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盛世文豪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2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盛世文豪作者:木兰竹

第52节

只要有利可图,只要国家和百姓能从中获利,让大晖越变越好,这些大臣们也就无所谓什么“穷兵黩武”。何况皇帝陛下说得对,现在不只是他们吃到了其中甜头,西方那么一大片地方的国家们都从中吃到了甜头。即使他们不打出去,人家也会打进来。

每一次朝中有什么决策,总会有人反对,不过皇帝和为首的大臣已经决定,那反对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余柏林和封蔚还是会按时启程。

余柏林离开的时候,大宝还好,毕竟已经长大了,虽然心里难过,但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闹别扭。

但小宝就不高兴了,余柏林说好的会陪着他,结果又要走了。

封蔚一边挠着小宝的痒痒,一边道:“我们说的是这段时间会,又不是一直会。大人要出去办事,要赚钱,不然你小孩子吃什么喝什么?”

“我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小宝挣扎着从封蔚那里跑出来,扑到余柏林怀里道,“我也要去!上次是大哥去!现在轮到我了!”

“等你再长大些。”余柏林劝道,“海边风大,环境恶劣,你会生病的。”

“生病也要去。”小宝抱着余柏林的脖子大叫,“我要去我要去!我不要听别人讲课!他们只会让我念书!背书!还不听我说话!我一问,他们就说圣人之言圣人之言!”

原来是不想上课啊。余柏林叹气。

“你跟哥说过吗?”封蔚把小宝从余柏林怀里扯下来,拍了拍他的脑袋道。

“澈之,不要捣乱。”余柏林责怪道。

教导小宝的人都是有才学之人,只是他们的教导脱不开这个时代的模板而已。从小跟着余柏林启蒙,长大后又有大宝和皇帝陛下教导的,自然是不习惯这种教导方式。

不过小宝在人前都很乖,老师们说什么他都会照着做,甚至在皇帝陛下面前也乖乖的,只在余柏林面前显出他有些熊的一面。

“不要告诉父皇,也不要告诉大哥,他们已经很忙很累了。”小宝闷声道,“我想出去!我已经长大了!”

然而,即使小宝再嚷嚷,余柏林也不可能把小宝带走。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哪都能住。这里有个说法叫水土不服,小孩子又没有从小打疫苗,换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很容易生病。

即使余柏林再舍不得小宝,也得把人哄下来。

小宝虽然在余柏林面前闹腾的厉害,但心里也知道自己去不了。于是他跟余柏林约定好了通信的频率,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这期间帝后二人一直在看戏。他们知道余柏林会劝好小宝,所以一点也不担心。夫妻两还打赌,余柏林什么时候能劝好小宝。

若是皇帝陛下赢了,皇后娘娘就得承认他的画技。

可惜,连老天都站在真相那一边。

封庭恨铁不成钢的把小宝提溜着一顿训:“你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就缠了长青这么一会儿?”

小宝背过身用屁股对着封庭,道:“多缠一会儿,父皇你就让我去吗?”

“当然不让!”封庭斩钉截铁道。

小宝转过头,给了封庭一个鄙视的眼神。

封庭挽着袖子就要揍小宝,小宝一溜烟跑到正走过来的大宝身后躲着。

大宝忙护住小宝不让封庭揍,封庭道:“翻了天了!你们两小崽子!”

大宝给小宝使了个眼神,小宝拔腿就往外跑:“我要去找母后!”

“给我回来!”封庭忙道,“你居然敢告状!”

小宝一溜烟就跑的没影了,封庭又不可能真的追过去。他对大宝道:“有你这么宠着弟弟?”

大宝老老实实道:“可小宝又没说错啊。”

封庭:“……”

他儿子这是怎么了?!还他以前乖巧可爱的儿子!

“小宝很乖,知道不能去就不闹了,父皇应该高兴才是。”大宝劝道。

封庭摸摸鼻子。他儿子乖巧,当然高兴,但是输了赌注不高兴啊。

大宝显然也知道父母二人打赌的事,心中十分无奈、

看来他的确要快点长大才成,至少要能够保护弟弟……嗯,不被教坏。

...................................

这一次外放,因是和封蔚一起,又因是直接坐船从运河南下,余柏林路途上又比上一次要舒服挺多。

封蔚对着又一次和余柏林一起“出游”十分兴奋,很想途中靠岸溜出去玩玩。

距离两人去江南,有好几年了。

余柏林好说歹说才把人劝住了。

去建立军事基地这么大的事,他还一路走走玩玩,这不又是给人弹劾的理由吗?

封蔚虽然觉得被人弹劾也无所谓,但余柏林说了他还是会听。不靠岸,但是披着蓑衣垂钓什么的还是可以有的。

“这船来船往的,你能钓到什么?”余柏林笑话已经垂钓好几天都没钓上来东西的封蔚。

封蔚眨眨眼睛:“别说,我好像钓到什么了。”

余柏林惊讶的看着鱼竿前端沉了下去,还真钓到了?

“好大一条鱼!”封蔚差点被鱼线拉的一个踉跄,“停船!我钓到鱼了!”

随着封蔚一声大吼,艄公忙把船停下来,侍卫也忙上来,帮封蔚拉鱼线。手中拿着鱼兜准备网鱼的人也已经准备就绪。

余柏林看着船头一阵兵荒马乱,忙后退好几步,免得被挤到了。

“这么重,肯定是一条大鱼。”封蔚兴奋道。

余柏林无奈笑着摇摇头。虽然运河里肯定有鱼,但淡水河里的鱼能多大,连鱼竿都要崩断了?该不会不是鱼,而是谁丢弃在河里的垃圾吧?或者说是沉在水底的木头?

不过余柏林没有说出来给封蔚泼冷水。看着封蔚无聊的守了几天,终于守到了有东西上钩的时候,就让他先高兴一会儿吧。

如果真没东西,他再去安慰。

余柏林正想着,突然船头传来一阵惊呼。

余柏林愣了愣,难道还真钓起来很大的鱼不成?

“长青!”余柏林听见封蔚一声大喊,前面人立刻让出一条路,让余柏林通行。

“怎么?”余柏林皱眉,封蔚这声音可不像是钓到鱼的兴奋。

余柏林走向前,看着已经被钓起来,平放在船头甲板的东西,强烈的味道刺激的他差点反胃。

“靠岸,报官。”余柏林当即道,“澈之,陛下是否曾给过你可以调动各地金刀卫的令牌?”

“是。”封蔚把腰间令牌取下来,扔给一个侍卫,“去找金刀卫过来。”

余柏林蹲下|身,不顾刺鼻的气味和已经被泡的浮肿腐烂的尸体强烈的视觉冲击,从怀里拿出一方锦帕,裹住手,翻开尸体身上的杂物和水草。

“余大人,让小的来吧。”一小厮忙道。如此之物,怎么能让余柏林亲自动手。

“没关系。”余柏林对着封蔚点点头,“虽然衣服已经破损,但应该的确是金刀卫服饰。”

余柏林经常和金刀卫一起共事,对金刀卫服饰了解还算多。而能穿上金刀卫统一服饰之人,应是身上有官职之人,而非不在名额内的小吏。

“快洗手。”封蔚忙让人端来水和胰子。

余柏林将锦帕扔进水中,洗手之后,道:“居然对金刀卫动手,这可不是小事。我立刻向陛下送信。澈之,你可还有补充的?”

封蔚想了想,吩咐道:“去雇熟识水性的人,让他们下水寻找,看还有没有其余可疑之物。今日没有下雨,运河水流较缓,尸体恐就在上游不远处。”

“应该就在附近。”余柏林指着尸体道,“他身上有绑着东西,恐是石块之类,你的鱼钩正是勾在了绑着他的绳子上,上面的石块可能是将尸体钓上来的时候掉下去了。”

封蔚点头:“金刀卫死了人,我就不信当地金刀卫不知道。若是当地金刀卫不知道,我就只能请郑指挥使过来一趟了。”

余柏林皱眉不语。

今日朝中并未发生大事,金刀卫又从不惨和当地小事,只负责监督官员。究竟有什么事能让人冒险去杀害金刀卫?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5章

尸首处有人专门守着,余柏林和封蔚则上岸候着。

本来随行的侍卫们想让封蔚和余柏林就近找一个客栈酒家休息,岸边虽然搭了一个棚子遮阳,还是太简陋了些。

不过封蔚和余柏林认为此事事关重大,于是决定就地等待。

金刀卫在地方上有卫所,其最高长官是千户。

此地卫所千户姓郭名渠。因为最近没什么事干,官员们都老老实实的,正无聊着。当他看到封蔚的侍卫拿着令牌来的时候,差点没吓出好歹。

此刻他很想给自己两巴掌。让自己乌鸦嘴!让自己说太无聊来点事做吧!现在事情来了!

德王和余柏林前去赴任之事,沿途官员都知道。金刀卫更是知道。

皇帝陛下给了德王可以随时调用金刀卫的权力,德王相当于所有金刀卫的上司,他的命令就等同于皇帝直接向金刀卫下令。

金刀卫谁都可以不服,宗室王爷公主驸马都可以不甩,但遇见德王,就得拿出十二分的尊敬。

且前来的侍卫所说之事实属重大,若是被害之人真的是金刀卫,那么这件事就大发了。

郭渠只希望,那死了的金刀卫,可千万别是自己卫所的人。

郭渠马不停蹄的带着人去见德王,当他到的时候,当地官员也满头大汗的到了。

他吓都快吓死了。

虽然沿路所有官员都期望和路过的德王和余柏林见上一见,但不是因为有这种大事发生被叫去好吧?

此刻这个官员也很想扇自己两巴掌。

让自己乌鸦嘴!说什么说不定发生什么事,就让德王和余大人主动来找自己了!这下子真的主动来找了!

金刀卫和当地官员都带了仵作,现场验尸。一群人就侯在临时搭建的小棚子里,封蔚和余柏林不走,他们也不敢走,都在现场等着仵作结果。

仵作在这么多大人的围观下,压力大过山,脑袋里高度紧张之下,手上动作很快,却不敢有丝毫粗心大意。

虽然尸体被泡的面目全非,但官府的仵作和金刀卫的仵作都经验丰富,提取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因被水泡过,死亡时间很难确定,但金刀卫每个人都登基在册,这人身份只要确定了,依照失踪时间,还是比较容易确定死亡时间。

让郭渠松了一口气的事,刚刚有人来报,本地卫所的金刀卫已经全部清点完毕——因为最近没有任务,所以清点很容易,并没有失踪之人。

这人应该是外地之人。

金刀卫传递消息自有自己一套隐秘的方法,这时候官府的人就要避嫌了。于是金刀卫将尸体带回去,进行进一步检验。

只要确定这是金刀卫之人,官府就不用主导此事,但是必须全力配合金刀卫的行动,若有耽误,就准备进金刀卫喝茶吧。

地方官员擦擦头上冷汗,不知道这死的是金刀卫,交给金刀卫来破案,对他究竟是好是坏、

好处是查不出来自己也没责任,坏处是金刀卫被杀责任重大,要是有本地官员插手,连带他都要丢帽子。

因金刀卫虽然遍布地方,实际上仍旧算是皇帝陛下直属侍卫,其被杀的性质十分严重。一般人不可能去招惹金刀卫。

封蔚和余柏林商议之后,决定暂时留在此地,待皇帝陛下旨意到了之后,依皇帝陛下旨意行事,看是留在这里负责督办此事,还是有人专门过来。

不管怎样,都要等着旨意到了,两人才看是否离开。

......................................

余柏林和封蔚住在了此地,官员们一一递帖子想要来拜访,统统被挡了回去。

碰过几次钉子之后,这些人也乖乖的,不再来打扰余柏林和封蔚。

对于其余人,他们还能酸一句架子实在是太大,但对于德王而言,架子大才是理所当然。有皇帝陛下这个靠山,德王完全不需要给地方豪族面子。

至于余柏林,封蔚都不见客,他不可能做主见客,不然德王的面子往哪搁?

后来他们打探到出了大案之后,就更不敢来打扰封蔚和余柏林了,深怕惹上一身腥。

当金刀卫检验结果出来的时候,京中之人也来了。来人是和余柏林有过一面之缘的指挥佥事胡奎。

胡奎和郑牧私下不太合得来,不过公事上却很认真负责。余柏林和封蔚不担心他不会尽力办此事。

本来余柏林以为胡奎来了,他和封蔚就该继续启程了,谁知道金刀卫仵作得到的那个死去的金刀卫传达的消息,居然和他们两有关。

为了不被搜去,金刀卫本是将消息封成蜡丸,蜡丸上绑一根绳子,一头拴在牙上,一头吞进喉咙。

而这金刀卫牙齿都被砸光了,明显来人知道金刀卫藏消息的方式。而仵作是从金刀卫附中解刨出蜡丸。

那金刀卫在死之前,藏有特殊讯号,表示蜡丸在体内,已经被吞下。不过因为被水泡过,他们花了不少时间,才确定了这讯息。

这时代讲究死者为大,若不是得到那金刀卫的讯息,仵作也不会去做解剖之事,那是亵渎死者,也别这个金刀卫明显是一位有职位在身之人。在金刀卫中有职位在身,少说家中也是有些根底。

金刀卫死前身上有多处伤痕,不过死因是服毒自杀,毒是金刀卫在传达机密讯息的时候都会携带的藏在口中的□□,就是为了担心泄密。因是那金刀卫自知不可能逃生,因此服毒自杀。

余柏林知道此事之后,不知道是惋惜还是庆幸。

见金刀卫尸体如此凄惨,众人一度以为此人肯定遭受了非人的对待。见他是服毒自杀,只希望他在死的时候没有遭遇太多痛苦。

蜡丸找到之后,金刀卫立刻呈给封蔚。

虽然胡奎已经来了,但只要封蔚还在,封蔚才是主导金刀卫之人。

封蔚一看蜡丸上的内容,气得一巴掌拍碎了桌子,手掌被木头扎的鲜血淋漓。

余柏林忙让人拿来伤药,亲自给封蔚上药:“究竟何事?”

封蔚沉着脸,一言不发的将蜡丸中信纸递给余柏林。

信纸上内容是经过特别处理的非常细小的文字,要用水晶磨成的凸透镜才能看的清楚。

余柏林一字一句读过之后,心中怒火也升腾起来。不过因为封蔚一只手已经鲜血淋漓,缠满了绷带,余柏林没有步封蔚后辙,去拍桌子。

他深呼吸了几下后,道:“此事必须立刻禀报给陛下。”

封蔚点头。他现在气得说不出话来。

密信中道,海军基地之事被闽州官员泄露给夷人,而夷人有强占瀛洲之意。

当地官员居然因一己之私,准备和夷人里应外合!并且此事还有东南海域上的一些海盗有关。这些海盗一直剿灭不尽,直到封庭登基,大举发展海上贸易之后,他们不自量力想要抢劫大晖海军保护的商船,被海军连番打击之下,才销声匿迹。

密信中道,一官员不愿意与夷人同流合污,便把此事偷偷报给金刀卫,然后让家人逃离之后于家中。

原来那海盗怎么剿灭都剿灭不尽,东南沿海年年遭袭击,年年问中央要钱要军费,原来是因为海盗本身就与当地官员相勾连。海盗抢钱,当地官员帮忙洗钱,然后两者分割收益。

而海军一番绕过当地官员的直接打击,打的海盗无还手之力,当地官员也没了快速来钱的途径。

于是当夷人找上门来的时候,这群奢侈惯了,不习惯现在“清贫”生活的官员们见钱眼开,便和夷人勾结上了。

在他们看来,瀛洲是一片荒芜之地,上面就一些小渔村,就算被夷人占了没关系。

自己能得一大笔钱,何乐不为?

而朝廷在秘密筹建军事基地的事,他们并不知道。

当皇帝陛下下明旨,封蔚和余柏林即将上任之时,他们才知道这地方已经被皇帝陛下看中了,根本不可能偷偷让夷人占了。

可到手的肥肉他们哪会吐出去?且若是封蔚和余柏林来了,基本闽地这地方就全由他们管了,自己更加没有捞钱的机会了。

利字当头,恶从胆生,这群人居然想要抢在封蔚和余柏林来之前,给夷人传达消息,帮助夷人先把瀛洲占了。

这瀛洲还是有那么大一块地,在如今条件下,也是易守难攻。因封蔚和余柏林未到,原本将要驻扎在瀛洲上的海军还在另一个地方待着,岛上守卫的人虽然有,但在当地官员的卖国下,形式十分严峻。

而就在当地官员紧锣密鼓的准备的时候,其中一官员反水,不愿意投靠夷人。

那官员也和海盗有过勾结,也吃过海盗好处。当在涉及到夷人的时候,就触及到了他的底线。

贪污是一回事,卖国又是另一回事了。

瀛洲就算再荒芜,那也是大晖的国土。大晖的国土,怎能让给夷人?!

于是官员搜集信息,并让妻儿以回娘家的名义离开之后,偷偷将搜集到的证据交给金刀卫,然后举火,希望以自己之事闹大,让外地、让朝廷,注意到此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