的本心。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
其实不必权衡再三,楚晙取过那方印,轻轻按在纸上,合上奏折放在桌角:“收拾收拾,准备出宫罢。”
宫人将她shi漉漉的长发擦干拢成一束,梳理平整后挽起,铜镜中映出她的面容,如同玉石般洁白。在她的身后,垂下的帘幔一角上绣着羽翼华美的凤鸟,不仅如此,只要抬眼看看四周,就会发现凤鸟的纹饰遍布于此。
这是皇帝的寝宫,除却伺候的宫人,哪怕是后宫侍君也不能踏足。清平没感觉到什么威严神秘,只觉得太大太冷清。之前楚晙说收拾好了再出宫,她以为只是穿个衣服罢了,哪里想到会是到这里来收拾。
她在宫人的服侍下穿好官袍,刚要戴上头饰,突然瞥见身边的宫人们悄声退去,便知是楚晙来了。
清平没回头,铜镜中显出一人的身影,一步步走近了。楚晙换了帝服,两人衣色相近,乍看去好似一对新婚的璧人。
她将木盒中的饰物一件件取来,对着镜子在清平头上一比,轻声道:“别动。”
钗饰入发,玉珠垂下,只消片刻间,她又是衣冠楚楚的李大人。楚晙修长的手指贴在她的额头上,为她将乌纱戴牢。清平起身,楚晙却从身后拥着她,头靠在她的肩上,目光中有千言万语,似乎在说着别去。
但事已至此,她们都知道绝无旋还的可能,连带这两个字,也没说出口的机会。
清平按着她的手,转身拿起腰带。楚晙一言不发地为她穿戴好,最后在她腰间挂上了什么东西。
清平手勾到流苏之类,低头看去,竟是那块白玉玉佩。她下意识看向楚晙腰间,果不其然,也挂着这么一块雪白的玉佩。她笑了笑,不知楚晙是从哪里找回来的,当时典当它的情形历历在目,好像只是昨日的事情。
楚晙为她扶正发饰,好一会才说道:“此去辰州,要多加小心。事不可过急,谋而后动,这些道理你总该懂,不必我再多说什么了。”
清平看着她苍白的脸,没来由红了眼眶,低低的应了。
楚晙道:“回辰州府的折子已经送出去了,内阁已经上了奏折,由你暂理辰州事宜,行州牧职权,待到朝廷选出新州牧,届时你便可回来。”
一束阳光自她们面前落下,正巧将二人分在明暗里,她勉强将眼底的执念与疯狂压下,动作温柔地拂了拂清平的肩膀,道:“去吧,一定要回来,知道吗?”
清平眼瞳映着满地碎金,是说不出的清透明净。她并不回答,只是向楚晙行了一礼,随后踏着一地明光走出了大殿。
楚晙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屋外大约是冰消雪融了,滴滴答答好像下了场雨,思及方才清平的神情,她心中有一念突起,竟是再也压不下去——
她或许,再也不会回来了。
第220章凝思
入夜,华灯初上,一只鹰隼在夜空中盘旋,最后落在一座院落里。
这院子外头看似平常,但内里布局无一不ji,ng巧至极,花树掩映翠瓦,山石点缀其中,人站在窗边向外看去,仿佛将四季山景都搬进了院中。
堂中灯火通明,却连个人影也无,客人们似乎已经走了,来往的仆从将各桌上的饮尽茶盏收起,轻轻关上了门。
而在院子深处的书房中,一华服中年女人隔着屏风低声道:“沈明山被罢了,如今内阁是严明华当家,事情是有些难办……”
屏风上映出一个清晰的人影,那人道:“事已至此,能想的办法都应该去想,总不能坐以待毙罢。严明华年事已高,迟早要将首辅之位让出来的,别人能给她的好处,我们能给的更多。辰州府里必定要有我们的人,而州牧之位,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争到。”
“但朝中迟迟没有消息,这……”
“梁濮死后,辰州乱成这般,朝廷不可能坐视不理,由着辰州这么乱下去。之所以没有消息,恐怕是人选已经定了。”那人答道,“朝廷迟早会派人来,这些人我们要争取过来。”
女人迟疑片刻,问道:“之前我们买田的事情,似乎闹的有些大,若是被上头知道了,责问起来,又该如何是好?”
那人轻笑一声,冰凉凉道:“事情都已经做了,就不要再瞻前顾后。如果没有地,如何种桑养蚕织出丝绸?如果想在闽州有一席之地,就要与邵家争两年后皇商的份额。邵家家主逝世,族中正是乱的时候,尚且自顾不暇,今年如何能带队出海?机会稍纵即逝,要抓紧了。你们怕什么,朝廷向来都是站在世家这边的,几个闹事的百姓算的了什么,到时候丝绸卖到南洋,有了钱就有了底气,还会怕这些事情?”
女人应是,不再言语。
那人又道:“自然,该杀的还是要杀,东西若能拿回来,那也是最好不过。”
屏风上绘着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东山破云而出,冉冉升起。屏风右上题了几句诗,皆已经模糊难辨。那人持灯盏贴近屛风面,华服女人抬头看去,其中一句显露在火光中,墨迹淡淡,依稀是‘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啪地一声,火顷刻间从下面烧了起来,霎时将整座屏风照亮。火舌攀爬而上,把屏面上的月下山色吞噬殆尽。屏风后空无一人,灯油燃起的火蔓上垂帘,顷刻间整座屋子都被点燃。
华服女人愕然地看着这一幕,煌煌火光中,屏风右上角一行字映入她的眼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走水了!来人啊,走水了!”
原随猛然惊醒,扯过外衣披上就向门外冲去,只见昭邺提刑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她喉头一紧,来不及细想,对身边怔愣着的护卫怒吼道:“快救火,还愣着做什么!”
“这,这火烧的太猛了,一时半会也灭不了啊大人!”
原随转头看向说话那人:“灭不了火,就先把东西带出来!”
护卫们领命而去,用水浸shi衣服,冲进火里。
一人问道:“大人,司房中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么?您说放在何处,小的们好拿了就出来。”
原随扣衣襟扣子的手一顿,又看了那人一眼,淡淡道:“是有重要的物证,就放在司房第三个架子下,用一个铁箱装着,那箱子有些沉,搬的时候小心些。”
那人应了,等她走后,原随才低声吩咐身边的人道:“将捕头叫来,让她带着人把此处围了,若见着行迹鬼祟的人,直接扣下!”
提刑司大狱与提刑司衙门不过一院之隔,闹出这般动静,牢中关押的犯人纷纷扒窗探看,在牢头的呵斥声中缩了缩脖子,纷纷蹲着发起了牢s_ao。
突然有人高声叫道:“外头都走水了,火不定什么时候烧过来,难道是要我们等死吗!”
顿时一呼百应,怒吼声喊叫声连成一片,牢门被晃的咣咣响,值夜的牢头见情况不妙,赶忙吩咐狱卒去唤人来。不一会狱卒便带着几位身着低级武官服饰、腰佩长刀的女人进来了,大狱中的呼声霎时小了许多。牢头见状点头哈腰道:“几位大人,方才动静不小,是提刑司走水了吗?”
领头的女人剜了她一眼,冷冷道:“不该问的事情不要多问,好好看着这里,别弄出什么乱子。要是放跑了什么人,唯你是问!”
牢头一脸惊恐地赔罪,领头的女人又道:“进去看看。”
狱卒拎着一盏微弱的灯走在前头,墙被灯油熏成黏黑,牢里十分安静,只听见她们的脚步声。那狱卒走到尽头,转身躬腰道:“大人,已经到头了。”
女人指着尽头的那扇铁门道:“如何到头了,这不是还有一扇门吗?”
牢头赔笑道:“大人,这是大狱里扣押重犯的地方,没有上官的行令文书,小的们也不敢开门呐。”
她说着就向后头退去,谁知撞上一堵r_ou_墙,她抬头看去,心中不由咯噔一下。几位身形高大的武官面目模糊在黑暗中,为首的那人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道:“开门。”
牢头直觉不好,高声叫道:“你们是谁!你们——”
话还未说完,人已经顺着墙软软倒下。狱卒惊慌失措中也被一拳放倒,为首的女人在牢头腰间摸索片刻,取下一大串钥匙,依次试过都无法打开铁门。最后在牢头怀里另摸出一把样式独特的,她们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尽头的铁门。
门内有微光透出,屋中无窗,四面皆是石墙。房中摆设不过一张桌一张床一盏油灯,许用的久了,桌沿边上凝着黑色的泥垢,不过地面清扫的格外干净。一人坐在灯下看书,听到动静抬起头来。
武官打扮的女人中走出个个头稍矮的人,手中提着一个布包,见了她颔首道:“燕大人。”
燕惊寒披着件旧袍,胸前衣襟微敞,嘴上叼着根稻草,波澜不惊地瞥了她一眼,继续低头看着手中的书。
“等会,这最后一个故事了,我得看完。”
那女人抬手,铁门便合上了,于是房中只剩她们两人。
燕惊寒翻完最后一页,呸掉口中稻草,端起瓷碗豪饮了一大碗茶,才看向那人:“你是谁派来的?”
女人不答,只将布包放在桌上解开,露出里头的东西,一壶酒,一只杯。
杯子既然只有一只,那么对饮就是不可能的了。燕惊寒捏着酒杯仔细看了看,抬手就将它仍向墙砸了个粉碎。做完这一切后,她平静无比地道:“没意思,这酒怕是喝不成了。”
女人笑了起来,如同变戏法般从袖中取出一个杯子来,道:“燕大人不必担忧,这酒还是能喝的。只是不知,你是要喝敬酒,还是要喝罚酒?”
燕惊寒道:“喝敬酒又如何,喝罚酒又如何?”
女人道:“喝敬酒,你自然无事;喝罚酒,怕难出此门。”
她话锋一转:“不管敬酒罚酒,燕大人都得先把东西交出来,这事情才好商量。”
燕惊寒掩住嘴打了个哈欠,向床上一躺,不屑地道:“上一个与我说商量二字的人你知道是谁吗?梁濮梁州牧,你又算哪根葱,无名无姓之辈,也敢妄谈大事。”
她将身子背过去,状似轻松地摆了摆脚,但攥紧成拳的手还是暴露了内心的紧张,虽然知道这天会来,但是不知为何,还是觉得没活够。
“燕大人莫要拖延时间了,这会外头的人都在救火,没一个时辰是不会发觉此处异样的,你与其等着别人来救,还不如想想如何自救。”
燕大人正在心中自嘲,闻言一骨碌从床上坐起,看向面前的女人道:“就在我进这大牢之前,这屋子里已经不知死了多少人了。你看这桌,这墙,看到黑的没有,那是有人撞死留下的血迹;再看那顶上的钩子,不久前还有人吊死在这里,要是我真想死,不必你们来送什么酒,自行了断的方法多的是了。”
女人道:“哦?那燕大人是在等什么呢?”
燕惊寒将酒壶中的酒倒入茶碗中,晃了晃碧色的酒液,她微一低头,隔着缺了口的碗边嗅了嗅,镇定自若地道:“我不过是要死的人了,临死前也想看看,那些张口家国闭口忠义之徒,又要摆出何等虚伪的面目。”
她心知自己活不过今夜,不等那人开口,低声叹道:“原大人,对不住了。”
不觉她又念起清平来,感到无一不愧疚,思及原随所言,顿生一计,趁着还有几分清明之余,道:“你们要的东西,我已经给了别人。”
言罢,燕惊寒露出一个奇异的微笑,端起茶碗饮尽。
从贺州边界而出,顺辽河向西行,遥见一抹碧蓝的水泽,在夕阳的余晖中翻起万顷金红,船行至此,目所能及之处便只见满目灿烂,只是这景象未能维持多久,随着金乌西坠,夜色渐起,水面又归于平静的墨蓝。到夜深,月上中天,白色雾气笼罩这片水域,在幽蓝湖面幻化出楼台殿宇,在清辉下真如传说中的云梦泽,玉宇琼楼,雕栏朱阁,是人间难有的景象。倏然有风吹来,将水面雾气尽数吹散,哪里再寻那些奇景,唯见明月高悬,波涛胜雪,如镜般倒映着漫天星辉。
只是这样的好景也没让清平感到些许轻松,她心弦紧绷,隐隐有种不详的预感,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此时正是顺风顺水的时节,船一路南下,比寻常快了近一倍的时间,且日夜兼程,终于在开春之际到达云中郡。清平下船直奔断雁关而去,持谕令求见周乾,却没料到周乾奉命回京述职,恰是在她到的前一日离开的。
如今辰州哗变之事已经平息,断雁关驻军统帅之职已经交接,清平心急如焚,但也知道事情急不得,只能耐心的等待这位新统帅的召见。她虽手握密旨,但想要调动军队,还需统帅许可。但如今拖一刻事态便多一分变化,也不知道到这新上任的统帅究竟会不会答应。
李宴为她添了杯茶,低声道:“大人,可要我再去看看?”
清平手叩了叩桌子,指着凳子道:“不必了,等着就是,坐下歇歇吧。”
李宴觉得她这个动作有些说不出的熟悉,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两人隔桌相对,手边只得一壶冷茶,却都没有品的心思。
清平问道:“在船上时多有不便,我问你,你是自请来辰州的?”
李宴犹豫片刻后道:“也不全是,我本从是紫金台调任至户部,但得知大人赴辰州上任,临时变了主意……”
紫金台的官员升降都要经由皇帝过目,若是楚晙不许,李宴怕也不能来辰州。清平思量着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李家曾属于八荒,派这样一个身份敏感的人到辰州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李家投诚已久,难道又是一次试探吗?
她正思量着,帐外有人来通报,说是统帅大人到了。清平起身相迎,帐门掀开一人进来,四目相对,彼此都有些惊讶,竟是熟人。
赵军长笑吟吟地道:“李大人,自云州别后,上次你匆忙路过断雁关,而今才得见一面,真是巧了。”
清平忆起曾为救楚晙向她借兵一事,现在想起来当真是感慨,心中百般滋味,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赵军长先提提旧事,拉近大家的感情,等到气氛略有轻松,才说起正事来。
清平将来意合盘托出,并从袋中取出密旨。赵军长查验过真伪,这才道:“既然是陛下之命,而李大人又暂代州牧之职,明文上自然是说的过去的,只是你没有兵部的公文,明面上没有调令,我能给你的人不多,还望李大人多多体谅。”
清平笑道:“这个是自然。我与赵将军都是新官上任,这火还没来得及烧。赵将军肯借兵已是最好,不过不用现在就给我,还望赵将军再等些日子,等到时机到了,我自然会派人来。”
她格外强调这个借字,赵军长虽不明其意,但也是笑着应了。
清平离开云中郡,又匆匆赶赴昭邺,这一路上为避人耳目,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她只带了几个护卫,必然能比朝廷下发的任命文书快一步到。她快马加鞭,片刻也不停歇,在傍晚抵达昭邺。
金乌西坠,一抹红光消散在远山后,化作漫天晚霞。清平从昭邺城门而入,立刻奔向提刑司找原随。没想到提刑司大变了模样,牌匾上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她在卷宗库里寻到原随,原随好几日没出来,邋遢的不成样子,人也瘦了一圈,是少见的颓丧。
清平心中不详之感愈发真实,只听原随道:“清平,我与你说一件事。”
月明星稀,两人来到一处小山上。原随低声道:“……先是提刑司走水,我当时疑心是有人想偷取证物搞的鬼,没想到她们是奔着燕大人去的。”
鸟雀从林中惊飞而起,四周安静极了,连虫鸣都听不到。清平面前是一个低矮的坟包,土是新的,碑也是新的,但里头却埋葬了她旧日的同窗好友,手拂过碑上刻的名字,她看了半响,才哑声道:“惊寒早之前与我说过,那些人是不会放过她的,但凭她手中的名册,就难逃一死。”
原随俯身拔掉新坟边的草,开春后下了几场雨,草长的也快,周围已经是一片青绿了。清平挽起袖子与她一同拔草,隔了一会问道:“原随,这不会是你们想的新计谋吧,生死大事,燕惊寒胡闹,难道你也由着她来吗?”
她声音极轻极细,又带着几分恳求,手沾了泥土,目光不知落在哪里。原随听的心中难过,喉头一哽,深深叹道:“没有,燕大人是真的……去了。”
冷月如霜,山风阵阵吹动林海,清平垂下眼,低低地道:“是吗,但我却觉得她好像还在等我,是不是我来的太迟了?”这话一出,银霜般的月色中,她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冰冷的雪天,从云州到辰州,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一切都被推着向前,又重复着昨日的光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相遇别离,悲喜苦乐,都只是天地之间一粒渺小的尘埃。离去的人不再归来,她们相隔生与死,这一别,便是永远。
原随得闻此言,忍不住朝清平脸看去,只见她眼中清明无比,并无半分癫狂,一时间愣住了,竟不知该怎么回答。
“你不必安慰我,逝者已逝,纵使再伤心,那也是无用的。”清平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在碑上压了几张黄纸,将酒尽洒于新土中。
原随道:“不过燕大人遇害前,曾问狱卒要来纸笔,写了一封信给你。但她毕竟是钦犯,信被牢头扣住了,只是没来得及送到我这里。这信是证据,恕我不能给你。信上只是问了问你近来如何,别的也没有什么了。”
清平没说话,两人一起下了山,半路上她才道:“原大人,你把自我离开后,你与燕惊寒所说的话,能记得的都说一说。”
燕惊寒平日都在大牢里,原随作为刑部侍中,要查案,要协助云策军追查哗变之事,有时候忙起来也什么都顾不上,能见着燕惊寒的时候也不多,她复述了两人所说的话,清平凝神听了,问道:“她说名册只能由陛下一个人看,对么?”
“是,燕大人的确是这么说过。”原随答道,“到底是哪些人在找这本名册,现在还没个头绪,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清平突然道:“你手下还有人能用吗,去贺州吴家请一个人来,我们要再查一查岭南世家。”
因清平快朝廷任命的文书到达昭邺,省去了许多窥视,将一切都布置妥当后,朝廷的任命也到了,辰州州府的五品及以上州官都来迎接,夜晚州府设宴,好不热闹。州正姚滨乃是严明华的学生,她早就得了消息。朝廷将新任的礼部尚书放到辰州来,暂代州牧之职,这事怎么看都有种说不出的怪异。姚滨身为州正,对空降而来的上司也不说不问,宴席上与清平同桌而坐,目光交汇,是聪明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宴席间姚滨道:“辰州好山好水,一路风光无限,只怕李大人来了就不想走了。”
众官抚掌大笑,纷纷看向年轻的礼部尚书,只见她微微一笑,轻轻放下手中杯盏,眼波流转,比杯中美酒更为动人:“姚州正说的是,这不是半道折返,又回到辰州了吗?”
姚滨听出弦外之音,只呵呵笑着,不再做声了。余下的人见州正不说话,也不好再试探什么,等到晚宴结束,清平回到下榻的行馆,护卫来报,说原大人已经在里头等着了。
清平知道是原随带了人来见她,虽然疲惫,还是强打起ji,ng神进了屋子。
果不其然,屋中不仅有原随,还有一个她熟悉的人,吴钺。
两人也是有一段时间不曾见面了,如今在这种局势下相见,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吴钺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从云州逃回来时的样子,清平对她的印象则是停在很久以前,在学堂读书的时候。
清平如今身为礼部尚书,吴钺混了这么多年还是个白身,身份简直是天差地别,一下子扭转了过来。时至今日,已是物是人非。再见之时,只有她们彼此才知道,时间到底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