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恒特意把英吉利的东西挑出来,她挺想引得皇上看重英国的。
而皇上跟她提过的九爷‘银子流进来’的策论,姜恒也很是赞同。
可不是吗?国之贸易重点无过于此。而英国就因为跟中国正常做生意赚不到钱,才会将鸦、片这种祸害人的东西拿出来卖进中国,两国贸易顺逆差就此倒转,不再是海外的银子进来,而是大清的银子大量流入了西洋,自此日益空虚起来。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会知道鸦片输入中国这种永远的痛,真是从根上瓦解搞垮了这片土地近百年——国的根本究竟在于民,人民的身体和心智都垮了,相当于里子腐蚀了,外头架子也撑不了多久。
为了更了解这个时代的英国,姜恒就向宫中书库要英吉利国的书。书库暂时没有,但立刻承诺会上报内务府,很快进行采买。
如今永和宫要的东西,只要她别要什么□□之类的,内务府就没有不批的。
不过是英吉利相关的书,何况现在九爷也在跟京中设立西洋商行,倒也便宜。内务府直接内部拿货,很快弄了一批书进来。
此时是英国正处于极为忌惮也很好奇中华大地的时候,是迫切想要交流的。
尤其是得知法兰西使团已经到过中国,路易十四还跟这大清的前任皇帝是笔友后,英吉利就更着急了,所以这些年带来的商品都是精中选精,代表文化交流的各种书籍,也挑了高大上的带了来。
想告诉大清:看我,看我,我比法兰西等国都强!
姜恒原以为,不错,我在这个时代的最大优势终于要来了。虽然法语不通,但是我英语水平绝对没问题。
然而她拿过来一看就落泪了,这,这原来现在英国官方语言还不是英语而是拉丁文吗!穿过来没有金手指也罢了,怎么还没收人家唯一会的外语呢!
她郁闷地放下手上的英吉利书籍,将要学习拉丁文写在自己明年的甘特图计划表上。
十二月十四日夜。
苏培盛上来加灯烛的时候,就见皇上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意。
前明多有宦官专权有害于朝廷,所以本朝的太监都不许读书,更不可能像前明的秉笔太监一样,还能批折子。
苏培盛跟折子最多的接触不过是搬运工。
不过跟在皇上身边多年,苏公公当然是认字的。
他记性也好,记得这本加了红边儿的折子,是云南递过来的加急折子。还不是高总督递上来的,而是廉亲王上的折子,因是亲王,才有红边固封。
真是时移世易了哎,苏公公心里想着:之前别说廉亲王上折子或是本人亲自出没,就算听到廉亲王的名字,皇上都不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