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元帝说到这里,明显感受到祁麟脸上紧绷的神情放松下来,嘴边就露了一丝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以后学习的机会多得是,现在你知道当皇帝不容易就行了!最多给自己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超过朕,超过□□,甚至超过前面的三皇五帝!
祁麟轻笑,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启元帝瘦弱的身躯变得高大威猛,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君王。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对启元帝的敬重与濡慕。若是以前还有几分做戏的成分在,今天这一番谈话,那是真的让他把启元帝当成了自己的亲祖父,尊重不已。
祖父说笑了,孙儿有几分本事还不知道,但祖父嘛,现在已经是百姓口中传唱的千古一帝了!祁麟恭维了一句,他也没有夸大,而是随着糖方的普及与新海路的开辟,眼看着大熙朝蒸蒸日上,已经可以预见千古盛世的模样,那启元帝自然是千古名君,比肩秦皇汉武。
哈哈哈,你这个混小子!启元帝笑骂了一句,转头就吩咐德全,听见没有,胆子越发大了,朕可得让他知道这个皇宫究竟是谁做主!从明儿起,这小子的桂花糕就撤下去吧,什么时候朕高兴了在什么时候添上去!
德全笑得跟一朵菊花似的,是,老奴记下了,保准让世子爷在宫里见不到半分跟桂花糕有关的东西。
德全脸上带着笑,但是心里可是波涛汹涌,激动的心情半点不比当初启元帝登基时少。虽然从往日里启元帝和世子的相处,他也推断出一点蛛丝马迹,但是也不敢妄下结论,尤其是帝王心思难测,当初不也是觉得二皇子板上钉钉吗?可是后来还不是被废了!
可是今天呢,谁知道启元帝就这么借着一盘桂花糕的事,直接毫不遮掩地将自己的意思暴露出来,那明晃晃的意思就差直接册封世子为太孙了。
天威难测,这才是天威难测呢!
但是德全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激动地很,既然主子已经有了想法,他这个做下人的可不得伺候好未来的主子嘛!他生是启元帝的人,死是启元帝的鬼,忠心不二,是没有机会继续荣华一世了,但是他还有干儿子呢!早早地把那小子调到未来的主子身边,给他铺好了路,也算是全了他们的父子之情!
今天偏殿的事情启元帝没有避讳着奴才,想必不久就会传出去,但是那又如何?正如祁麟分析的那样,启元帝还能在活个十几年,而下面的皇子们,有能力的皇子,现在老的老,病的病,年轻的皇子早早地被启元帝养废了,真正能对祁麟有威胁的四皇子,也因为父王的关系,早没了更进一步的心思,所以放眼整个皇室,祁麟的地位那真的是稳稳当当,比当年二皇子那是顺畅了太多。
再不济,安亲王也不是吃素的,西南封地还有二十万的兵权在手里呢!只要其他的皇子不傻,就不会继续冒头,给人做了磨刀石。
启元帝故意说出来,不就是想让七皇子之流的皇子们冒出来,给祁麟做磨刀石吗?他们的能力启元帝看不上,但是又担心日后给祁麟带来麻烦,那就干脆现在就□□,正好给他练手!
朕的那些儿子们你不用管,老六会帮你处理好的!你也别小瞧你父王,这么多兄弟,他能从小压着别人一头,没两把刷子那是不可能的。其他的皇子你不用在意,但是老四,你还敬着些吧,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先去问问老四,如果还是拿不定主意,就来问朕。启元帝淡淡的说了一句,但是祁麟还是听出了其中的怅然。
对于四皇子或者说是前面的几位皇子,启元帝还是愧疚的吧?不然也不会独叫他尊敬老四。
这是自然。你是不知道,父王天天和我说他与四伯五伯从小穿着一条裤子长大,四伯虽然板着一张脸看着不好亲近,但是面冷心热,有什么麻烦他总是最尽心帮衬的。五伯和他一样是个大老粗,不过最讲义气,只要对他一分好,他能对你十分好!
孙儿海运来的那些金子银子,父王看得比自己眼珠子都要紧,但是还是毫不犹豫地给四伯和五伯一人送了十几箱,眼睛都不带眨的。
孙儿进京之后,父王带我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四伯,而且还死缠着孙儿与四伯下棋,不把四伯打败打服了绝不离开,为此孙儿和四伯可是下了整整一天的棋局,坐的腰酸背痛,饭都没有吃上几口。
祁麟笑着将安亲王进京之后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启元帝,启元帝肯定早就知道这些,但是绝没有祁麟将的详细,他这样一说,不过是为了告诉启元帝,安亲王与四皇、五皇子感情极好,哪怕是自己将来因为安亲王的缘故也会敬重这两位伯伯的。
启元帝点点头,心中放下了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看着十分慈爱,那公主府的事情又是怎么一回事?闹得沸沸的,连宫里都知道了几分,陈贵妃昨儿还在朕的面前念叨,说你不喜欢柱国公家的小哥儿。
说祁麟不喜欢苏青是假,只怕真正想说的是祁麟喜欢上一个来路不明的小哥儿,竟然为此想要抗旨!
八公主想必将此事和七皇子通了气,然后才让人在京城中大肆宣扬了一番。不然,当初参加赏菊宴的那么多人,但都是各个世家贵族的当家主母与小姐哥儿,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门清的很,绝对不可能对外面透露半个字,那么现在能传播的这么迅速,并且有鼻子有眼的,只能是八公主故意的。
祁麟想到这里,真的有点佩服八公主的脑回路了,那个皇子上位和她有什么关系吗?她一个公主,还指望着新皇能对她有当亲爹的对她好?他这样掺和下去,七皇子也不会对她掏心掏肺,不然也不会将这个得罪人的事情交给她来办了!
是,孙儿不喜欢柱国公家的公子。祁麟不愿意说谎,而且这件事启元帝心中一定有了结论,显然欺骗他不是一个好主意。
孙儿赏菊宴那日见过柱国公家里的公子了,是个活泼善谈的哥儿,很是天真可爱,但是孙儿觉得他并不适合孙儿。祁麟说的委婉,但是启元帝早就拿到了那日的情报,苏青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启元帝也在心里有了一个初步印象。活泼谈不上,当日撒泼的样子就连市井妇人都自愧不如,善谈呵呵,确实嘴巴子利索的很,怼的八公主一句话都插不上。
启元帝有些心累,谁能想到柱国公家风清正,书香名门,居然能将自家的嫡公子养成这个模样呢?若不是那孩子长得和国公夫人有七分相似,他都要怀疑是不是抱错孩子了!那样的城府与性情,确实不能成为祁麟的良配。
你老实告诉朕,你对那个谢瑾瑜到底是怎么想的?启元帝也不想兜圈子了,直截了当地询问祁麟。自家孙儿看上了一个普通商户家的孩子,他也不想做那个棒打鸳鸯的恶人,但是那个哥儿的身份委实太低了一些。
这样的出身,哪怕自身再优秀,但是日后怎么压的住身份尊贵的侧妃们?
尤其是站在皇帝的立场上,启元帝不得不考虑,若是祁麟执意要谢瑾瑜为正妃,那么侧妃身份高贵,日后两人出生的孩子在天然上就要弱势庶子几分,这样一来,祁麟只能想办法让嫡子与世家权贵亲近,争取支持自己的力量,但是那些侧妃生的庶子们,天然就与世家权贵们有着血缘联系,要打破这个纽带,肯定要付出更加贵重的代价!
如此一来,他辛辛苦苦斩断外戚干政,不出十年,世家权贵又要卷土重来,他如何放心的下?
启元帝想到这里,就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祁麟,那个谢瑾瑜做个侧君可以,哪怕是日后你先让他做贵君,皇贵君都行,但是正妻的位子不行!他的出身太低,直接影响了嫡子与庶子之间的筹码平衡,不利于江山稳固。
虽然启元帝心中并不赞成所谓的立嫡立长,以他的标准来看,一直都是立贤。他也是庶子登基,生下的皇子们也都没有在乎生母的位份,只要自身给力,基本上他都十分看重。只不过文武百官不这样想,就连民间的学子还有百姓们,都一直奉承着家业理应嫡子继承,没有嫡子那就长子继承的观念。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