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看着廉亲王的折子,居然能笑出来。
“果然是人要放到适合的地方去。”皇上心情确实是好。
廉亲王上折子,是奏报安南国王易主之事。
黎诌王子迅速而成功的发动了政变,将原黎国王‘请’下了台,老国王因为年纪老迈,经不得惊吓(其实才五十多),不幸过世,新王黎诌将其余兄弟砍了个七零八落,之后‘悲痛’上位。
这位黎氏王子上位后,不但没有做出什么廉亲王曾担忧防备过的一旦登基就翻脸不认人的举动,反而比原本承诺的对廉亲王更加亲厚。
他登基次日,亲爹还没放进棺材,就按照与廉亲王的约定,全面开放安南和大清的边境贸易,且一切规定都按大清的旧例来。
又从原本退后二百里的边境线上再退一城,以表之前侵占大清土地的真诚歉意。
不但如此,这位不喜欢自己名字的王子,还特意把自己名字改成了‘黎似’。
他宴请廉亲王和云南总督高其倬的时候,还带着十分的动容,将自己的新名告诉廉亲王,并亲自倒酒敬酒道:“我从前时日,皆似夜中盲行混沌不堪。直到王爷至此,我方如新生。听闻王爷名中带一个禩字,小王不才,只盼着将来能似王爷一般。”
廉亲王端得住,依旧笑得如沐春风,反过来夸赞起了黎国王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潜龙。
两个人一个敬,一个捧,说的分外亲近。
只有高总督觉得自己坐在那里特别多余。
因新任黎王对廉亲王实在非常钦慕,高其倬看的眼珠子都掉下来后,不得不在自己上书的折子提起了此事:皇上,要不要防一防?万一廉亲王觉得跟着安南王更好直接改国籍怎么办。
而廉亲王也顾虑到此,在折子里捎带解释了这件事情。
“新任黎王待臣弟有如伯牙子期。臣弟几乎都不忍心算计了。不过想想,他对臣弟的感激之情只是一时的,终会淡去,皇上许给臣弟的布政使若是到手才是长久的。何况母妃与弘旺皆在京中,托赖皇上照料。臣弟不会糊涂。遥祝圣安。”
祝完圣安后,八爷又再底下添了小小一句:“听闻九弟承皇上重用,入理藩院欲建西洋商行,暂不能脱身。然臣弟这里亦盼之,切切。”
离开京城后,廉亲王的茶艺就不再对着皇上去了,上折子都非常直白。
皇上觉得看着顺眼多了,也干脆利落回复他:安南彻底归于大清之时,就是他这个廉亲王兼任安南布政使之时。另外,老九要一年后才能给他送过去,还嘱咐廉亲王,多开发点新人,老九就算过去,也不可能一直留在安南,这边对西洋人,老九也是有大用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