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286)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平安把人送到六湾码头工程建设地,宋幼湘松了口气,心里打定主意,晚上她得找负责人安排人教她开中巴车才行。

在六湾这里,宋幼湘跟李教授一行碰上,时间刚过一点,宋幼湘被拉去临时搭的食堂吃饭。

他们这次来调研的教授的学生分在了不同的地方,联络处虽然忙且杂,但条件比码头这边要强不少。

至少联络处有正经的办事处,有办公室。

码头这边现在完全就是荒芜之地,野草过膝,田野泥泞,到处是荒山岭地,没电没房不说,还极缺淡水,条件极其艰苦。

你等会回去,帮忙拉几个身体不适的同志去医院。李教授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这边,前两天是因为宋幼湘他们要到,才回的招待所。

宋幼湘点头,要是这边忙不过来,你们联系联络处,我再把人给送回来,晚上顺便接你们回去。

李教授自己嘴唇都起壳了,脸上疲惫明显,他摆了摆手,再过两天,这边工作结束我们就能回去了。

宋幼湘没有坚持,吃过饭,她把病倒的工人拉上,又往医院赶。

跑上跑下帮着安排好吊水的事,等回到联络处已经是下午四点。

码头那边没来电话,宋幼湘就留在联络处翻资料,统计她需要统计的数据。

宋幼湘在联络处呆了一周,学会了开中巴车,在学校没时间学会的中文打字机,也在联络处学会了,还学会了

郑向阳被宋幼湘的一系列操作给惊呆了,她到底是来搞调研工作,还是来拜师学艺的?

他到现在想学开车,还没有机会呢。

主要是各单位都忙得很,谁有功夫抽出时间和车来教一个不会开车的人学车。

宋幼湘也是因为有基础,学得快办事利索,学出来能正经帮到忙,负责人才会累了一天后,还愿意抽出时间来教她。

一周后,宋幼湘完成她分到的工作任务,被从码头回来的李教授召回招待所。

接下来就是整理资料,开会讨论,去工地走访,再开会讨论。

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现在的工酬矛盾。

现在是建设初期,工人的薪酬分配,还是以前的制度,薪水和奖金都是固定的,干好干坏多干少干都是一个样,效率提不上去。

搞动员大会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口号喊得再响,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大家已经没有余力再奋斗。

工资改革刻不容缓。

这些工作主要是李教授为首的几位教授学者和政府负责人讨论商定,宋幼湘和其他同学和师兄师姐负责背后的资料数据统计工作。

当然,他们一边整理资料的时候,也会一起讨论。

只想牛产奶,不给牛吃草怎么行,要想效率起来,对应的奖励一定要提上去。宋幼湘是坚定的改革派。

也有同学认为,蛇口建设没有任何资金扶资,只有几千万的贷款,现在应该是勒紧裤腰搞建设,不应该助长不良风气。

什么叫做不良风气,她多劳多得还有错了?

宋幼湘和郑向阳拿出华大辩论队的风采,把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师兄给辩得毫无还手之力。

我们在这里讨论有什么用,还得看领导的意思。领导人里,改革派居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保守派的。

宋幼湘十分有信心,你放心吧,肯定会改的。

不止是因为宋幼湘经历过后世,对国家有信心,还因为她这几年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她有笃定的信心。

果然,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资改革的试点,很快就在码头项目开始实行。

一百多块的奖金额度摆在那里,大大刺激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不止是对农民工,对所有的工程师和指挥干部,也有相当大的刺激作用。

这可是大部分职工两个月收入的总和。

在百元月度奖在全国上下登报,引广泛讨论的时候,在尝试超产奖的第一个月里,大部分人已经拿到了这份奖励。

三十多年的固定工资制度被官方正式打破,自此开始,职工收入将会逐步提高。

这件事完成后,李教授又带着他们,开始开展新的议题和工作。

宋幼湘忙得脚不沾地,但每一天都格外充实。

如果不是生活用品被偷,宋幼湘都完全顾不上生活俗务,不止宋幼湘一个人的东西被偷,调研组好些人的都被偷了。

还没等他们抽出时间去采购,偷东西的小孩就被抓到了招待所。

东西已经被卖掉,卖掉的钱也都没有,被公交揪着领子的黑瘦孩子一个字不吭,脸上也没有半点羞愧的神色,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棺材表情。

这是隔壁村的,因为年纪太小是个女孩,家里偷渡走的时候就没带上她。招待所的前台姑娘跟宋幼湘关系不错,悄悄跟宋幼湘说明情况。

前台是本地人,一眼就认出了人,还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身世。

哦,她还有个四岁的妹妹,也被留了下来。前台姑娘同情地摇了摇头,可怜哦!

最可怜的不是家人都走了,她们姐妹被留下来,而是这孩子的父母偷渡失败,尸体陆续被冲上了岸。

如果父母还在,说不定还能想办法接她们姐妹离开,现在只有几个年龄不大的哥哥生死不知,姐妹俩个再没有什么指望。

隔壁村走了大半个村子的人,留下的也没有能力多照顾两个孩子,只能任由她们自生自灭。

而这样的孩子,在这时候并不是个例。

确实是很可怜,就连公安教育过后,都来替小姑娘求情。

这事也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小姑娘也拿不出钱来赔,听说年纪才七岁多,离成年都还远着,少管所都不收,也不能摁着打一顿,只能口头教育。

被偷了东西的也只能自认倒霉,重新再去添置。

宋幼湘的损失不大,被偷的基本是生活用品,最贵重的就是一支常用的钢笔,有两个师兄的损失比较惨重,手表和钱票都被偷了。

因为宋幼湘会开车,隔天和郑向阳去联络处借了车,负责替大家采购生活用品和物资。

结果宋幼湘在破旧的供销社又遇到了那个小孩。

小孩是去供销社买粮食的,钱刚掏出来,就撞上宋幼湘和郑向阳抬脚进门。

诶,你不是那个小郑向阳话没说完,肩膀叫宋幼湘拍了一巴掌,给打断了。

小孩警惕地看了他们一眼,动作极快地收回手,泥鳅一样往外冲。

她不是说没钱吗?怎么郑向阳目瞪口呆地看着小孩窜出去,她怎么有钱来买东西?她,她,她说谎!

第六百三十六章垃圾堆里埋着的人

郑向阳气得跳脚,他们调研组从上至下,就没有一个是经济宽裕的,说是赤贫也不为过。

教授们拿着不多的固定工资,要养一家老小,像他这样跟着来的学生,更是只有少少的生活补贴。

师兄们丢的手表,是自己辛苦攒了不知道多久的钱才攒下的,有一位还是家里长辈赠送的,十分有纪念意义。

郑向阳腿比脑子快,直接就冲了出去。

要是能把钱追回来一部分,挽回一点损失也是好的。

宋幼湘眼见着两个人嗖嗖从她眼前消失,只能赶紧跟着追过去。

早在六十年代初,国家就在临近港城的宝安,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初次尝试。

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今年年初,粤省省委再次批准了宝安县委提交的发展边防经济的报告。

比之二十年前的政策更加宽泛,允许边境同港城那边做生意,范围还扩大到宝安全县。

二十年前宝安人民经营的项目只能是小河鲜、稻草这种外贸部不经营的种类,现在则是只有完成上交国交的任务物资,其余家禽、蔬菜、鱼虾,都可以同港城人做生意。

这一片正是二十年前最先开放的地方,比宝安其余公社都要繁华得多,同时,也更加鱼龙混杂。

抓到了!七岁的孩子怎么跑得过成年男人。

郑向阳更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追了没两条街就把人给追上了。

不同于被公安带去招待所时的任打任剐的模样,被郑向阳抓住后,小姑娘疯狂地挣扎起来。

小孩子有蛮劲,没有人收拾,身上脏脏臭臭的,有些滑不溜手,差点就叫她给挣脱跑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