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作者:那个小顾
队长好,要是没有其他的事情,我先挂了。”
欧阳陵说话做事还是一如既往的干脆利落,能用一句话概括的时候标点符号都不会多出一个。秦致笑了笑,说道:“好,这次多谢你,有事情我们再联系。”随即挂断了电话。
车里统共就这么大点儿的地方,唯一的“司机”又很安静,肖云鹤耳力尚可,已经把两人间的对话听了个七七八八,心说欧阳陵果然没让他们失望,她这个潜质做侦查员都绰绰有余了。一面又从书包里掏出秦致常用的平板电脑,等了差不多有小五分钟,就传来了新邮件到达的“叮咚”声。
秦致点开附件,发现里面是一份pdf格式的文字资料和一段时长大约在五十分钟的对话录音。正文里也没有什么长篇累牍的解释,看来前因后果应该都在音频里了。此时车程已经过半,夫夫两个也没有着急去听,而是先打开那篇文档粗略浏览了一遍。从体裁和内容上来看,欧阳陵发给他们的应该是某篇论文的初稿,引言罗列了一些近现代文物流失的数据,差不多就是乔源调查到的那个课题的一部分了。肖云鹤大致看了看,这篇文章无疑是出自椿的笔下,抛开那些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套话不谈,椿小次郎以战争流失这一途径作为切入点,在文章中描述了一个很有些独特性的案例。
这个案例的发生地点被简化为河南省安阳县的x村,时间是在一九四零年前后,一支日军的补给队占领了x村,并对全村进行了封锁。当时周边战事吃紧,上级指挥部对此十分重视,于是紧急联络了一支即将进入安阳县内的步兵连队,要求他们尽快摧毁补给点,给日军来一招釜底抽薪,再与前线部队互相配合,争取将整个日军联队一网打尽。
收到命令的连长感到此事事关重大,完成隐蔽后立即通知了当地的民兵队长。两人商议观察了几天,摸清了日军的换班规律,终于制定出了一个还算周详的突袭计划。但就在他们准备实施行动的前一天清晨,负责观察的队员回来汇报,说天快亮的时候x村里似乎发生了什么骚动,日军刚刚抬出了几具尸体架在一起,点了把火正在烧呢。
连长怕是村民们自发抵抗,日军一怒之下开始杀村里的老乡泄愤,当即决定把行动提前到今天下午进行。但就在他们紧急调整安排的时候,侦查员又赶来回报,说这支补给队似乎是打算立即撤离村子,现在已经在收拾东西了。
连长这时候就一脑袋问号了,因为x村的地形不错,易守难攻,作为补给点来说是很合适的位置,日军的无故撤离无疑是个很反常的信号。民兵队长担心其中有诈,便又拉着连长多等了一会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就见一支不到十人的日军小队推着手推车匆匆离开,村口的岗哨也跟着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