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辽阔的平地上,神奇伟岸的巨物正冒着黑烟,发出咚、咚、咚、像极了闷雷的声响。
大地在震颤着,旁边草皮甚至也出现了向外扩散的裂纹。
长一丈三尺还多的木桩,已经入土一半。
这原本需要十人拉绳释放石夯,耗时三个多时辰才能做到的事情,伟大的‘初号机’它仅靠一炷香的时间就做到了。
这是何等的威力啊!
“你们新都人学问多,能不能赏脸教教俺,这初号机是什么?咱们陛下是不是得到了地母神的赐福?”
“啊?你说什么?大声点,我听不到啊!”
“我说!……你们!新都!……”
“害!这叫‘蒸汽机’,全名是‘蒸汽初号机’,第一台,这可是御制!”
“我滴个长生大帝啊!御制?!这蒸汽机,不就是条小地龙?咱们陛下果真是大帝转世吧?”
“嘘——这话我就当没听见,咱们陛下可不喜欢怪力乱神的说法,咱心里头记得清楚就得了。”
“好,好,多谢哥哥提点。”
“你们那烧起窑来了吗?”
“那个蹭蹭冒烟的吗?烧起来了!听说,俺们也能跟哥哥你们新都人一样靠着那个过冬呢。”
“那个过冬可暖和,以后日子就都好起来了。
窑烧起来,发展也就快了,约摸着不会太久的,你们那也会有蒸汽机。
陛下说一不二,办事跟闪电一样快的很,你以后在自己家里头就能看着这些了。”
“那好啊,那可好啊!”
这名来自其他部族的奴隶,并不是觉得蒸汽机能带来发展好,而是觉得新都有的他们也有,跟着这样一位天神转世的皇帝过,以后的日子自然会好。
他欢欣鼓舞,兴奋的期待着蒸汽机遍布到他所在的村落里。
……
蒸汽机的公开亮相,在士气、凝聚力、崇拜等等政治作秀上,无疑是成功的。
在这场民心振奋的初号机亮相结束时,赫连孛上前,用符合朔丹平民认知的最大礼仪,跪在地上,叩首后朗声恳请道,
“陛下您像对待自己儿女一般爱护百姓,始终将万民福祉放在心上。
您推广格物致知的学问,让百姓住进遮风挡雨温暖的屋舍,您把贫瘠仅有荒草的土地开垦成沃土良田,您推行农耕、畜牧、养殖,使百姓免于饥寒之苦,家家户户都能靠着自己的劳动换上鲜嫩可口的肉与绿色的蔬菜!
平民感念您的仁德而衷心拥戴,贤才敬佩您的胸襟而甘愿效忠,四方蛮夷震慑您的威严而臣服归顺!
由您继承贞观盛世的辉煌基业,秉承上天的旨意统领中原与四夷,登上皇位执掌天下——除了陛下您,还有谁能担得起这大唐江山!”
就是为了能让所有人听懂,这段大白话,赫连孛甚至说的是蒙语。
众人听闻,更是瞧见原萨满大人,现入了天朝封了官得了荣耀姓氏的门下
请收藏:m.qibaxs10.cc ', '')('侍郎赫连大人,都跪在地上,赶忙纷纷效仿。
“陛下!”
“除了您,还有谁能担得起这大唐江山!”
他们不太懂为什么陛下还不是陛下,他们只是模仿。
但他们对李唯的尊敬、敬佩、宛若对天神一般的敬畏,是做不得假的。
李唯面露为难与无奈的神色,
“哎!
这些都是我作为天可汗嫡孙、李唐皇子应该做的,承蒙昊天上帝恩典,我能获得这般远超常人的智慧,怎好拿出来夸耀吹嘘?
事不过三,赫连侍郎,此事莫要再提。”
赫连孛的脸上露出了大大的惊讶与羞愧,他哎呀哎呀的感慨着,同时又是一拜,
“陛下如此心胸,使我等凡人自惭形秽。
我等自然谨遵圣意,为民造福。”
李唯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善。”
挥一挥衣袖,转身离去,除去百姓恭送陛下的声音,没带走一片云彩。
¥¥
唐代的雕版印刷已经很成熟了,李唯能做的便是简单调节、优化。
而通常来说,发展活字印刷,对现在的大唐有些超前了。
因为活字印刷很贵,当下的可使用性甚至不如雕版。
可它对李唯来说,反倒是十分的好用,更甚至说要大力发展。
算一笔很简单明了账,就足以得出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没有讲解的差。
就以武周时期刊印最多的《金刚经》为例。
金刚经总计5000字,印量1000册,雕版和活字的单册成本如下:
如今的雕版印刷多用梨木、枣木,一块尺寸在30cm×20cm的木板,本金在200文。
一块木板的雕刻人力在10天,每日工钱50文,总计500文。
这一块板子,理想使用次数在1000次,每印刷500次需要修补,修补的成本在50文。
一册《金刚经》5000字,一块标准模板可以雕刻500-600字,需要10块木板。
制版成本:7000文。
维护成本:1000文。
纸张与油墨:1000册×10文/册=10000文
总成本与单册成本便分别是:18000文、18文/册。
活字印刷考虑的就多了。
用黏土或木制作活字,但前者烧制失败率在当下高达三成,后者遇水墨膨胀。
使用铜做活字则成本过高,单字便需要1斤铜,也就是100文的成本,饶是初始只制作常用3000字,也是一笔不菲的成本:
黏土的单字成本算上人力大约在20文,成功率七成,一套字库便需要85714文。
木活字单字雕刻半天、人工50文,3000×25=75000文。
铜活字就更是个活阎王,一字100文,总计300000文。
用最便宜的木活字去与雕版做对比,成本75000文。
活字印刷需要人工排版,每页排版2天、一册金刚经拟10页
请收藏:m.qibaxs10.cc ', '')('、人工50文一天,无论是一个人做工还是十个人做工,工钱都在1000文。
活字的维护成本同样不俗。
每套排版使用10次便需要更换5%左右的字模(遇水膨胀),概率×总字数×维护成本×次数,0.05×3000×25×10=37500文。
(《梦溪笔谈》: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天工开物》:凡活字,以胶泥制者为上,木次之。泥字用后火焙去墨,即可复用;木字制费廉于泥,然用后墨浸木理,再易则字画糊矣。)
纸张油墨和雕版印刷一样,10000文。
活字印刷总成本:75000+1000+37500+10000=123500文
单册成本123.5文。
活字印刷简直是吞金活阎王。
这么看雕版印刷简直赢麻了。
可事无绝对,数据的魅力就在于,
当木制活字印刷《金刚经》的册数在6861以上时,它的成本就会低于雕版印刷的18文/册。
对于没有普及教育需求的寻常古代,接近印刷7千册的书,是个高额的数目,没有人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根据敦煌文献中记载,唐代单部文书最大的印量也不足1000册。
只有士族才配读书,世家更是垄断了知识。
不仅仅是阶级观念问题,同样受限于成本、维护难度、实际需求,北宋乃至最后的清代都没有使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可在李唯看来,在政治教育上的投资,它只要达到了其传播效果,哪怕于账面上亏损,它也是赚。(经济学,政府投资/国家财政投入)
愚民确实好统治,可‘壹教’同样有利于政治,更是对他这位皇帝利好。
永远不要把自己和世家绑定在一起,但也不能把自己和百姓放在一起,为什么是寡人,这个词值得皇帝用一生去思考。
不提这些深远的,单说当下,
李唯秋季需要刊印发布到大唐全国的《论闪电战》其册数,一定不会低于七千这个数。
同时,李唯会提高泥活字的烧制成功率。
改良后初步计算,泥活字的临界点会在8100册,将来拥有更充沛的工匠时,泥活字会取代木活字。
而虽然保存性好,但更贵的铜活字,其临界点在32000册,在天下安定以后,李唯更是会将其提为国家印刷局的专用印刷用具。
天下都不止三千多万人,刊印三万多册书,它真的不多。
唯一的难点是,铜在唐代属于战略资源,贸然大规模使用铸字,一定会被官府禁止。
但李唯是皇帝。
所以,铜活字不存在难点。
木雕很好玩,对于每天脑子里都装着政治的李唯来说,闲来无事雕些东西玩玩,也是他难得的放松了。
在御制活字印刷的敦促下,那些本不识字的工匠,简直拿出
请收藏:m.qibaxs10.cc ', '')('了远超自身极限的学习能力,恶补在他们眼中好似图画一样的汉文,并疯狂临摹,力求百分百复刻御书原貌。
蒸汽机也进入了‘批量制作’的复制粘贴环节,同时李唯开始制作多气缸复合式蒸汽机模型。
铁路的铺建与以砖石铺筑的昊天大道,也并行进行着。
昊天大道主要是人与车马行走的大路,在建造的时候稍显‘迂回’只在原本需要避让的沼泽区,用架起高架做缓坡辅助通行以免绕行。
不是不能填,只是还需要试错与实验。
李唯不太精通生态环境治理。
沼泽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生态上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生物多样性这一点李唯不太在乎,在古代,人都能濒危,还谈保护动物,未免有些太先进了。
避免过度开采、种植导致土地沙化、使气候恶劣、可居住种植地区减少,因此来做些环境保护,这事李唯会顾及。
其他的只能说,汝当勉励之。
沼泽区的生物,李唯只在乎一种,会来此地栖息的丹顶鹤。
鹤在古代地位超绝,它能稳定在新都附近栖息,是祥瑞。
李唯最看重的,是沼泽区对防洪抗旱的影响力。
理论上。
雨季时,沼泽会吸收并暂存大量降水,减缓下游洪水风险。
干旱时,缓慢释放储存的水,维持河流流量和地下水补给,缓解缺水问题。
这些是理论,李唯如今只遇到了雪灾,还没遇到过洪灾、旱灾,在有既定数据以前,他能做的便是把理论都堆砌上。
所谓物理学,便是从堆砌的实验、数据中总结出理论的学问。
‘物理学不存在了’,在李唯看来,这只是以往实验所堆砌的理论出现了问题,重新试错、重新堆砌,它就又存在了。
防患比赈灾难、比赈灾耗钱,可李唯还是做不到在非战争、政治斗争时,将人命视作数字冷漠的对待。
除此之外,沼泽区可以净化水质过滤污染物。
与大部分人看着沼泽就觉得恶心、有毒、要死的固有概念相反。
辽河一带的沼泽,它植被丰富,如芦苇之流的根系吸收过量氮、磷,减少农业径流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部分毒素,提升下游水质。
密集的植被根系可以固定土壤,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和河道淤塞,如此沼泽区甚至还是有效保护农田与基础设施的存在。
在气候上,沼泽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分,降低周边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形成宜人的微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