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127)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公社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经济,像是砖厂,一年的出砖量也不低,但那账面上一半是赊账。

到了年底,底下的大队个个哭穷,公社难道还能逼着他们还钱?

现在有了缝纫社就不一样了,常主任都计划好了,现在还是社,说不准接了几批订单后,就能购入机器,成立小型的加工厂了。

要不这事我先去跑跑看。宋幼湘其实也知道,她这手伸得有点长,有指手划脚的嫌疑。

但她想了挺久,像这种她早就知道,可以尽早预防综合治理的自然灾害,难道要等到发生的时候,再阻止高书记去现场吗?

以高书记的为人,到时候真发生了天灾,十个宋幼湘也拉不住他。

高书记和常主任对视一眼,两人的神色都严肃了一点,看小宋这样子,是一定要办成这事?

宋幼湘怕他们不同意,先找人来看看也没什么影响,要是能种,到时候食品厂捐一批树种出来。

听到她这样讲,常主任不免有些怀疑,说到底,宋幼湘还是打上那片山头的主意了吧,提供树种,桃树种还是桔树种啊?

常主任,您又想什么呢?宋幼湘一看常主任那目光,就知道他多想了,我就是担心那山经不住大风大雨的天气,要是山体滑坡怎么办?那边山脚下就是社员聚居的生活区吧。

真不是打的圈地的主意?常主任狐疑地看了宋幼湘一眼,然后摆了摆手,应该不能,那山都裸了十多年了。

那山还是大炼钢的时候砍伐的,秃了有快二十年了,这么些年也没出过事。

常主任压根没往心里去。

以前不出事,不代表以后不会出事不是。宋幼湘对地质啊自然灾害这些也不懂,不然就能甩一堆理论给常主任了。

你别急,我让小于先打报告上去汇报情况再说。高书记要操心的事情多,平时还真没怎么注意那山头,现在宋幼湘一讲,他脑海里的山就有点移不出去了。

高书记跟常主任的看法差不多,那山牢固着,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以前发大水的时候,山都稳稳当当的,何况这几年风调雨顺。

不过牛头山公社向来青山绿水,那两片秃山确实有点影响和谐。

不管领导怎么想,能够同意向上级汇报,请人来看情况,宋幼湘的目的就达到了。

工作汇报完,宋幼湘就要走,常主任邀请她去缝纫社看情况,宋幼湘也没有同意去。

她可不敢去,公社缝纫社一组起来,其余几个大队的缝纫小组就解散合编了,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徐家坪大队。

现在缝纫组的负责人好像就是徐家坪的大队长在管,宋幼湘怕自己过去,那人憋不住气要跟她打架。

能不打架吗?

当初徐家坪还打着把食品厂并到公社的主意,结果宋幼湘和王臹顶住了,转头宋幼湘就反手坑了他们一把,缝纫组体量小,根本没有挣扎反抗的余地,就被合并了。

最主要的是,当时宋幼湘还出了个馊主意,让公社分批吃下那批缝纫机,为了把戏唱真,公社也没跟他们通气。

他们大队得了公社透出来的消息,兴致勃勃地去买了两台机器,正准备壮大缝纫社,跟五星大队一较一二,结果机器还没捂热呢,就被搬到了公社。

公社倒是补偿了他们资金和相应的职位,但这一杆子买卖他不长久啊。

你还有怕的人?常主任难得见宋幼湘这么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宋幼湘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

这话宋幼湘可不应。

我可不怕,我那是一心为公,徐家坪的大队长见着我,只有称颂我的份。宋幼湘大言不惭。

明面上肯定是这样,背地里想不想套她的麻袋,那就另说了。

常主任被她气笑了,手指指着她点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成,那你跟我就去看看。

别别别,我这不忙着呢吗,明天我还得去市里,市里的门市部一直是厂里人在跑,这都快开业了,我这当厂长的得去看看不是。宋幼湘忙给自己找借口。

边走边跑,常主任根本就喊不住她。

等宋幼湘溜走了,常主任才又回到高书记的办公室,两人研究起宋幼湘说的植树造林的那事。

除了这,还有宋幼湘汇报的五星大队果园的事,虫害的事情已经解决掉了,果园挂果率很高,教授那边已经预估了产量。

对一个成熟的果园来讲,那点产量不值一提,甚至只是勉强到达及格线,但对一个荒芜多年,疏于管理的果园来讲,成绩喜人。

高书记和常主任还真有些心动。

第二百六十四章支书有情况

一个木桶一块板子格外长,它没有用,能装多少水,还得靠最短的那块木板来决定。

五星大队发展得越来越好,也拉动了旁边一两个大队的发展,但公社还有别的条件更不好的大队在。

怎么发展壮大这几个大队,是高书记这半年来最头疼的问题,他也不求赶上五星大队的发展速度,但凡不掉队太远就行。

现在宋幼湘给了他们一个点子,贸然推广新作物的种植不容易,但拿原本就荒着的山头呢?

那咱们这是从农林局,还是去地质局?常主任也搞不太明白,要找哪个部门。

高书记想了想,等小于回来,先让他写材料,咱们周末去县里拜访一下。

回去的路上,宋幼湘没太想那荒山头的事,这事急也急不来,不如先操心大队的事业。

一路上宋幼湘一直闷头在想搞养殖的事。

搞养殖赚钱,看湖林公社就知道,人家公社那办公楼就比他们公社的要气派,哪怕是以前的老建筑,那也只说明他们老早就有钱。

但要怎么搞,宋幼湘心里没多少数。

大队现在每年都缺农药化肥,但再过几年,化肥农药都不是凭条子才能买到的东西,各种品牌各种功效的化肥农药都有,泛滥不知道有没有,但滥用肯定是有的。

等到宋幼湘死的那阵,国家新闻里又开始讲要搞生态养殖了,这生态养殖要怎么搞,光看一眼新闻,宋幼湘也不知道。

但她大概能懂一点理论,就是生物共作,像是稻田养鱼,稻田养鸭这种,说是能生产什么无公害稻米。

不过吧,这种事新闻里头出现,要真正推广普及,估计得不少年。

毕竟这人世间,最固执的一类人,就是农民了,他们认死理,几十年养成的观念和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那如果趁着化肥农药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时候搞,能搞吗?

这想法冒出来的时候,宋幼湘有点儿兴奋,转瞬那股兴奋劲又没了,就怕搞不了两年,成效还没见着,就搞不下去。

化肥农药关联的是产量,肚子都是半饱的时候,哪还管什么营养健康啊,先吃饱才是正理。

眼见着要开放了,等到私营经济一起,市场盘活,农民就不愁买不到农药化肥了,到时候哪还管什么生态。

但不试试,心里又有点不甘。

回大队,宋幼湘还没找王臹呢,王臹先来找她了,魏闻东回来就把宋幼湘的话给转达了,王臹一听就很感兴趣。

大队部里现在堆着前两天运回来的化肥,有些刺鼻,宋幼湘在那里坐不住,王臹干脆招呼他们几个去他家里谈。

王臹还住在他自己修的那房子那里,小院子收拾得挺干净的,院里晾晒着衣服,迎风招展。

宋幼湘觉得微风吹着挺舒服的,跟着魏闻东并肩跟在陈会计他们后头,一边聊魏闻东接下来要出差的事。

你在这里干什么?结果到院门口,一行人停下了,听到王臹一声质问,宋幼湘和魏闻东往院里看过去。

院里站着个气质温柔的中年女性,略微有些丰腴,但皮肤白皙,收拾得十分利落,长相是那种漂亮的,且让人看着很舒服的长相。

咦,这是有情况啊?

宋幼湘眼睛一亮,冲魏闻东八卦地扬了扬眉,然后一脸兴奋地注意着王臹那边。

怎么回事?宋幼湘还跟陈会计打听,她虽然人在大队,但一心扑在了厂里,剩下的时间分到了果园,还真没关心过王臹的私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