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养什么后,什么时候引种,搞多大的规模,怎么跟大队现有的农作物,山林资源套养,都是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这跟食品厂还不一样,虽然上辈子宋幼湘也没开过食品厂,但怎么做,她心里有数,遇到的困难她也有自信解决。
但养殖动物,宋幼湘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从王臹家里回来,宋幼湘去厂里工作到五点多,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按点下班回了家。
以前回家也没怎么在意过菜园角落的鸡圈,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那鸡圈特别显眼,总是吸引着她的视线。
一时心血来潮,宋幼湘脚下一拐,进了菜园子。
这鸡笼子最开始还是宋幼湘开始搭的,后来周辞和魏闻东帮忙收的尾,但修好后捉了鸡崽交给唐桂香后,宋幼湘就没再管过。
顶多就是唐桂香忙不过来的时候,宋幼湘帮着准备些鸡食喂鸡,偶尔从大队上山下河的小孩子手里拿粮换点小河虾螺丝之类的,剁碎了喂鸡。
这几只鸡是家里的大功臣。
自从它们能生蛋起,宋幼湘和唐桂香每人每天两个鸡蛋的供应就没再断过。
看到空荡荡的鸡圈,宋幼湘才想起来,唐桂香养鸡都是散养着的,早上把鸡放出来,傍晚再去后山把鸡赶回鸡笼里。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被村里的狗偷过一回鸡崽,鸡就再就没有丢过。
宋幼湘见摆在鸡笼旁边,斜靠着根系了碎布条的赶鸡竹竿,兴致勃勃地拿了去后山赶鸡。
鸡养了这么久,也都认家了,宋幼湘拿着竹竿一过来,就都跟着领头的公鸡一起,往家里走。
虽然政策允许养鸡,但能养的鸡也不多,每家每户是三只母鸡一只公鸡的配置。
宋幼湘和唐桂香是知青,两人的户口不在一户,能养八只鸡。
知青点那边,知青自己都吃不饱饭,鸡是不敢多养的,宋幼湘和唐桂香没这个顾虑,都养全了。
最早被狗咬死的鸡崽,狗主人家里也赔了只小鸡崽回来。
进鸡笼的时候,宋幼湘还特意数了一下。
八只,没错。
把乖乖的鸡关进笼子里,宋幼湘还挺有成就感,赶完鸡,她也没闲着,在菜园子里走一圈,把晚上要吃的菜摘了出来。
今天晚上唐桂香得九点才下班,把准备工作做好,宋幼湘也没急着做饭,趁着天光还亮,把书拿出来在院子里看。
魏闻东回来路过的时候,宋幼湘搬了另外的椅子当桌子,自己坐着小板凳在那里写题,就跟魏林川平时放学回家写作业一个样儿。
才看了一眼,就见魏林川拎着两只鸡从宋幼湘她们菜园子里出来。
就两分钟前,魏林川从后山跑回来,找宋幼湘问有没有看见他家的鸡,有两只不见了,在山上找了一圈没找到。
听到这话的时候,宋幼湘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幼湘姐,真在你家鸡圈里。魏林川提着两只肥鸡,美滋滋地出来,他刚刚摸了鸡屁股,蛋还在呢。
虽然,但是,鸡蛋还在鸡屁股里肯定是最好的。
说着话,魏林川还侧头教训他的鸡蛋,不老实,谁叫你们跑到了这里来的,叫我一顿好找!明天别想吃蚯蚓了。
两只黄色母色吓得缩着脖子扯子嗓子叫,那破锣嗓子叫得宋幼湘直发愁。
这两只是魏家的,那她家的呢?
幼湘姐,我回了啊。魏林川跟宋幼湘招呼了一声。
宋幼湘绷着笑脸僵硬地点了点头,等魏林川走了,才跳起来去数鸡。
完蛋了,数来数去,也只有六只。
等唐桂香回来,就见宋幼湘垮着小脸坐在饭桌前等她,怎么了?
鸡丢了。宋幼湘后悔死了,她就不应该心血来潮。
唐桂香一愣,一时没听明白宋幼湘说的什么,等宋幼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完,唐桂香也蒙了。
两只鸡不是小事,家里的母鸡都能下蛋的,就算不能下蛋,杀了炖汤,也能吃几天肉呢。
山上都找过了?唐桂香问。
宋幼湘点头,林川先前就找了两遍,我也去找了,没见着。
鸡是真的丢了,第二天唐桂香亲自上山去找了,也没找到,只在山上找到一把带血的鸡毛。
应该是被黄鼠狼给偷吃了,这几天不让它们上山了。没找到时忧心,确定真的丢了,反正放下了。
宋幼湘点头,在心里默默地打定主意,尽量少碰这些鸡。
虽然鸡也不能提前预知她要去赶它们,但怎么碰巧就是她去赶鸡的这天丢鸡了呢?
丢了两只鸡,宋幼湘闷不吭声又从别人家捉了两只小鸡回来,这时候已经没有刚出壳不久的小鸡崽了,捉的是半大的小鸡。
两只小公鸡,养来吃肉的。
第二百六十七章损人不利己
养殖的事宋幼湘提上去,她就没再多管了,食品厂也就是最近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宋幼湘事不多,但等市里的门市部正式开门,她又得要忙了。
再者,宋幼湘不可能把所有事都捏在自己手上。
独木难成林,就是食品厂,宋幼湘都打算明年开始,让大队的知识青年慢慢接过手去。
养殖的事最后归了妇女主任赵爱红管,她男人帮着一起打下手,高书记从县里找了关系,把他俩派出别的养殖厂去学习经验去了。
咱们厂里本来就有干菜腊味,再把鸡鸭鱼蛋加上,正好补充了空白。宋幼湘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
就是不加到食品厂来,现在市场上是紧缺这些肉蛋制品的,完全就不愁卖。
王臹也觉得养殖比果园的发展空间更大,现在就是操心摊子会不会铺得太大。
到时候顾不过来,哪边有了损失都叫人心痛。
宋幼湘这几天也仔细地把大队的工作理了理,大队的年轻一辈,有一定学历的,基本都被吸纳进了食品厂,剩下的中青辈,主要就是上工、基建,还有果园建设。
老人小孩子也上工,但他们能挣的工分不多,除了下地干农活外,他们还靠割猪草,捡粪肥来挣取一些零散工分。
等有引进了种苗,可以分派给大队的老人来养。
宋幼湘想的是分给大队的社员养,王臹和陈会计则是想搞个养殖厂,要按宋幼湘说的,围片山,在山上盖几间房子就行。
分散给社员养的话,不太好管理,鸡鸭苗有一定的死亡率,但要不是自然死亡,是社员自己偷偷吃了呢?
不要以为社员的思想觉悟能有多高,这种事他们绝对干得出来。
以前吃大锅饭的时候,大队基本都是吃完还得装一碗藏衣服里带回去,都是村里那些老人带头干的这事。
但宋幼湘的考虑也没错,分散给社员养的话,前期能节省很多成本。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哪,大队还欠了信用社一大笔钱呢,再贷款,信用社估计都不能批了。
这还真不能分散给社员养。高书记给王臹端了杯茶,要是没有食品厂,前期你们这样做没问题,但现在树大招风,在山上建屋子吧。
不止是别的大队会眼红,别的公社也会眼红,这人眼红起来,就容易失去理智,明知道是损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也乐意去干。
反正看你不好我就乐意。
高书记最近头发又白了几根,省里来的专业人员已经上山勘测过了,还真有山体滑坡的可能,说是山石已经松散,再不治理水土流失,肯定会出事。
结果都写成报告了,高书记去隔壁县的公社跟他们谈,结果他们根本就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