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然就又被系统黑店按重新设计的那个费用给宰了一回。实际就是多种上几排树,加上灌木的景观,遮挡住视线,在原来的设计图上加了一个杏花春馆那个风格的,小了两号的中式古风小院儿。加了一个农村自建房风格的白墙红瓦的二楼,二楼的楼顶带着露台,晒粮晒菜都可以。屋子里也都带着炕的,不过不是火炕,都是地热的,那炕是凉炕,想热得用电褥子取暖。
过了几天,把新图纸再拿回家给老人看,果然就都满意了。都在人工湖的边儿上,还互不打扰,串门的话距离还不远。住着肯定自在。
这不是,一开始动工,就都盼着呢。
只是这么大的工程,真不是一年半年能完工的。
到入住的时候,都八六年的冬天了。
时间过得很快,这几年,肖家几兄弟以每年两个商场的速度,开拓着家里商业地产的版图。地址也早不局限在龙城了,东北的几个算得上大城市的城市都有的。京城的地也批下来了,开年就能动工。
兄弟几个每家每年只是租金,就能收上十几二十万。
那钱不能放在手里,得钱生钱。自家就是干地产的,房价一年一涨,没人比肖家人更清楚了。挣回来的钱,几个嫂子都很默契的买房子买铺子。赶上自家有啥新项目,就留上一套两套的,亲兄弟明算账,都是正常买的,有时看上其它公司的房子,也会买。哪家手里都得攥着十几本房本子。
四个哥哥,除了商场参与分账了。别的生意,都算得可清楚。老二老三老四都是拿工资,干多少活拿多少工资,不多少要不少要,就是清清楚楚的普通员工一样。这也让那些仗着亲戚身份就想要特权,享受特殊待遇的人没话说,亲哥哥都挣一样儿的,你比人家亲哥多了啥了。
老大两口子没在公司里干。要么说人和人的脑子不一样呢,二嫂三嫂四嫂也吃了多少年肖老娘的手艺了,就没人想多。人家大嫂才刚嫁进来不到一个月,过年的时候,吃着肖老娘做的卤味,觉着好,问婆婆要了配方,人家拿着方子,试了几回,学会了之后,就在批发市场的肉店旁边租了个门市卖卤味。还跟肉店合作,专买肉店不好卖的下水边角料啥的。这会儿还不是二十年后呢,老还认着肉,越肥越好。下水边角料,猪蹄猪头啥的,没有肉好卖。她常年订,人家肉店就给的价格底。味道又好,一开始一两头猪的料卖一天,这么大的城市呢,饭店也越来越多,光是批给饭馆,就不少卖。一点点口碑打开了,老百姓也越来越有钱,饭馆越来越多,到现在,人家连了买了五个铺子了,开在城市的四个角和买卖街上。就卖王府卤味。菜品也从最开始的卤猪下水到现在,牛羊肉都有,豆制品也很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