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配她以身许祖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女配只想以身许祖国txt-by京墨(33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施谦这么大大方方的介绍,倒是叫秦秋雨刮目相看,刚刚看施谦的表现,还以为他心里还喜欢着宋幼湘呢。

别瞎叫姐,你可比我大。秦秋雨扫了他一眼,玩笑的语气,没有针锋相对。

说是会议,其实就是大家坐下来聊一聊初晓的现状,然后宋幼湘查一查初晓的账目。

说实话,他们这头一批的核心成员,宋幼湘是放心的。

至于他们毕业之后,初晓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也有学校监管,她做到了她应该做的,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后来者了。

宋幼湘多少还是有信心的。

学识高当然不代表品格高,但她们上下这几辈年轻人,经历丰富,内心的使命感,道德底线都比较高。

宋幼湘来得突然,聊过后,很快又离开。

我今天表现得是不是不够大方?社长会不会觉得我不够优秀?宋幼湘一走,苏晓楠就有些忐忑地问施谦。

虽然她没有从宋幼湘身上感受到这种情绪,但她自己会反思多想。

施谦摇头,十分肯定地道,不会,你性格再内向,能把工作做好就行,幼湘从来看中的是能力。

虽然心里对宋幼湘的感情已经发生改变,但宋幼湘始终是他的榜样。

第七百四十四章没踪影的程扬

回到学校报了到,但短时间内宋幼湘还是不太会回学校。

调查组还有不少后续工作需要收尾,宋幼湘必须在经改办主持相关工作。

回京一周后,宋幼湘收到程杨从湖省寄过来的信。

程杨到了湖省,这事她从魏闻东那里听说过,但程杨神出鬼没,虽然跟魏闻东一起到了湖省,却没在宋幼湘面前露上一面。

谁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现在看到信,宋幼湘明白了,程杨在深入药厂,进行调查工作,公安人员调查犯罪事实,程杨调查那些试药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程杨还注意到了药厂隐瞒的另一个事实,污染致癌。

整理写出来的文章,足以编成厚厚一本书。

翻到附近大队的案例时,宋幼湘手顿在了那里,上面记录了村里壮劳力在药厂试药后出现的种种问题,致病致残致死比例惊人。

其中一个地址,宋幼湘非常熟悉,正是她几次三番得到帮助的老人家里。

而这些人家,现在都不觉得是药厂的问题,他们被药厂那些不负责任的说辞轻而易举便糊弄过去。

药厂再拨款低价收购一些草药材料,便能让他们感激涕零。

这样的事实太叫心情沉重了。

资料后头,程杨说当地似有瞒报少报的意图,他们只关注药厂幸存的试药人员,对之前以及周边的情况是漠视的状态。

程杨言辞愤怒,宋幼湘也很愤怒。

信末,程杨说他现在不太方便露面,要麻烦宋幼湘帮他处理这些资料,送到报社也好,往上面交也好,由宋幼湘安排。

宋幼湘把资料刻印了多份,投向了不同渠道。

与此同时,调查组三个多月的调查结果,也摆在了上级领导的面前。

优秀案例固然有,积极进取的厂领导有很多,但现状依然让人触目惊心。

一方面是放权有限,另一方面是集中管理的价格体制和不合理比价,造成的利润悬殊。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强监管之下的监守自盗,截留税利,乱摊成本的行为等等。

报告不带半点个人色彩,调查组尽量实事求是地描述了现今企业间的种种问题和现状,以期得到重视。

最后的个人研究报告里,宋幼湘才表述了自己的观点,驳斥了社会上广泛流传,认为是私营经济搅乱整个经济局势的论调。

试点企业搞不好,跟这些私营经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归根结底,是长期依赖国家调控生存的企业,失去扶持后,不会走路,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已。

这和社会主流的声音并不一致。

现在社会主流的声音是什么呢,是国企的内部报告,和利益牵扯深刻的地方发言。

私营经济是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力的,连替他们说话的,都寥寥无几。

宋幼湘知道自己大概是在以卵击石,但总要试一试。

报告交上去,剩下的事就不是宋幼湘能够决定的,调查组也将面临解散,大家要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

曾敏嘉虽然已经坐冷板凳了,但她想办法看到了调查组的报告,在江省部分看到她的名字的时候,她有好半天没有说话。

她以为以为宋幼湘会完全抹杀她的功劳的。

现在看着原本不如她的小林升职,任老师调到好的部门,杨毅也受到领导的重视,她真的后悔了。

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

所有人都在怨她,丈夫怨她蠢,白白错过升职的机会,婆婆怨她没事找事,什么没干成,还把家丢下那么多时间,瞎折腾。

领导也是怨她的吧,曾敏嘉自嘲,就是她自己,也是怨自己的。

某一刻,她甚至希望那上面没有她的名字。

这样她就可以继续怨恨,把责任推到宋幼湘,推到调查组身上。

现在她的名字化成了仿佛有实质的巴掌,一一下打在她的脸上,嘲笑着问她,你高兴看到现在的画面吗?

曾敏嘉多后悔不提,调查组众人,该调动的调动,该升职的升职,暂时没有变化的,功劳也攒在那里,等着下一次发力。

大家经过种种事件后,也都成了交情过硬的朋友。

任老师在调动一周后,到学校找到宋幼湘,硬是塞给宋幼湘二十块钱,托她一起汇去湖省那边。

我知道你在资助那些孩子上学,我也想尽我一点微薄的力量。任老师知道,自己终其一生,都会为曾经差点忍不住临阵逃脱的心理而耿耿于怀。

但他现在也想开了,这件事发生了,他反思,留在心里一直鞭策自己,也算是进步了。

以后每个月,他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资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

宋幼湘没有拒绝任老师的好意,能够多一个学生读出来,或许就能多改变几个家庭的命运。

生活忙碌且充实,宋幼湘在学校看到余佑德和詹士朗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这两人不应该在芝大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宋,你的话对佑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回去考虑了很久后,决定亲自来华国看看,寻找姐姐,我也来了,欢迎吗?詹士朗还像当初在宝安见面时那样热情洋溢。

当然欢迎!

尤其是知道现在两人在华大任教后,宋幼湘就更欢迎了。

两人是这学期到的华大,本来兴致勃勃想找宋幼湘,结果宋幼湘竟然不在,两人再是交流学者,那也是外籍身份,只能乖乖在京市等宋幼湘回来。

余佑德看着宋幼湘,谢谢你的鼓励,让我有勇气踏出这一步。

不,我只是建议,真正给你勇气的是你自己。宋幼湘轻轻同余佑德握手。

见到面,詹士朗对身边一切都感到新奇,余佑德也是如此,但他更想尽快找到姐姐,宋幼湘不在的时候,他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现在宋幼湘终于回来,可以给他建议了。

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通过官方渠道,华国传统,非常热情好客,会非常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宋幼湘的话说得很委婉。

余佑德摇了摇头,这样太大张旗鼓,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他并不想这样。

宋幼湘给出第二个建议,再就是通过私人,请人专门替你找人。

詹士朗煞有其事地点头,哦,我知道,私家侦探!

第七百四十五章冗长的工作会议

这年头哪有什么私家侦探,宋幼湘打算找程杨,帮忙说不上,相当于给他介绍业务吧。

找人不是程杨的专长,但对他来讲不是多难的事。

最重要的是,程杨缺钱,像程杨这样的记者,追求的早不是金钱利益,而是精神和内心的东西。

但没有钱,寸步难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