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路边人家不算太远,走了一会就到了。
石头垒的院墙里,有牛棚有狗,她们才一走近,看家土狗就狂吠起来,很快有人披着衣服,提着马灯出来看情况。
开门的是个脸色蜡黄,满是沟壑老人。
你们哪里来的?去湖药厂做什么?老人操着浓浓的本地口音,目光警惕地看着三人。
张师兄笑着解释,老人家,我们是省里派下来,去工厂进行调研工作的。
什么调研不调研的,老人根本就不懂,目光反而更加警惕,还省里派下来的,省里派下来的会找不着地方。
听不懂,问别人去。老人摆着手就要进屋。
张师兄往前一步想阻止,老人立马很凶地瞪眼过来,走走走,再不走放狗咬人了啊!
这时屋里响起年老的女声,老人回了句什么,张师兄没听太明白,但想来不是什么好话。
师兄,任老师,你们的工作证带了没有?宋幼湘问。
张师兄直接拿了出来,任老师则是摇了摇头,他的放在行李包里,没有随身带在身上。
宋幼湘拿出自己的,喊住老人,爷爷,我们带了工作证的,您可以看看上头的国徽。
听到这话,老人才回转身来,半信半疑地看向宋幼湘几个。
这时候屋里的老奶奶也披了衣服出来,站在屋檐下看着。
看看。老人臭着脸接过来,宋幼湘忙举起手电,照在工作证上,方便老人仔细查看。
这会老奶奶也过来,老两口凑在一起看了又看,商量了一阵才把工作证还给宋幼湘。
这大半夜地要去药厂,我还以为是特务呢。老人嘀嘀咕咕的,我去加件衣服,领你们去,等着。
老奶奶笑着看向宋幼湘几个,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喝点热水,这大冷天的,喝口热水暖乎着,你们怎么找到这里来了,这里离药厂三十多里路呢。
说着话,老人穿了棉衣出来,就要去牛棚解牛,还是张师兄赶去拦住,说他们开车来的,老人才作罢。
给车上几人装了半铝壶热水,宋幼湘三个领着老人回到大路上。
张师兄扶着老人上了副驾驶,后车座就他们五个人挤一挤,好在这时候大家都是标准身材,甚至过瘦,不至于挤不下。
上了车老人要求看了其他几人的工作证后,才发话,掉头。
有了老人在,车里的气氛总算是没有先前那么凝重,大家都主动跟老人家闲话家常,还问了问药的情况。
具体情况老人也不知道,只知道药厂长年在周边收购草药,他们每年采了草药也能卖点钱补贴家用,他们羡慕在厂里工作的人,那里头都是捧了铁饭碗了不起的人。
开了一个多小时后,宋幼湘终于看到工厂的大门。
厂里的领导来得很快,就是脸色没有那么好看,也不知道是被吵醒不高兴,还是别的原因。
看到人领导出来接,老人才松了口气,知道宋幼湘一行不是特务,他就安心啦,也没往前凑,扭头就准备独自走回去。
宋幼湘哪里能让老人家独自走三十多公里的山路回去,她让任老师带着大家听工厂安排,先住下,让徐向阳去把老人拦下。
她这里还不能马上走,得跟厂里换辆车才行。
听到她要换车,厂领导才摆出一副为难的神色,宋幼湘就拿出地图递过去,这一路来可是困难重重啊,多亏了老人家领路,不然这一晚上,我们就得在山里打转了。
这是谁工作这么不用心!厂领导看了眼地图,当即骂道,然后招呼身边人,快去去安排一台车过来。
宋幼湘看着对方演,也没戳破,只是提醒,我们开来的这台车,也得麻烦汽修组好好检修一下。
应该的应该的。
第七百二十一章沆瀣一气
回去的路上,老人这下回过神来,不住地打量着宋幼湘,好像在看什么西洋景儿。
来的路上,老人心里光顾着提防,现在卸下心神,就注意到些别的。
宋幼湘这么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竟然是这些人的头。
好几个大老爷们都得听她的,这可真是了不得,小姑娘,你今年几岁呀?
今年虚岁二十三了。宋幼湘笑着回答。
老人听了连连点头,了不起啊,真是了不起。
说着,老人主动说起自家有个孙女,今年十四岁,在镇上念初中,但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家里也缺少劳力,想让孩子辍学。
爷爷,您孙女学习怎么样啊?宋幼湘主动问起。
老人闻言脸上满是骄傲,不错哩,奖状都贴满墙啦,比我那小孙子能学。
但农村老思想,女娃娃读书有什么用啊,读出来还不是要嫁人,读多了还嫁不出去呢。
不如早点回家种地,家里帮着相看,到年纪好结婚嫁人。
能学的话,还是多读些书才好,女娃娃读好书学出来,一样能带着家人出大山呢。宋幼湘笑着劝。
看出老人其实自己也有动摇,后头郑向阳也跟着帮忙说话,劝他多让孩子念书。
至少读个高中出来,去南边工厂做工工资一个月也能开到六十多块呢。宋幼湘道。
宝安虽然去年才开始建设,但港商投资的部分工厂早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工资数据早通过调研组传回了京市。
这样的工资对港商外国资本来说,是极便宜甚至是廉价的,但对现在普遍月工资三四十的国人来讲,很高了。
当然,现在南下打工还没那么容易,但等小姑娘学出来打工潮早就形成,那时候可不止是这六十块的工资。
不过这会跟老人说几百上千,老人肯定不能信,但几块钱的学费,和学成后几十块的工资,已经足够形成足够的对比。
虽然几块钱的学费对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但回报足够他们砸锅卖铁了。
老人认真起来,但表情还是不太敢相信,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我们组长从不骗人。徐向阳没想太多,他以为宋幼湘既然说这话,说不定到时候会给人小姑娘介绍工作。
宋幼湘笑,我到时候给您寄些报纸过来,您让您孙女读给您听,现在国家真是极缺人才的时候,书肯定是读得越多越好。
一路说着话,把老人送回家里,老人没敢耽误宋幼湘,但非拉着宋幼湘去他家里,给宋幼湘装了大半袋红薯才放人走。
这是自己种的,甜,外头没有。老人还特意把孙女叫起来,跟宋幼湘说几句,沾沾文气。
小姑娘长得黑黑瘦瘦,个子矮小,但学习确实不错,家里墙壁上贴的都是第一名和三好学生的奖状。
你有个好爷爷,要好好学习。宋幼湘走的时候,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
小姑娘愣了愣,看看宋幼湘,又看了看她爷爷。
不指望你以后赚大钱,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行。老人摸了摸孙女的脑袋,笑容慈爱。
小姑娘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重重地点了点头,爷爷,我上学肯定不会耽误干活的。
老人点了点头,宋幼湘和郑向阳对视一眼,和祖孙俩告别,背着那半袋子红薯离开。
上了车,徐向阳就摸出削铅笔的小刀,准备削个红薯填下肚子,他们下午出地,到现在是泣米未进,饿得慌。
边削他边给宋幼湘汇报,组长,你给我的钱,我给压窗台上了,我多添了两块,给小姑娘买点文具。
老人盛情难却,宋幼湘却不能真这么白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最基本的。
啃了半个红薯,开回药厂宋幼湘和徐向阳才吃上一口热饭。
第二天,宋幼湘就带着调查组投入到工作中去。
药厂有大问题,这在调查组众人心里已经达成了共识,随着一份份报表被查出问题,要求给出合理解释,药厂领导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