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忠臣被迫娶了奸佞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6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虽然这话有些现实,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且你与二殿下的牵连,旁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二皇子的印记。不管他做了没有,只要你行将踏错,跟着倒霉的还有他。

换做平日柏砚也不会多这句嘴,但是温大人其人太正直,也太憨厚无害了些,偏生这样的性子在朝中是大忌。

不会有人看着你为人老实就对你诸多厚待,相反的,盯着你往你身上扎刀的只会多不会少。

下官明白了。温大人感激地看过来。

柏砚摇头,当务之急是先将驻军早些撤回,再与邻府知府相商,将此事压下来,而且绥阳山开矿的事情也不能耽搁。

是。温大人立刻应下。

柏砚看他鬓侧冒出的汗,终是开口又揽了一桩闲事,至于驻军所需粮草,我来解决。

若说方才温大人眉间还有阴翳,那么这会儿便是豁然晴开,大人之恩无以为报,日后若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柏砚摇头,不用这样,也不尽是替你解围。

现在他婉言谢绝,但是万万没想到,有一日竟还真的有用得上这温大人的一天。

*

绥阳山那边官兵在处理,黄昏后柏砚萧九秦二人与温大人一家人简单的用了一顿饭,便由府上的两位小少爷引二人去厢房。

温府着实太过清贫了些,之前温夫人亲自给家人缝衣物,府上的两位小少爷和尚在襁褓的小姐更是衣着简单,不过半大少年倒是极有礼貌。

大人,府上陈设粗陋,望海涵。不过十四五岁的少年,言行举止颇有其父的影子。

柏砚对两个少年颇有好感,说了会儿话让他们离开。

待屋里恢复安静,萧九秦给他倒了一杯清茶,你也不怕揽一身麻烦,这温大人虽然为人正直,但行事有些迂腐,你能帮他至此,以后呢?

毋管以后,我只看当下。柏砚饮尽杯中清茶,你也见了,现下朝中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有几个肯为国为民,如温大人这样的,虽然容易招人不待见,但是总好过心思不正的。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柏砚看着自己的手指,连司马大人都言,国家有乱臣,家有败家子,便是才有余而德行不足,与其指望没有德行的聪明人行好事,不如寄希望于温大人这样的心正之人。

萧九秦看着他的侧脸,良久才感叹,若是叫郢都那些骂你是奸佞的人听到这些话,料是要大惊失色。

柏砚听了却笑,你才不懂,若是他们听到了也只会说我是沽名钓誉,装模作样给人看的。

说来也好笑,从前他不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无论别人如何骂他,他都觉得不那么重要了。

说那温大人憨傻,依我看你也不怎么聪明。萧九秦凑近捏了捏他的脸颊,又凑近亲了亲他的唇,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哪个是为谋私利?在我看来都是尽顾着揽烂摊子了,也不知道最后能有几人感激你。

无所谓旁人感激与否,我只做我认为对的事情,名声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流芳百世也好遗臭万年也罢,都是身后事,我现在活的时候顾不上那些。

说着他还笑了下,你别觉得我是恶人就够了。

萧九秦一怔,半晌说不出来话,这样的柏砚太过真实,也足以攥住他的心使劲翻搅。

我知道。他捏住柏砚的下巴,我始终知道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曾经也不坚定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信你,因为我知道,这一生,可能再也没有比你更好的人了。

柏砚只有一个,他心尖的人也只能是柏砚。

你柏砚耳垂泛红,这样的话别说了,奇奇怪怪的,他竟有些不好意思,我没你说的那样好,凡夫俗子一个,哪里就是最好的了

萧九秦没有继续说,而是捏着他的下巴狠狠亲上去,他心想,你的好我一个人知道就够了。

唔。柏砚向后倒去,却被这人掐住腰,唇舌一点一点侵入。

我们早些成亲吧

第79章偷心啊!这个偷心的贼!

心里惦记着早日成亲,萧九秦翌日一大早就往绥阳山跑,临走时又不忘在柏砚唇上亲一口,闹得他迷迷瞪瞪一巴掌拍出去。

萧九秦好险躲过,勾着笑又轻轻在他额上烙下一个吻。

待柏砚睡醒时,也才辰时,一问人,温大人随萧九秦已经出去了。

他净过面,温府的下人已经备好了早膳。

温大人不在,温府女眷都在后院不便出来,他一眼看到廊下背书的两个少年,唤他们过来一起用膳。

起初两个少年还有些局促,但在柏砚有意无意矫正二人的一些学业上的错误后,二人都一脸敬佩。

柏砚失笑,我只是比你们二人年长一些而已,算不得什么。

大人谦虚了,年龄稍长的少年看起来老成持重,说话时也严肃得很,不知怎么的,柏砚就想起府里的柏麒,对二人更是和善。

之后没多久,一纸诏书自郢都快马加鞭送过来,柏砚一看,是要他从旁协助萧九秦将矿山一事解决。虽然末尾点出务必要在年前结束,柏砚却没什么压力。

依着现在的情况,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半月就能解决。

而且一想到昨夜二人险动静闹得有些大了,柏砚就有点脸热,虽然也没有做到最后一步,但是能做的都做了,他腰际都青了一块。

越想脸颊越热。

从前萧九秦还未回来的时候,他十天半个月也没那方面的欲求,怎么现在却跟半大小子一样,随随便便一撩拨,便有些收不住了。

萧九秦潮热的呼吸扑在耳畔,柏砚自忖还是不够淡定。

心里想着这事,他差使绥阳府的同知与他一道整理近几年的税赋明细,连同何时接收户部调下的钱粮,到手几何,以及连年府县谷物收获具体数量,尽皆一笔一笔算清。

大人,所有的账目已经梳理清楚了。绥阳府同知是个四十多岁的瘦高个,人长得精明,但是说话时慢吞吞的,不过出乎意料的整理账目时也全凭他记性好。

温大人一心为百姓,这几年也没指望有人会替他们出面,所以对于这些重要的证据保存不善,若不是这同知留了个心眼,任柏砚想替他们申诉,都没法子。

二人忙活了许久,底下的人也出力不少,柏砚心中暗自记下。

天色稍暗,柏砚写了三页纸,将绥阳府的事情无一遗漏呈于纸上,用信封装好,派人将其送去郢都。

他用的是自己的人手,同知见了也没说什么,没多久温大人回府,身后却没萧九秦的身影。

大人,侯爷说那儿得要盯着,叫您照顾好自己。

柏砚听罢就要出去,温大人又挡在他身前,侯爷还说您别再上山了,后半夜山里边寒气重,于你身子有碍。

萧九秦知道柏砚一见他不回来就要进山,遂一开始给温大人嘱咐过了,柏砚见此,还能如何,只能回了厢房。

依旧还是那间屋子,昨夜二人在一块儿时,柏砚倒不觉得如何,但是今夜只他一人,却怎么觉得都不大舒服,他睡得不好,又认床,所以大半夜又点上烛火慢慢翻书。

萧九秦披着一身霜气到屋门口时还恍惚了一下。

这都大半夜了,柏砚怎的还没睡?

他心里这样想,轻轻叩了下门。

屋里的柏砚一愣,起身披了件衣衫,将门打开。

你怎么回来了?柏砚一开始还以为温府的下人,见他屋子里亮着烛火才来看看情况。

他万万没想到是萧九秦回来了。

这人分明让温大人转告他今夜不回来,现在却柏砚站在门口,意外多过欣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