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26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五百九十二章防范于未然

时运不济。

许家栋把所有的不顺畅,都归结到了这个词上面,是老天爷是故意在跟他作对。

不然都安排好的事,怎么会突然节外生枝。

本来许家栋以为,升职无望已经是对他最大的惩罚,没想到还有更坏的情况。

家栋,这个事我也没办法,我是相信你跟我的兄弟情谊的,但我家里那边不好交待,你先去基层工作一阵子,别闹情绪。徐永昌找到许家栋。

基层就是市下面的县镇,是厂里在下面设的点,一个点可能就一两个人,直接就是去坐冷板凳的。

许家栋除了接受安排,完全没有别的办法,辞职回家?他不想当无业游民。

而且回到家里要面对父母,面对江媛朝,这让他非常有压力。

许家栋没有闹情绪,事情办成这样,他还担心徐永昌对他有意见呢,现在见到徐永昌特意来安抚他,许家栋心里是满意的。

徐永昌果然和新闻里说的一样,十分有情有意,是难得的儒商。

按着流程办完手续,许家栋便拿着地址离开。

到地方后,许家栋才发现,这是一个比牛头山公社还偏远的公社。

牛头山公社好歹还有几个集体企业,这里就是普通的靠天吃饭,纯靠种地的公社。

地方上日常基本没有什么工作,就是在办公室大眼瞪小眼,但做为下乡干部,他们竟然要接受公社的安排,下乡干活。

许家栋去公社开完会,知道这个安排,当天就想逃离回城。

但他不能走,走了他前段时间的忍辱负重就都白费了。

许家栋只能用天将降大任于其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来麻痹自己。

好在作为下乡干部,许家栋在单位被歧视,在农民社员面前还是很有优越感。

面对众人崇敬的目光,能够让他聊以慰籍。

许家栋后面的情况,报纸上虽然没有后续报道,但稍微用脑子想想,也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件事的影响,也远不止现在一点点。

流言易起也易散,但事情凡是发生过,就一定会有痕迹,陌生人对这样的消息,骂过就忘,身边的人却不会。

会有人永远帮许家栋他们记着这一件事,在各种措不及防的时刻,把他们拖出来鞭挞。

听说他们已经结婚,如果他们会有孩子,对孩子的一生也会有影响。

父母辈档案,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既定的事实。

宋幼湘放下报纸,对许家栋和江媛朝的遭遇没有半点同情,许家栋是罪有应得,江媛朝也并不无辜。

这件事是有一定的后续影响的,由这件事起头,个别地区确实有类似事件的发生。

不过因为及时自查干预,大多拨乱反正。

这是十分令人欢欣鼓舞的事,也是这件事揭发出来,最大的正面意义。

宋幼湘本来还想联系程杨道个谢,但程杨早已离开淮市,具体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幼湘,明天你要上台讲话,准备好了没有?蒋爱红从外头回来,放下包就问宋幼湘。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宋幼湘明天要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宿舍文采最好老三刘冬冬扬了扬手里的钢笔,已经润色得差不多了。

宋幼湘自己写好了稿子,虽然写得直白且激奋人心,但大家围观后觉得,太直白了不够有文采。

这大概跟宋幼湘学了两个毫不浪漫专业有关系,用词都十分简单直接。

然后稿子就交到了刘冬冬手里,让她在宋幼湘原有的基础上改。

蒋爱红凑过去看了一遍,连连点头,改过的稿子引经据典,但又不会过分卖弄,她冲刘冬冬比了个大拇指。

就按这个讲就好了。蒋爱红等着刘冬冬改完,把稿子交到宋幼湘手里。

面对这份关爱,宋幼湘老老实实地把稿子背了下来。

不错,煽动性没有那么直白,但还是一样鼓舞人心。大家认真听一遍,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

开学典礼上,宋幼湘不光有演讲,她也是组织筹备中的一员,而所有参与到其中的同学,都是七七届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布置现场的时候,倪虹路过,看着台上和人侃侃而谈,负责调度工作,整个人闪闪发光的宋幼湘,默默地收回了目光。

今年的高考结束,也不知道谢九韶考上大学没有,如果去问宋幼湘,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告诉自己。

倪虹觉得自己对谢九韶已经没有那么执着的想法了,她只是想知道谢九韶到底考没考上而已,知道了就放下了。

但她最终还是没有去问宋幼湘。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台上的宋幼湘,倪虹心里有些自惭形愧,失去了去问询的勇气。

明明半年以前,宋幼湘还只是普通的乡下来的知青。

倪虹还看到了秦秋雨,作为初晓的一员,秦秋雨也在其中忙碌着。

虽然不如宋幼湘,但看她身边站着的那些人,倪虹知道,她和秦秋雨的差距已经拉开。

以后或许还会越拉越大。

同学,搭把手,帮忙把桌子一起抬到台上去。有同学抬着桌子过来。

倪虹脚步下意识往后退一步,没有上前。

好在她身边还有同样在围观的学生,大家很愿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纷纷主动上前帮忙。

倪虹有些失落地站了片刻,转身离开。

秦秋雨站在台上看到了倪虹,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暑假倪虹跟着倪母为倪述宏的事奔走,没少碰壁,怎么也应该比之前懂事了一些。

如果倪虹还不学着懂事一点,秦秋雨也不打算再管,作为表姐,她已经做到了所有她能做的。

秋雨,过来把这段的流程对一下。

来了。

新生里有同学打量着宋幼湘,却迟迟没敢上前相认,直到开学典礼过后,确定是宋幼湘才上前去。

幼湘,好久不见!

站在宋幼湘眼前的,是个留着短发,英姿飒爽的女同学。

对舒莹而言,跟宋幼湘不过几年没见而已,虽然宋幼湘变化大得她都不敢认。

然而对宋幼湘来说,她和舒莹是隔了一辈子再见面。

她记忆里还停留着两人多年后见面的样子,看到如此年轻飒爽的舒莹,也有些不敢相认。

舒莹是宋幼湘的高中同学,同是纺织厂的职工子弟。

不过知青下乡的时候,宋幼湘和唐桂香选择了下乡,舒莹选择了和父亲投奔了支边的姑姑。

上辈子宋幼湘和舒莹再见面,是在镇府办的招商引资会议上,彼时舒莹也是民营企业家,搞纺织实业的。

谢谢前年你帮忙牵线,替我们农场二分场解决了大问题。舒莹笑着跟宋幼湘道谢。

上辈子两人多年后才相见,这辈子倒是多了几分联系。

牛头山公社缝纫社成立,宋幼湘由唐桂香提醒,想起舒莹,试着给舒莹写了信过去。

不过江省和边疆相隔太远,就是信件也通信不便,联系过几回后,慢慢又断联系。

但是棉花的事情是解决了的,宋幼湘收到舒莹感谢的信,也听高书记说过几回,公社和舒莹所在的二分场一直有合作。

前年二分场有几片地遭了虫害,采收的棉花不符合收购标准被退回,你的信真是及时雨。舒莹再次跟宋幼湘道谢。

收购标准不达标,影响到的不止是当年的任务,还有分场职工的生存,那么多棉花农场根本没有办法自己消化,统购统销的政策下,他们能联系到的单位用量大,且对棉花品质有高要求,农场一时间竟然都找不到接收单位。

舒莹没在信里说的是,她姑父正是农场负责人,为了那些棉花着急上火,天天往上级单位跑,等着解决这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