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我的时代结束了。
陈淑仪在医院住了两三天才回家,之后有好一阵子都没去餐厅。
在这期间,百味居的预制菜项目推进得十分顺利,按照既定计划赶在中秋节前启动了。
项目落地后,餐厅出餐效率极大提高,营收额也跟着大幅飙升。更加可喜的是,餐厅好评率基本与之前持平,并没有像陈淑仪担心的那样出现下滑。
陈淑仪见餐厅运转平稳,却并未感到欣慰。
她想起在北京住的那大半年,有次跟孙子聊起机器人的事。
小孙子今年12岁,十分聪明,说一口标准的北京话,不大愿意跟她亲近。
那天,她见孙子在看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操着一口费劲的川普,上去跟他搭话:“现在的人真是厉害,造出那么多机器人,打扫屋裏都有扫地机器人。”
孙子嗤之以鼻:“扫地机器人算什么?”接着就给她列举了很多机器人能做的工种。
陈淑仪似懂非懂,问:“机器人也能当厨师?”
孙子说:“当然能,现在就有一键炒菜的机器人厨师了。”
陈淑仪还是不信:“那机器人咋个晓得要啥子火候?放好多调料?”
孙子有些不耐烦:“机器人都有程序控制这些的,手艺不比星级大厨差。”
“哦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陈淑仪点了点头。
程序是什么,她并不知道。
那天她只知道了一件事,原来厨师在未来是可以被机器人替代的。她隐隐有些失落。
后来,她加入百味居,一方面是被那几个年轻人的热忱所打动,但更多的是因为,她想找回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初心和价值。
在过去的几个月裏,她手把手地带徒弟,帮他们改进菜品和酸辣粉的口味。
虽然她看不懂财务报表,也从没去公司写字楼开过会。但看着店裏的顾客越来越多,过来拍照拍视频的人也越来越多,她知道她做到了。
在她的认知裏,顾客多了,人手不足,店裏必定要招人。
然而年轻人脑子活,居然在不增加人力的前提下,想到一个提高出餐效率的好办法——卖预制菜。
陈淑仪从徒弟口中得知了这事,当时就炸了,跑去公司对着李锦书一顿臭骂。
其实她并不知道预制菜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技术已经成熟到什么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她只知道,她用几十年的锅气锤炼出来的厨艺,煎炒烹炸出一道道名菜,被徒弟们纷纷效仿,批量生产,而后冷冻起来,封存在一个个真空口袋裏。
她固执地认为,这种菜跟隔夜加热的剩菜剩饭没什么两样,李锦书是在砸她几十年的老招牌。
可事实证明,她还是错了。习惯了盒饭外卖的食客们,根本尝不出什么区别。
预制菜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直播间裏,一晚上就能卖上几千件。
请收藏:m.qibaxs10.cc ', '')('陈淑仪惘然若失。她有种感觉,未来还没到来,她已经被机器取代了。
陈淑仪出院后,周雁南跟杨苏、李锦书去银杏小区探望了两次,都被老人家拒之门外。
周雁南让李锦书别再跟着,陈淑仪果然让她们进了门。
不过老人家还是郁郁不乐,不大说话,问三句答一句。
快到中午,陈淑仪也没有留她们吃饭的意思。
周雁南主动说:“陈阿姨,不然咱一块儿出去吃个饭?”
陈淑仪坐着没动,也不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