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一万个夜晚中的水上灯与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5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那么我走了。我说。

再见了。艾伦坚持说。

我本来想叫他不必等,可是说了也没有用处,还会叫他伤心。我想他应该会伤心。

他在我身后说:我祝愿您能够得到一切您想要的。

我渐渐地走远了那栋小楼,当确定离开了艾伦的视线后,我抬眼看了看天上,在夜晚升起的第一颗明亮的星星下,用猎/枪对准了太阳穴。

终章与后记

104、终章

五个世界过去了,正在五个夜晚之间。

与艾伦的告别是我经历过最平和的一次,我醒来后,真似做场美梦,里头充满了一些美丽的事物。艾伦的情感称不上绝对正直,他自有其偏执之处,却从不强迫,恰好提供给我休憩安定的时间,让我回想起最初的心境。我想就算此后我忘记具体经历过什么,一旦想到这个世界,总会有些特别的心情残留。

之前的世界给我了太多印象,我承认迷失过一阵子,现在呢,我不确定,但肯定比遇见艾伦之前稳定得多。我的心绪重新平静,找回了一些最初的状态。这是我最感激艾伦的地方。

从这个世界,我学到一点:世界是个广阔的概念,远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人世间没有那么好,也未必那般坏,在我琐碎的生活之外,还有太多打破认知的存在。

我自认为经历得多,到头来回想看,那只胜在生命的长度,而非深度。我逐渐孤僻,倾向于独自生存,反过来说就是把自己孤立,无论活了几个世界,我都蜷在自己打造的坚固的壳中。

说到底,是我先给自己竖起了屏障,丝毫没有主动探索整个世界、与别人接触的念头。当我关闭自己,世界便在我面前关闭。艾伦使我看到了一种可能美好的东西总归是有的。我不该用过去的眼光衡量将来的所有事物。我走过了再多地方,不与人真正交流,就不算真正的游历。

重要的事并非是将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写下来,储存过多的记忆对我没好处,累计过多负面的能量也是。

所以第五个世界之后,我决定不再记录。就算无法切身体会,也至少多去了解另外的生活,这比一味抱着过往不放更利于成长得多。

醒后世界的阳光不比别的任何地方灿烂,景色也不特别美,它平平无奇,就像我经历过的任何世界一样。很难讲出这些世界的差别,或者它们压根没有差别,真实或者虚幻,你意识所在的地方就是身处的真实。

我不思考复杂的哲学问题,现在留给我的路径只有一条搞清楚我这样无尽旅行的原因。之前我以为我只想自由地活下去,可是那样还不够,我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这就让我极其容易迷失,一旦遭受打击,就容易性情大变。这样不是办法,假如这种改变一直持续下去,总有一天还活着的那个人将不再是我。

对于宇宙,我向来抱有一种不可知论,我也许直到真正死去也无法了解自己漂泊的意义,所以在那之前,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准则,指导我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旅行,以此保证我最核心的部分不被磨灭。目前看来,我认为最有用的就是保持作为人的身份认同与道德准则,我必须与人结伴同行。

我可以改变,可以因时制宜,但是总有些界限不能跨越,一旦我将身边的人类都视作草芥,我将陷入无尽的傲慢与没有同类的孤独,并且将人格在孤独中彻底锈蚀磨灭。因而从某些角度来讲,我应当感谢艾伦,他提醒了我人性中闪光的部分,叫我从僵冷的心态中走脱,尽管他并不能够完全算作人类的一员。

好的品质,就像一件温暖的旧毛衣。你可能发觉它不那么酷,甚至有点过时,但是那种柔软的感触、给你提供的温柔的慰藉。如今我确信情感淡漠并非全无感情波动,那么我就得守住底线,这能帮我走的更远。

我偶尔还会做关于深海的梦境,它们日益清晰、真实,有时让我感到我就置身于海底的某一处,沉睡着清醒,直到灯光闪烁,我挥臂上潜,与众多的自己一同浮往水上。这些奇怪的梦好像与我的命运息息相关,驱策我翻阅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料。科学我姑且指望不上,神学倒偶尔给我有趣的假说。

有的神话说,整个宇宙都是神的一梦,当他睡着,芸芸众生历历在目;当他睁开长睫覆盖的眼睛,万物随之湮灭。

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的说法是,某些古老的旧神在海底沉眠,不灭的精神丝缕会为最偏执、扭曲的灵魂吸引,它会前往,收集这些灵魂,将其碾碎吸食。

擅自将自己代入到神话中,幻想是神化身的一缕游丝.听起来着实自大,只是这些故事的某一线索偶然会与我的经历重合,我不知道对错,不知自身来由去向,有时候多做些调查和幻想也无可厚非。

而此刻,我正走在洒满阳光的街道上,手中端着一杯冰饮走过广场。一个小女孩拽着红气球从我身边跑过去,满地鸽群纷纷惊飞。她的母亲缓步跟在后面,鬓发挽成发髻,容颜秀美,笑容冷淡,某个侧面看起来像是良子。她们都从我旁边过去了。

喷泉前穿绿裙的少女在等人;年轻的父亲扶着儿子骑脚踏车,上面的辅助轮还没有拆掉;街边有个中年的女人推着小车售卖黑米糕。我在花坛边上坐下,静静地欣赏这些平淡的图景,直到夜幕如期而至。

不久以后,又是入睡的时间。

我将再从海底清醒,仰望海面明黄闪烁的盏盏灯群,与另个世界产生羁绊。而我并不畏惧,正如作家所说:没一个地方不让他厌倦,他便一直前行;正因无处可去,他哪里都去得。且总在星光下行进。

105、后记

后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