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3章 好了,九族消消乐了,你开心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63章

诺敏的话,是白笙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诺敏压下了声音,这才往屋内看了看,瞧着没有把孩子惊醒,才继续对白笙说道,

“白娘子,你生长在长安。

世人口中的长安,乃太宗皇帝治理下的神都,和我们在僭越伪王阿史那暴政统治下的草原不同。

我是旧朔丹青阳部的孩子。

姐姐们都以为我忘了,其实我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虽然记不全,可那样的一天我怎么能忘。

我记得很清楚。很清楚。

大家都在惊慌的逃,都在叫,都在哭,我也跟着哭,跟着跑,跟着躲起来。

然后天黑了,声音淡了。

出去一看哪里都是黑茫茫的一片,远处升腾着大火,一吸气鼻子里全都是刺鼻的腥味、臭味、焦味。

过了两天,我才懵懵懂懂的知道,我没爹了,没娘了,也没家了。

白娘子,你觉得这样很好吗?

如果我们旧青阳部能人人皆兵,能自立自强,哪怕是自损八百伤敌一千呢?

我的爹娘,毛伊罕姐姐的爹娘和弟弟,我们花豹小室其他姐姐的家人,宇文县伯的丈夫、儿子,是不是都能活下来?又或者,哪怕只是活下一个?而不是只留下我们?

如果壮士为军都是耻,那还有什么可以是荣?

我们少年读书亦是为了谋自强,学习君子六艺,缺一不可,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无论提剑、持笔杆亦或者拿着铁器下农田,都可以报效国家吗?”

(历史中唐朝‘国家’一词仅指代‘朝廷与皇室’,所以‘大家’也指代皇帝,但文中主角已经在输出文化,后续‘国家’基本也都会有现代词意,指代主权、领土、人民。)

白笙本就很喜欢诺敏这个聪明又机灵的好孩子,她只是反应慢,又有些糊涂,毕竟她大字不识,哪里读过书,三观是父母教的、念头是人云亦云的。

“孩子,我,我只是觉得它……太不安定……”

白笙根本不敢说,其实当时在长安里住着的时候,很多邻居对袁贺生与袁绍成所谓的‘从戎’履历嗤之以鼻,觉得是门迫不得已才有的‘生计’手段。

她怕说出去,诺敏这个孩子要更生气、更伤心了。

白笙虽然愚钝,但她知道‘莫经他人苦’就不要轻言‘明白’的为人处世道理。

她没有安慰诺敏失去家人以后不要如何如何别痛苦,她也就根本不会继续提及与之相关的话题。

她其实已经知道了,诺敏是对的。

她现在与其说是还在嘴犟,不如说,她其实是更希望听一听,

这个在亲王教导下开蒙读书、被陛下评为天宁三好学子的读书少年英杰,会如何说、如何看待丈夫从军这件事。

白笙求生一般的意识到,她需要别人教导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凭自己的心,它运转不出一句话,得不出半点结论。

这对自

请收藏:m.qibaxs10.cc ', '')('己不好,对丈夫不好,更何谈教育她的孩子。

小孩子想得少,可诺敏善于注意到人情绪的变化,瞧着白笙的神情,她很开心。

像是在新开的小私塾里做一盏茶自由论述发言一样,往前一站,昂首挺胸,而后便侃侃而谈道,

“我们兵强马壮,齐王殿下向我们讲解过我们大唐、伪周与旧朔丹三者兵械的区别。

若说伪周兵甲强横,那我大唐便宛若神兵天降。

若以我大唐兵械为基准,伪周不思进取之辈只有不足半数之威,旧朔丹的兵器更似孩童玩物。

陛下曾经说过,战事不靠我们百姓、士兵拿性命抗,真正的胜负早就在后勤准备、战事模拟推演时就定下了。

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磨得刀剑锋、铠甲轻且强,春耕夏忙秋收冬藏,广积粮,筑高墙,我军须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白娘子可曾看过天宁操练场上的军演?

等天气再暖和一点,来月下旬的时候,去瞧瞧吧。

虽说此时留下来驻守的民兵,不及出征军,但也有第一梯队的优秀干部,只是大多新兵训练时长不够罢了。

看了以后,白娘子恐就明白了。

心里头那种不知如何说出来的荡气回肠,会因为自己是大唐人而感到自豪,会对自己、对以后都充满希望。

也会觉得,如果自己真的是民兵,就算战死又如何?

军中也需要气象员,我会入边军跟着他们驻守四方。

我已经想好了十四以后如何填报志愿。

天下定,则百姓宁。

大唐是陛下的大唐,可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亲手捍卫我们的出生之土,我们不做、不身体力行,难不成还会有别人替我们捍卫尊严、讨回公道吗?

白娘子,看看旧朔丹青阳的过去吧,除去自强不息、忠君爱国外,再无他法。

忠君如敬父,白娘子莫要堕了袁校尉的豁达无畏与心中的抱负。

为士兵家眷,要做所有人的榜样啊!

白娘子!你真的不知道,新都有多少人羡慕你吗?”

白笙一愣。

天道既定的程序与时代应有的模样,它的冲突、矛盾,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了。

唐这个朝代,传承的是汉风旧俗。

首先,文臣比武将能打是常见的,通常来说君子六艺样样精通,而非后世固有印象的文人削瘦、羸弱。

其次,这个年代的传承、气节、荣辱、忠贞比性命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他们是真的当场就死。

汉朝,汉使出征,他们也是真的以死在外头为荣耀。

文臣死谏,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并非是逼宫,而是以死明志证明自己的气节与忠诚,只是它恰好可以触发青史留名的成就,这就更想撞了。

士兵、武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当死于边疆,马革裹尸还。

唐朝沿袭汉俗,这些气节

请收藏:m.qibaxs10.cc ', '')('它应延续。

所以面对武则天篡权登基,有人为利益跪,可大多数人宁死不跪。

所以武周调兵都没有名、更无人响应,只得假借太子李显之名。

大唐人,以从军为荣,尚武风骨在贞观、开元时最为显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向死而生为国捐躯的豁达。

府兵制,以农田养兵家人。

在还没腐败的贞观时,当兵是再好不过的职业了,怎会落得满长安亲眷无依无靠、家破人亡、还要让人翻白眼阴阳怪气的地步?

这世界当真荒唐可笑。

府兵制为何名存实亡,不就是因为它好处太多,使太多人开始钻研其bug?

当兵?笑话?是耻辱?是不得已为之?

诺敏亲近白笙,尊敬她的丈夫,敬佩她的母性,不然若换他人说出这番话来,她当场要唾骂其卑劣胆小、心中无家无国无君无父。

白笙听着诺敏的一番论述,心中一片恍惚。

她觉得自己先前所思所想,甚至都有些可笑、荒谬。

有一种,指着牛非说这畜生太胖、太大、有犄角、不似好物,就算能耕田也上不得台面的荒诞感。

她叹了口气,咂吧了半天嘴,只好说一句,

“是我钻牛角尖了。”

诺敏不懂白笙心中的复杂之感,她只是见白笙赞同了她所说的话,非常满意。

齐王教导的,皆是陛下所思所想,又多了一个理解陛下深明大义的妇女,岂不妙哉?

而且瞧着白娘子这番模样,指定也不会有多思多虑而伤身的情况了。

“是的。我们兵强马壮,我们国富民强,我们顺遂天命,何惧之有?

袁校尉荣归故里,锦衣还乡之日,白娘子可是要记得在我们坊摆宴席呢!”

“一定忘不了你这个小馋猫。”

一个大人一个小孩,一位已婚妇女一个在学小孩,哪里有什么仇怨,且都是同坊市的邻里,她们因为社会风尚如此,只会相互同化、礼节、包容、学习。

诺敏接下来后半日,没再说其他,依旧帮着白笙忙着扫洒、带孩子。

到了晚上,哼唱着新学的曲,把孩子哄睡觉。

“玉盘玉盘,你为何悬于屋顶上?

玉盘玉盘,你为何白白送银光……”

还没取大名的牛哥儿,听着时下流行的儿歌,就这样傻乎乎的又睡过去了。

孩子睡了,熄了灯,大人便也要睡了。

值夜的民兵团,点着灯笼,敲了白笙家的门,这是接送诺敏回家的。

临行前,诺敏对白笙道别,毕竟下一次见,又是三日后了。

“白娘子,多出去走走吧。

新都每一日都在变。

睁开眼看世界!”

两年前,诺敏只是青阳部里一个有些早慧、甚至说特立独行的孩子。

两年后,如诺敏这般的孩子,已然可以用千千万来形容。

他们在新都遍地都是,他们人

请收藏:m.qibaxs10.cc ', '')('人自诩《大唐少年说》中的少年,坚定的认为自己会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材、国家的社稷之臣、最次也是个中流砥柱的中坚风流人物。

下一代的草原,将完全不是朔丹,而是崭新的大唐。

不出百年这里的人都会与中原同文同源。

这里的人会是大唐人,兴的是汉。

¥¥

睁开眼,看到的是陌生的天花板。

脑中也猛地出现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记忆。

“我草我草我草。”

倒吸一口凉气,猛猛地念叨着国粹,翻身而起。

瞧见的,却是古色古香的寝室。

这一刻,她知道自己完了。

这一加班给我干哪来了。

冷静。

冷静下来,寻找时光机。

好的,找不到。

脑中崭新的历法告诉她,这是证圣元年、弘道十三年、695年春,2月1日的长安。(前面写错了,是农历1月份)

同时她有了个新的名字,叫梅沅。

好啊哈哈哈!

梅贤妃,乾元二年,凌迟处死于长安大明宫。

将梅氏一族彻底送葬,使梅相于玄武门再变时所做功绩付之东流。

“没事,没事,冷静。

梅沅好歹算是自杀。

那么只要我不作死,就已经阻挡了三分之一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对,冷静。”

懂不懂初中历史二年级上册、高中历史必修二必修三,三册书仅容纳‘李唯’一个皇帝的含金量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