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他真的站在老师面前了,一时却又想不出究竟该说什么话,几次欲言又止后都只余长久的静默,最后还是先见了个礼。
芳洲,你该是恨我了吧?孙秉德穿着素色的大氅,鬓边似又新添了银霜,身上也更显清瘦,静立亭中,望着无人的官道,你恨我是应当的,我确实一手炮制了此局诬陷于你,你若要问这个,我无话可说。
杜若闭了闭眼,喉间有股难受的涩意,这些天思量过的情绪又皆忘了,眸间是深重的怅然,低声道:学生没有恨老师。十年教导,是老师教给了学生所有应知的学问,教会学生如何在朝堂上立足,如何做一位贤臣,学生之今日,是得老师教诲而有。先帝在时,老师曾庇护学生数年,远离朝廷纷争,坪都陷落时,也是老师派人护学生周全,让学生得以跟随北上,有一展抱负之时。这些事在学生心里远远比诬陷之事更值得铭记,从出事时到今日,学生都未尝有一丝一毫的恨意,甚至学生现在站在这里,仍然是敬重老师的。
见孙秉德闭目不言,像是与他一样,有许多话想说却不合适再说,杜若又轻声笑道:而且学生猜想,若当日陛下真的降罪,想必老师最后还是会为学生求情,对吗?
十年师生,很多时候他们其实更像是已成了一对父子,孙秉德是严师,会严厉地告诉他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在他做错事时斥责他,却也是慈父,会在冬日里温声嘱咐他要在屋里添个炉子,在雨天他忘带伞时一边数落他不记事,一边让小厮取了伞好生送他回家。
而他会像学生那样虚心地请教老师读书的疑问,会忐忑被老师批评文章写得不好,有时看到老师到了子时还在点灯忙政事,会轻声劝老师早点歇息,听到老师咳嗽,会像子女担忧父母那样提着一颗心,也担忧老师的身体是否又不好了。
人生没有多少个十年,而他们却实实在在地相伴了十年,又怎能轻易就舍弃了这份情谊?
今日天阴风大,孙秉德氅衣的大袖被吹得飘荡而起,猎猎作响,杜若似从他的眉目间也看到了无穷尽的伤感,只是习惯地被深深埋没在了终年沉静的眼瞳中,那一刹那,杜若眼眶湿热,有些不忍再看。
无论他多么珍视这段形同父子的师生之谊,他们仍是走到了陌路的今日,从今往后,再难闲敲棋子谈书卷,再难如常相与。
今日从乐州走出去,你要做什么就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事了。孙秉德说得很慢,像是悠然厚重的长叹,往后不要再说你是孙怀守的学生。你需记住
你是太子的老师,是陛下的重臣,与孙怀守,再无关系。
话音落得很重,是一位师者对学生最无情的决绝,又似是一位长者对晚辈最深刻的忠告,杜若耳中嗡鸣了一下,终于忍不住落下了清泪,屈膝跪在了孙秉德面前:老师
孙秉德疲倦地摇摇头,道:走吧。以后除了朝堂之上,不必再见,你能走多远,是看你的造化,我能走多远,也是我自己的宿命。这声老师以后也不必再叫了,我门下已没有杜芳洲这个学生。
杜若双手握拳轻颤,向着孙秉德叩了一个头:学生谢过老师多年教导,老师保重身体。他站起身,后退了一步,又执一礼,元翁请回吧,下官告退。
师兄!陈章追出了亭子,急急拽住杜若,我
杜若冷着脸掰开了他的手,道:元翁是我师长,与我有恩,可这么多年,我并不欠你什么。你答应诬陷我时,就不要再想还能叫我师兄。你好自为之吧,我们同门之谊到此为止。
这是陈章第一次从杜若眼中看到这般冷冰冰的目光,第一次知道,原来杜若也是一个会生气的人,那双温和的眉眼覆上寒霜时,竟有教人心头一凛的锋利之感。
像他的老师。
陈章退了一步,说不出话来,突然间意识到,杜若的温润是因他的气韵教养,但他绝不是一个肯轻易被人揉捏摆弄的书生,他是要和他的老师一样,成为身处风云之中的文臣。
杜若没有再看他一眼,上马先一步在官道上驰远,沈辞与宋青来对着陈章客套地点点头打过招呼,带着身后十几个锦衣卫追上杜若一同离去。
马蹄腾起一阵稀疏的烟尘,一行人背影消失,孙秉德收回视线,与陈章一道坐上马车回城去。
作者有话要说:孙秉德,字怀守。
师生组be啦(好像不该这么高兴)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结合时事,来推荐一下自己很喜欢的可以拓展历史知识的书吧:
1、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在我心里yyds,从初中看到现在,正史也可以很有趣,是对我这种看不进去学术型著作的菜鸡的照顾。
2、吴晗的《明朝简史》,这本之前也提过,学术性比明朝那些事儿强,没有那么有趣,但吴晗先生写得很考究,史料详实,又很有自己的思考,看完会获益良多。
3、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本科被推荐过,研究生依旧被推荐,只要能看进去,还是会有很多感悟,作者的历史观值得让人思考,里面对于古代社会下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某种探讨也让我印象很深。
4、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作者的切入点很好,以讲一个小人物的故事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历史观,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志和蒲松龄聊斋为基础的史料作为依托,虽然我个人觉得蒲松龄的故事更有意思23333,作者的笔触比较独特,我其实看得有点累,但当拓展视野还是不错的资料。
5、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这本在我心里也是yyds的了,研究生专业需要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能有新的感悟,不禁感叹是大师手笔。上学期读书报告批判看待了一下瞿先生的研究方法,他将古代社会用一种类型化的方式进行研究,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方法也很值得肯定,但视野会有一些时代的局限性,不过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是超越时代的,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大家阅读。内容半文半白,读起来会有点累,瞿先生在当年艰苦的环境下仍然查阅了大量史实材料,这种学术精神真的很让我敬佩,里面对古代社会各方面体现的阶级性也可以当做科普来看,是拓宽历史知识的必备图书。
6、《东京梦华录》,北宋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实景展开,文字版清明上河图,看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7、《金瓶梅》,作者的文笔是真的没话说,以潘金莲和西门庆为故事切入,展现的是明朝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里面对于明朝的风物人情,服饰物件都写得很详细,是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明朝的一个契机。(真的不是一本单纯的xiaohuangshu)
8、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学术性较强,要有一定的耐心,看了会学到很多知识,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书。
9、《六韬》与《鬼谷子》,看有白话翻译的版本对照看,不难看懂,六韬关于古代排兵布阵基础知识,鬼谷子是关于谋略的分析,看完还是涨知识的,不禁感叹古代人的智慧真的很绝。
10、《三言二拍》,故事都非常有意思,语言偏白话,没有阅读障碍,不仅可以看探案话本,还能通过其中看当时社会下的司法状态,看民众的生活现状,两个作者生活的时代算是明朝末年吧,还是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时代的特点。
一起好好读书吧1551,我爱学术(卑微)感谢在2021042218:00:00~2021042318: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