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要说语言的艺术与阴阳之道,跪在地上的自贬为王某的老家伙懂,李唯自然也略懂。
你说你家出了不孝子孙,瞒着你偷偷和武氏联动。
我说此处地灵人杰,不愧是高祖起兵的龙兴宝地。
说着的时候还摸着府衙正堂里都敢光明正大亮出来的僭越之物。
这话,要怎么答?
精通此道的王某自然会一招装傻充愣,他就当是没听出来李唯话语中的弯弯绕绕,反而夸赞道,
“吾皇圣明!
诚哉斯言,此地实乃龙兴之所,兵家所争。
今得此灵壤,陛下若运筹帷幄,则光复李唐神器、匡正天道之日,当如太阿出匣,指顾间可待也!”
李唯一笑,终于看向了王某,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这一路来都是老实人,王某着实让他有些‘近乡情更怯’,想要迫不及待的杀进长安。
果真是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他能不能给后世留下‘文’这一字的印象,靠的不全是这些人做陪衬么。
“卿言未确。
非‘指顾可待’,乃百有九日耳。
天时历数,朕已亲自精算,卿宜详察毋谬,三思再言。”
王某一怔。
一百零九日。
他对数字不太敏感,但对信号十分敏锐。
早就在上一段对话的讥讽中,王某就知道这位李唐皇帝中的脑子里装的不是草原上的干料和风沙,是有些真材实料在里头的。
如此,这一番话,自然也不会仅有表面意思。
就像是先前那句装傻,也不是完全装傻充愣,而是反而借此告诉帝王,
‘对,你说得对,这里是太祖起兵、兵家必争之地,你们李唐争,武周自然也知道争。’
这是在规劝李唯让渡利益,与自己做足面子,他们双方各拿好处、各取所需,不要太过分了。
李唯听懂了以后,以‘109日’在点他什么?强调了‘纠正和三思’是让他思什么?
王某的脑子高速运转着。
和李唯相关的事情着实不多,仅一瞬间他就联想到了去年秋日里掀起狂风大浪的策论。
《论闪电战》中提及,三日破雁门,开谷仓、救灾民,同时在太原一带滞留四十日,而后……
‘原来如此。’
果然与他想的一样,李唯实在以109日点他想起《论闪电战》中的卷三·门阀归附。
那可不行,这里头的要求,太过分了。
他们世家,哪里会做出这种倾尽举族而站队的事情?
这位李唐皇帝,太激进、太贪心了些。
此番‘大唐’与‘武周’的对决,在大多数世家看来,都更倾向于帝王家的政治内斗。
若一定要说世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便是类似于夺储君之位而站队的投机者。
站对了一步登天,站错了也无伤大雅。
女帝好歹是李唯亲妈,他还能弑母不成?
所以就算《论闪电战》中措词激进,他也并未放在心上。
只
请收藏:m.qibaxs10.cc ', '')('是听明白了李唯的提点,第一时间联想到了‘门阀附’这一卷上,做出了思量。
【其一,明哲保身。
王师未至,黔首望风归附,士族翕然应从。
倘得僭周戕害宗室之铁券,墨吏贪渎之实证,许以功过相折。】
写作‘明哲保身’实际上是让他们彻底站队李唐,同时拿出武周戕害李姓宗室与酷吏等归附武周朝臣贪墨的证据。
他要是不这么写,王某确实愿意这样做来置换利益,毕竟总要死些人,才符合他们的利益,难道不是吗?
【其二,以粮代忠。
若为士族,可免其族亲之过,诸事既往不咎。】
上缴粮食倒是可以考虑些。
只不过‘上缴免去罪过’这话说的不好听,应当是太原王氏慷慨解囊,解唐军腹中饥荒才是。
【其三,弃暗投明。
凡阵前倒戈献城者,依城规模赐爵。】
‘弃暗投明’这一条,他们占了一半,所以他也要纠正李唯,他们不是没做,只是家中出了不孝子孙,那能怎么办呢?
家中子弟如此之多,他还能个个如犯人一般严加看管吗?
如此,大家最好各退一步,
他们太原王氏不要某个爵位,而你也就不要计较为何不大开城门一事了。
毕竟这么大个太原,其周边士族,怎么都不止他们一家。
【其四,文脉赎罪。
须禁毁伪周所编《三教珠英》《臣轨》《兆人本业》等僭越之书,献家族藏书千卷者,可抵百人性命。
凡私藏伪周官修书者,杖八十。私藏超十卷者,贬为奴。】
献书可以考虑,而烧书则另当别论。
只是藏书千卷换百人性命,须得换成太原王氏的功绩。
且烧书这件事,大家就走个形式最好,你不要锱铢必较。
毕竟,万一李唐南下打输了,王某也可以继续周旋说,‘这一切都是被唐军逼迫,总不好让他带着太原所有人被李唐暴君屠戮了吧’。
逼死人了,怎么都不好看,作为皇帝你是要珍惜自己名声的。
综上所述,桩桩利益相关,
让他带头,做如丧家之犬、做断尾求生的姿态,是万万不可能的。
太原王氏乃名门望族,其分支都足以成为一方豪强,被细分为‘晋阳王氏’‘祁县王氏’,更是与琅琊王氏关系密切。
与帝王虚与委蛇可以,交换利益可以,但在自家地盘上彻底认输,那是不可能的。
王权更迭,世家不绝,靠的就是审时度势、不争义气却处处得利的处世之道。
里子是这么个里子,但面儿上总归要敬重这么个天子,不然于理不合,就是他王某的罪过了。
于是王某一副受教了的姿态,满脸羞愧的回答道,
“圣训煌煌,臣某诚当三省厥躬,战兢如临冰渊。
自今以往,必恪遵庙谟之经纬,恪守戎韬之枢机,夙夜匪懈,以赞庙算。
譬若《六韬》所云,‘将不精
请收藏:m.qibaxs10.cc ', '')('微,则三军失其机’,臣敢不砥砺?
庶竭驽钝,以翊皇纲,则《尚书》‘勖哉夫子’之训,斯为臣节也。”
这番话说完,王某悄悄打量着李唯的神情。
见其眉头微挑,似是满意的模样,便继续道,
“晋阳龙兴之地,有女修九载,得太上感应篇精要。今王屋洞天将启,敢请圣驾临幸,使玄门得续汉滨游女之缘。
伏惟陛下德合坤载,若允葑菲之采,则臣族当效缇萦救父之诚,永守太原屏藩之责。谨奉彤管象服,待罪阙下。”
王某的猖狂大胆,在李唯的预料之内,但真正碰见了,却也还是略感惊讶。
不过也是,黄巢提刀之前,这些个大老爷们,哪个知道‘老实巴交’这个词怎么写,怎么会知道饶是世家门阀被杀干净了也会绝?
更何况,在世界奇妙三观的熏陶下,这位高贵的王大人不真觉得他李唯是谋逆宵小都算好的了。
这才刚露出点信号,高贵的王大人就敢说给他送个女人,自入太原起的一切矛盾都不了了之了吧
哈,若是没经历过武安康那番丧权辱国送人和亲荣耀说的历练,李唯是真要气笑了。
轰出去了几炮,杀了一地血,叭叭了这么久,事儿闹得这么大,他就是为了要个太原王氏的女人?
高贵的王大人这样子商讨,可不是说这份纳妾联姻的背后还会有什么内部交易。
这就是息事宁人,再谈得上筹码的意思。
一个妾,她得修得什么无量正果,其分量足以抵得过金银千万、藏书千卷、粮食满仓?
说是‘玄门汉滨游女’,就真把自己当仙女了啊。
再说,后宫收谁也不收太原王啊,这不仅仅是政治考虑,于行为来说也不检点。
李唯活络的内心,是他如今还十八的年轻荷尔蒙,精准控制的面部表情动作,是熟练度与日俱增的城府。
李唯依旧面色和蔼,摸索着虎皮毛的动作不变,可他下述说出来的话,却字字珠玑,让在场所有本来从容淡定的王氏子个个尴尬乃至羞愤了起来。
“朕实为尔太原王氏门风忧矣。
昔先帝高宗元妃出尔族,今女帝外侄、诸武氏宗族之妇,乃至朝中酷吏奇才,竟皆尔族东床。
今复欲进献,噫!
尔太原王氏,岂欲为天下司合卺之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