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5章 太原世家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且对于大部分沉寂的世家来说,李唐确实是他们心中承认的正统啊,只是碍于这个世界,他们一直混混沌沌,事到如今破除迷津以后他们想不明白,为何当初就这么放任李唯从雁门关出去到朔丹草原了。

可叹皇子天命加身,不然……他们不就是亡国罪人?

¥¥

当李唯再次回到太原府衙的时候,此处焕然一新。

高高在上的府尹被送去跟太原王氏一家子火化了,府衙内的四不像的僭越之物被收了起来,换做了真正匹配帝王用度的器具。

同时,各家宗主着正装,彻夜恭候李唯。

着素服还是正装这件事是有说法的,素服是认罪,正装是恭迎,事到如今选哪个更好一些?

当然是恭迎。

毕竟只要他们态度对,那便是无罪,既然行动无罪、心中无鬼,又为何要认罪。

都被李唯干净利索的斩立决吓得战战兢兢,可掌舵家族这么多年,阅人无数、承蒙叔父裴炎开蒙教导的、当今裴家宗主裴懿却觉得,这位年轻的新帝一直是一位有原则、好办事的笑面猛虎。

他希望世家怎么办,不用人去揣摩,明明白白的、早就写在了刊印发布全国的书册中。

照做则以,不照做则厚葬矣。

他攻城太原的时候,给了太原足足两个时辰的时间考虑。

考虑好了要负隅顽抗?那便携王师以天兵之威、天雷之势,踏破太原城池,使太原府尹自挂东南枝。

在入主太原以后,先见王氏,依旧给了一盏茶的时间,供其自述。

投机取巧、见利忘义、不识抬举?世间再无太原王。

饶是既定武氏必死之罪,也不顾天子之躯尊贵不可损伤,从古礼、遵旧例,割肉还母,以一换一。

他有充沛的武力,却仍具备高尚的德行,这简直是太宗显灵,赐李氏子孙一位明君: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原文出自‘女娲补天’。意思:以神话英雄修补崩坏的世界,成为挽救危亡的比喻)

站在世家发展的角度上,裴懿自然哀叹,他们恐怕是再无郡望煊赫、左右王权的机会了。

可作为大唐朝臣、中原子民,他

请收藏:m.qibaxs10.cc ', '')('却为天朝上国多了这样一位年轻蓬勃的帝王而感到狂喜。

天下有志之士们,看啊,黎明破晓!

“裴某尽献家藏典籍、田产,并储粟五之四,并附故中书侍郎崔詧及酷吏等构陷故中书令裴炎之证。

裴氏无所他求,惟愿昭雪叔父之冤。”

河东裴氏堪比断腕一般的投靠气魄,让在场所有家族倒吸一口气。

来不及与族老再协商一二,他们纷纷在心中拨弄着算盘,开始疯狂加价。

不求比得过,但求别差太多。

不然……是想给王氏、武氏陪葬?

“薛某尽献家藏典籍,并祖收、父元超手批孤帙,及田产之半。”

薛家是继裴氏之后,如今在山西一带最为显赫的。

薛元超去世不过十年,家族余荫犹在。

薛元超,薛收之子,是高宗时期中书侍郎,后以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致仕,提携文坛新锐,推动家族鼎盛。

而薛收在唐初也充满着传奇色彩,房玄龄赞誉其才华,可惜早逝。

如今薛元超侄,依旧在朝廷发光发亮,以书法名世,其才被誉与褚遂良并称。

薛家三代,连出‘艺术特长生’,是为文人典范家族之一。

喜好文学,又不过度涉政,为人圆滑,处事妥当,不会权倾朝野,但清名享誉。

如今再多个匡扶李唐社稷的美名,还是继续跟篡权妖后摇摇欲坠的伪周鬼混在一起,孰爽,他们分得清。

祖父与父亲的手抄孤本确实珍贵,可李唐皇帝讨要藏书,见其祖、父世代为大唐尽忠朝臣为自家子孙留的孤本,在抄录以后不会退还吗?

所以啊……这是个态度问题。

至于半数田产,诚然会让薛家勒紧裤腰带,但也是个态度了,不然差裴氏如此之多,让祖上无光那就是天大的罪过了。

“温某尽献家藏典籍、膏田,别无所求,惟乞昭雪族兄挺之冤,敕伪主归宗绝武氏姻。”

温氏居于薛氏之后。

温氏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世家。

温氏,魏晋至唐初为中等士族,如今虽然不及鼎盛期,但仍通过与皇室联姻、时不时续上一位朝中官僚,维持影响力。

温彦博,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唐初名臣。

其兄温大雅是李渊起兵核心谋臣,且写有著作。

而后续温家没有再出能人,便开始尚公主。

其中一子‘温挺’,就尚到了个宝贝。

温挺尚的是千金公主。

温挺死后,千金公主再嫁郑敬玄。

千金公主,本是李渊之女,却认武则天做干娘,后被册封为安定大长公主,并赐姓武氏,又使其子娶武承嗣之女。

这个‘子’姓温,录温家族谱,可温家根本控制不住他。

“温某尽献家藏典籍、膏田,别无所求,惟乞昭雪族兄挺之冤,准其子与武氏女义绝。”

温氏确实要靠比和离更强而有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家的尊严。

否则被再三羞辱,不说门庭受辱

请收藏:m.qibaxs10.cc ', '')('了,有没有颜面拜见先祖了,受不受牵连都有得掰扯。

义绝,是一种强制离婚制度,根据《唐律疏议》,亲属相犯、夫妻相犯、亲属间相杀、妻与夫族为仇、其他严重违背伦理的行为,都应当被判定为‘义绝’而非‘和离’。

这些……千金公主都占了。

最后的郭家底蕴不深,仅为普通的中等士族,另其名声正式显赫的‘郭子仪’还有两年才会出生。

李唯听到这么个郭家,也只是标记了一下,确保其父母具在安好,等待十五年以后来收编人才。

郭氏唯一提及了一句比较特殊的,

“前通泉尉郭震者,非太原郭氏之族。伏惟陛下据法论刑,任以斧钺,勿复旁牵。”

郭震,在任内做尽了违法之事,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百姓无不厌恶、避之不及。

后来女帝得知此事,召郭震入长安,大赞其才华,后授予其军职。(史实,百度收录名字‘郭元振’)

显赫郡望的投名状交了,后续那些早有想法,跃跃欲试的商贾、小官之家,便也有些等不及了。

他们有些自己屁股不干净,想要平账;也有些是单纯觉得这是个投机的好机会。

但李唯照收不误。

习惯投机取巧、靠违法谋利的,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改过自新。

忠诚于大唐,但苦于没有底蕴资产,而被初期所谓的‘论资排辈’而打压到萎靡不振。

春耕、新法颁布在即,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请收藏:m.qibaxs10.cc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