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27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下午三点,宋幼湘拿着笔记本去开会,直接就碰上了尤瑞林,对方果然没有一点要道歉的意思。

如果不是他不敢跟宋幼湘目光对视,宋幼湘差点以为他连一点心虚都没有。

宋幼湘没有质问,径直走过。

她不知道,她走过去后,尤瑞林站在她身后看了她的背影好一会儿。

宋幼湘被叫去训话的事,没到傍晚,就已经在学生群体里传开,大家心里替宋幼湘鸣不平的同时,也下意识地谨言慎行起来。

在谈私事的时候,也会格外注意避着尤瑞林。

跟队出行,肯定是跟着集体走,个人意愿被放到最后,总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像是宋幼湘被说的时候,他们其他人也有因为各种情况被骂的。

真做错了被骂还好,好多是莫名其妙被骂,像是被当成出气筒一样,心里多少都有点儿委屈。

他们又不是圣人,情绪能自己消化,但私下里总免不了有跟同学抱怨的时候,现在都不敢开口了,就怕隔墙有耳。

尤瑞林同学大概也感觉到大家的态度,变得略微有些沉默。

但沉默并不影响他做自己的事,不跟同学们走近,反而更方便他跟带队的官员献殷勤。

晚上吃饭的时候,尤瑞林就没出现在学生那桌,而是同官员坐在一起,老师长老师短,喊得非常亲热。

在看到宋幼湘他们过来时,神情里甚至还隐隐有丝优越感。

宋幼湘带着同样几个同学路过,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对方。

下午跟梅工他们开会之前,宋幼湘还想着要搞清楚尤瑞林告密的目的,开完会后,宋幼湘已经吝啬于把精力浪费在对方身上。

只要他不再犯在自己手里就行。

尤瑞林巴结官员,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之后的毕业分配铺路,另一个更大的可能,或许是想留下来。

现在国内和R国公司的合作日渐增多,高校之间也开始建立友好联系和交流,公费留学潮正在萌芽之中。

穷则思变,少有人不向往发达国家便利和生活,完善的福利制度,甚至有一部分极端的人,坚定地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

外国人素质高,外国的水是甜的,空气是清新的,外国教育先进,福利好,天空比国内更蓝,月亮也要更圆

这样的人有,任何时候都不在少数,哪怕是祖国经济腾飞后,依然有人抱有这样的想法。

宋幼湘改变不了这类人的思想,但她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都为是身为种花家的人而自豪。

上辈子有人嘲笑宋幼湘是因为学历低见识少,不晓得国外的好,才坐井观天。

但现在,宋幼湘有了学历,有了两辈子的见识,依然坚信,国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总有一天会赶超国外。

我看你开完会回来,脸色就不太好,怎么了?徐思曼问宋幼湘。

下午的会议不是全团会议,是梅工召集的小型会议,主要是给大家安排参观任务的。

会议后宋幼湘被梅工叫住,旁听了梅工同电机厂工程师谈话,才知道器材厂今年来的情况不太好。

应该说相关单位的情况都不太好。

七八年十二月的会议后,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度削减,指令性计划锐减,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已经造成了大批产品的积压。

此前,计划国家定,材料国家供,产品国家销,盈亏国家包,企业没有主动权,突遭打击,完全没有手段应对。

此时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尽显无余。

器材厂已经制造完成的积压产品价值两千余万元,正在制造即将完工的产品价值六百余万元,仅仅两项,造成的亏损就是高达七百余万元。

产品严重积压的同时,工厂还遇到了开工严重不足的困难,筹集原材料的资金缺口无法补齐,原料供应不上,车间直接停工。

其实去年国家拨款就已经收紧,这也是梅工打的申请科研资金报告一直被压的原因。

只不过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已。

梅工状态不好,就是因为一直为厂里的事情忧心,脸上疲态明显。

这次出访,梅工是带着任务来的,为了寻找工厂的生路,厂里希望能与R国的大公司合作,成立合营公司,看能不能走来料加工的路子。

在想明天会先参观哪里,你们不跟我们一起是吧。宋幼湘道。

时间紧任务重,全团三十余人,会分成三拨前往不同的工厂进行参观学习。

徐思曼作为翻译人员,没有分到宋幼湘这一组。

我们明天去汽车制造厂。徐思曼对明天的工作也有一定的压力,这段时间一直在狂补专业词汇。

这次机会难得,所以更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好好表现。

宋幼湘身上没有什么硬性任务,相对于徐思曼来讲,要轻松不少。

但宋幼湘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前期的准备工作一点也没少做。

第二天就要出发参观,大家晚饭后都早早回房间做最后的准备复查,并早早休息

第六百零九章困局

早上,大家都早早起来,齐聚在酒店大堂。

这一晚上,能真正休息好的人没几个,好在到酒店后大家先休息了一阵,再加上精神亢奋,倒也不显疲态。

宋幼湘算是状态很好的那一波,身上西装笔挺,静静地站在梅工身边。

巧了,尤瑞林同学也被分在他们这一组。

不同于宋幼湘被梅工领在身边,尤瑞林端着笑脸,略显沉默地站在人群之外。

带队领导交待完注意事项后,大家依次坐车离开。

小宋,听说你是学经济的,器材厂现在的困局,你觉得要如何解?汽车上,梅工低声问宋幼湘。

也就是闲聊,梅工并没有期望能从宋幼湘这里听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毕竟宋幼湘只是个学生。

产品积压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订货单位同样面临资金困难,因为没法支付拒收,从而导致厂里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宋幼湘道。

她在器材厂呆过一段时间,器材厂生产的大多是大型广播设备,一般是单位订做的多。

产品一旦积压,很难再找到有需求的单位。

再加上现在资金收紧,就算有需求,在厂职工生计面前,这样的需求也可以暂时压一压。

我觉得厂里可以转变一下思路,考虑生产一些电子工业对口,需求量大的的小型产品度过难关,譬如电风扇,录音机这些。宋幼湘昨天回房间后,深入想了这事。

她这是最快回笼资金的办法,器材厂的体量摆在那里,生产技术也在国内前列,开发生产这些小家电,并不是多困难的事。

梅工看向宋幼湘,目光里藏着惊讶,厂里几次开会研究,确实有这方面的想法。

接着说。梅工道。

生产对现在的工厂来讲,是最为容易的事,年年赶生产计划,搞生产动员大会,年年超计划生产。

但销售却是没有办法无师自通的大难事。

成立专门的销售组,没有经验开拓市场,可以先以百货公司、供销社、代销点为渠道,然后把目标锁定在刚需人群身上,打广告。宋幼湘道。

广告在这时候,虽然已经出现,但身上还带着浓重的资本享乐色彩。

任何一条广告在这时候面世,都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查的,并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去的。

要是这么简单,当初宋幼湘就不会弯弯绕绕地搞什么福利票,砸什么瑕疵品,借着新闻报道搞知名度了。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