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同人之红楼如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红楼同人之红楼如梦第36部分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红楼同人之红楼如梦作者:肉书屋

红楼同人之红楼如梦第36部分阅读

王妃”称呼,这“林姐姐”已是多年未听见了,当下不由落下泪来,哭道:“你这丫头,可要我怎么同老祖宗交代?”

惜春也不伤心,反而笑道:“姐姐也是糊涂了,这世上谁还能顾着谁一辈子不成?便是骨肉至亲也还有生离死别呢,我们这个又算什么?”迎春等人大骇,都道:“可是不是撞客着了,怎么净说这些话?”

惜春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黛玉听她说的像是悟了的话,不由一呆,道:“你……”

惜春叹道:“这人来世上一遭,却是为了什么呢?咱们自小长在富贵人家,若不是咱们家败了,我也晓得自己是要和二姐姐三姐姐一样的……林姐姐,你当初在我们家是受了不少委屈的,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只是我……命途坎坷,我哥哥回不回来都是一样。于我来说,他回来了,是有一人来做主我嫁与谁才能与他们谋得更多的好处;他不回来,也不过是多添些嫂子与我的纷争罢了,这样的日子,能有什么趣儿?林姐姐,像你一样的能嫁了这样的好人家,一家和乐,儿女绕膝,实是难得的。与其让我过那样的日子,倒不如一个人清清静静地过日子吧!”黛玉听罢,无言可对。

惜春闹了一场,众人皆拗她不过,只得依了她。黛玉着人各方打听,在城北郊外寻了一处庵所,名为明月庵,香火不盛,但极清幽。其内主持也是和厚之人,惜春便在此带发修行。入画虽也舍不得惜春,但却也受不了这庵堂苦修,伺候了一阵,便被惜春遣了出去。不料不久之后妙玉竟也带了人于庵中修行,二人也算得旧识,竟得此缘分,倒是格外投契起来。庵中的日子倒也不难打发起来。

黛玉叹息了一回,这几年也常去看惜春,好在那里的日子并不难过。后来贾琏凤姐夫妇带了家眷也搬至附近,也就近照顾起来。黛玉方才放了心。反观惜春却是日渐逍遥起来。这庵堂虽小,自有一番天地。每日莳花弄草,拜佛参经,别人枯燥的日子,竟被她给过出逍遥的滋味来了。不过在外人眼中,这不过就是苦中作乐罢了。

又谈了一回,便到了午膳的时候了。一时摆上饭来,又叫了水旭来用了。复又说了一回话,巧姐便告辞回去了。黛玉知道她的脾气,也不相留,只命人好生送回去。巧姐再三推辞不过,只得罢了。

回程的路上,巧姐从车窗的缝隙里看着那渐渐落下的太阳发呆。

这世事轮回,如同日升日落。只是明日之日,是否是今日之日,又有何人知晓呢?

番外四

巧姐的车马已路平稳至城外,到家的时候刚好是日落时分,待下了车进了门,便见院子里一角上堆着许多的瓜果蔬菜,平儿正在收拾着,便笑道:“是谁来了?”

平儿道:“是刘姥姥带着青儿来了,有一会儿了,正和奶奶在屋里说话呢!每次过来都带这么些东西,怎么说也不听。”说着便冲里面道:“奶奶,巧姑娘回来了。”话音未落便见里面帘子一掀,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蓝底白花布裙,头上挽着乌油油的发髻,簪着一朵绒花儿,倒也十分俏丽,见了巧姐,笑道:“巧妹妹!”

巧姐欣喜笑道:“青姐姐!”

来的正是刘姥姥的外孙女儿青儿,她比巧姐大两岁,已说了亲,就等过门了。她们姐妹两个倒是十分要好的,几日不见,便有许多话说,俩个人拉着手说个不住。

正说着,就听里面凤姐儿笑道:“有话进来说,在外面做什么?”

巧姐与青儿两个方携进去。进了门,果见刘姥姥一身布衣与凤姐儿一同坐在炕上,都看着巧姐笑呢。巧姐忙上前笑道:“姥姥来了。”

刘姥姥眉开眼笑地道:“巧姑娘越发出挑了,几日不见,我都不认得了。”

巧姐红了脸,道:“姥姥又打趣我了。”

刘姥姥笑道:“哪里是打趣,我的儿,你这个模样,我爱都来不及呢,哪里舍得打趣你。不说我,就是你娘,以后怎么舍得你出门呢?”

巧姐越发红了颊,凤姐儿见刘姥姥说的不像,便问巧姐道:“今日去了那边都做什么了?王妃可好?”

巧姐忙道:“王妃身上都好,只是总惦记着娘您呢,说让您有空也去那边逛逛。都是自家姐妹,不必那么忌讳。”

凤姐儿叹道:“我又何尝不想去看看她。自府里出了事,我怕带累了她们,便是如今安生了,也都没去见的。王妃从前和我最要好,只是如今到底身份摆在那里,咱们总要顾忌些。免得生出事端来,惹得大家不痛快。”

巧姐也不好说话,刘姥姥听说,便道:“我觉着倒是奶奶多虑了。王妃娘娘什么人?那是最有福气的,哪里能为这些小事担忧呢?再说她福气深厚,奶奶和巧姑娘若能和她亲近些,许也能沾带些呢!再说王妃娘娘都不在意,奶奶又何必这样呢?”

凤姐儿摇头叹道:“姥姥,说句不怕你恼的话,这里的事情我见多了,你见识虽多,于这些上头到底是不大明白的。自我们家败了后,若不是王妃怜惜,只怕连如今的落处都没有呢,那时只怕真要睡街上讨饭去了。正因为这样,我才忌讳着。我们家从前大老爷和太太闹出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当时只将查出的事闹出来便一股脑儿将家给抄了。若再往细了查,只怕还有不好的呢。您忘了么,我

们家大姑娘从前在宫里也是风光过的,最后却是去得糊里糊涂。这一桩要是吵嚷出来,只怕还要的闹的呢!第一件我们巧儿她爹就逃不过去。所以我和她父亲如今也想开了,等闲不往外面去的。只安安分分在家过日子罢了。”

一番话说得刘姥姥咋舌,忙道:“是,这是我老婆子糊涂,这些事情哪里是我能掺和的?奶奶可别恼。”

平儿笑道:“姥姥哪里的话,我娘要是恼的话,哪里能跟姥姥说这些,正是把姥姥当自己人,才不瞒着您的。您老明白了,也就好了。”一番话说的刘姥姥眉开眼笑起来,又向凤姐儿说了几句,更一再保证守口如瓶。凤姐儿含笑不语。

几人一面说,一面让小丫头圆儿将带的点心拿上来。凤姐儿等人看时,却见是些精致的内造点心。还有一些豆腐皮的包子。凤姐儿叹一声,这些从前也是常见的,只是如今却是稀罕物了,又见刘姥姥眼巴巴地看着,便叫平儿拿了一点子出来,招呼刘姥姥吃。刘姥姥岁数渐大,馋劲也与日俱增,推辞了几次,便禁不住吃了。青儿见那点心精致可爱,姑娘家对这些也抵制不住,也拿了一个吃了。

凤姐儿明白,便与巧姐笑道:“你带青儿回去说话去吧,我与姥姥还有些事要说。”

巧姐答应了,带着青儿去了。

如今他们一家子住的房子是二进的瓦房,一家人住着倒也宽裕,在这乡下地方已是好的了。只是相较于从前的荣国府,却是一般下人都不愿住的房子罢了。凤姐儿等人初搬来的时候,哪里能习惯,却也无法了。只好亲自动手将地方收拾地干干净净。巧姐的屋子是一间小小的屋子,摆了床,梳妆台,衣柜等物外,还有小丫头圆儿的床,除此之外还有一张靠窗的小书桌。青儿虽不是第一次进来,却也是难掩艳羡。她在家时住的屋子,是和刘姥姥同一间的,除了一张大炕,可没有其他好的了。

巧姐先让圆儿打了水来洗手,又卸去脂粉,然后先拉起隔开的帘子,脱□上穿的出门的衣裳,又换上一件半旧的家常淡青色滚蓝边的坎肩儿,下系上一条绣玉兰叶的月白罗裙。头上的妆饰也解了下来,只拿了一根万福喜字银簪别住,想了想,又簪上一朵绒花儿,方罢了。青儿一直在一旁看她妆饰,一面咬着帕子笑。

巧姐收拾罢了,便笑道:“姐姐笑什么?”

青儿笑道:“你可知道姥姥这次来是做什么呢?”巧姐道:“不过是和我娘唠唠家常罢了,还能有什么事?”转过头去不言语。

青儿笑道:“你会不知道?少哄我呢,姥姥这次来便是为你说亲的……”

巧姐脸上飞红一片,啐了一口道:“胡说……”

青儿笑道:“既不信我,等会儿便别来问我。”

巧姐又臊又急,见她转身要走,却也顾不得了,只好去拉她,不想青儿转头过来,脸上的笑几乎要咧到耳根去了,当下脸上火热,啐了她一口,转过身去不理她。青儿忙上来讨饶。姐妹两个又嬉闹了一阵,才算罢了,方才说起正事来。

刘姥姥说的正是庄上一户人家,姓周。虽说是庄稼人,但在庄上也是有名的富户。家中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只有一子,今年十七岁,模样好不说,难得的是性子也是极温文的,且也读书识字,前年中了秀才,如今正准备应试了。

前些日子家中忙乱,巧姐便去刘姥姥家与青儿做了几日伴,不想那周夫人上门来看见了,便喜欢得不得了。刘姥姥便主动揽了这桩媒。

凤姐儿听了,点点头,道:“姥姥既然说好,想来这人品自是不差的。我们还信不过姥姥么?只是她父亲这会子不在家,巧儿的亲事,还得他做主。”

刘姥姥听了,喜不自禁,忙道:“当然该这样,我也这么一说罢了。不过看着巧姑娘也大了,这终身大事还没着落。我便总想着呢,前两日看见那周家公子,真是一下子就想起咱们巧姑娘来了。只是,应不应还在你这里,还有巧姐儿,她欢喜才是头一项呢。”

凤姐儿点点头,道:“很是,还是姥姥想得周到。多谢姥姥了。”

刘姥姥摆手不迭,又说了一阵,便唤了青儿出来,告辞要回去。巧姐听了青儿的话,也知道了一些,听说刘姥姥要走,出来送也不是,不出来也不是。刘姥姥哪里在乎这个,只让巧姐儿歇着,拉着青儿去了。

里面巧姐虽躺着,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青儿之前说的话:

……

青儿问道:“我知道的都和你说了,你是个什么主意?”

巧姐低了头,只弄着手里的帕子,半晌不言语,好一会,经不住青儿询问,方道:“我能有什么主意?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青儿叹了一声,道:“若是从前,你便是连沾都不会沾这里的一点泥,谁能想到如今竟要在这里生根落户呢……”

晚上贾琏回来,凤姐儿便将刘姥姥的说的也一五一十地说了。贾琏听了,叹一声,道:“巧丫头也这么大了!”凤姐儿道:“姥姥说的自是不差的,只是这事还是得你做主才好。”贾琏道:“若是咱们家还在,哪里能看得上这样人家?嗐,都是儿孙不孝,闹得如今这样。”

凤姐儿道:“罢了吧,少提些当年了,都是过去的事了,总拿出来说,有什么趣儿?”贾琏笑道:“总忍不住,有什么法子?咱们两个这辈子是富贵中来的,谁想到有如今这样的日子?只希望巧儿以后只有到富贵中去的。”又道:“刘姥姥说好,我也是信的,只是咱们就只有巧儿一个,还指望她能给咱们养老送终呢。我还得亲自打听打听去,最好能亲自见见才能放心呢。唉,许是咱们这一辈的作孽太深了,先头我屋里养了那么些人,竟没有一个生养的。平儿也是个没福的。到如今,我也认了。看来是我命中无子罢了。再说我们贾家虽抄了,可这人都是还在的,这传承一说,也就不去想他了。如今只愿巧儿能得个好人家吧!”凤姐儿点头叹息称是,夫妻二人又说了一回话,方才歇下。

次日贾琏便亲去打听了一回,又由刘姥姥做中人,周家老爷太太带了公子来,贾琏亲自见了,倒也颇觉满意。又见周家老爷太太都是厚道人,便应了。周家欢喜不尽,自去预备定礼择选吉日不提。

数月之后,巧姐便在吹吹打打中坐上了花轿。

花轿之上,巧姐犹想着凤姐儿儿与她说的话:“巧丫头,这周家两老都是老实人,你女婿也是个好的。咱们家是富贵中过来的。你父亲和我别的不说,看人倒还是会一点的。当初说亲的时候,咱们本来还有些不愿意的,深怕委屈了你。毕竟,嫁女嫁高,娶妻娶低。只是后来,你父亲向他们提了一件事,他们二话不说就应了,你父亲才一口答应下这桩婚事来的。你父亲说,我们夫妻两个只有你一个女儿,将来只怕没人送终了。只希望他们应一件事,不为别的,只让你能时常回家看看我们两个,还有就是将来我们去了,也能为我们送终。他们听了,直说应当的。你也知道如今这世上,女儿家出嫁了便是人家的人了,便是父母死了,回去送一送,也都是外人的礼了。他们能答应了,实在难得的。虽说刻薄些想,许是他们家贪着咱们家从前的名声,不过也这地界的人都是老实的。当时说下这事的时候,还请了乡绅作保。可见是当真的。你就放心吧!”

……

花轿晃啊晃,晃到了周家。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巧姐儿坐在喜床上,听着外面喧闹的声音,心中一叹——她如今便是周贾氏了。

这一生也完成了大半了吧?

番外五

北静王府的下人们多数是安置在后门外一片独立的房子里,因这几年王府的人口多,越发兴旺了。太妃高兴,便在各处都多安置了几房人来。这里便又多建了几间房,住的人多,便越发热闹了。

此时元宵已过,年已算是大过了,府中各处也将将收拾妥当,方才有些松下来。

在这房子里有几处小院,院子里住的主人姓魏,正是在府中当差的,管着里边车马调度等事。今日这魏管事却不在家,只有他婆娘并八岁的小女儿守着屋子。

一早,魏家的便让小女儿在门口看着,自己下厨烧了一桌的菜什来。直过了晌午时分方才听到外面小女儿的声音:“娘,娘!姐姐回来了,姐姐回来了!”

魏家的忙忙擦了手便往外去,才跨过门槛,便见小女儿和大女儿手拉着手在门口说话。魏家的忙骂道:“死丫头,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姐姐难得回来一趟,你也不赶紧叫你她进来,怎么就在门口说上了?”

她小女儿小名叫荔儿,此时便笑道:“娘见了姐姐,便把我给忘了。我也是见了姐姐太欢喜了。”她姐姐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魏家的忙忙招呼两个女儿进去。

魏家的大女儿本名叫芝儿,原来是在外面伺候的小丫头。今年也有十二了,生的倒是个好模样,去年主子们身边的丫头们发派出去了一批,或遣嫁,或配了小子,却是个个都得了好造化的。把那些家里有女儿在里面当差的人家的心思都动了起来。好在魏家的男人人缘不错,这芝儿生的也好,性子和顺,一下子就选上了,被安排到了郡主的房里伺候。如今下来也有两三个月的功夫了。

母女三个进了屋子,魏家的忙忙地给女儿添饭加箸。芝儿忙笑道:“娘快坐下吃吧,我自己来就是了。”

荔儿笑道:“姐姐快吃吧,这些都是姐姐爱吃的菜,娘忙活一上午了。”芝儿答应着,也一筷一筷地吃着。

用饭毕,魏家的忙收拾了剩饭残羹到灶下。自己又换了衣服,洗了手,拉了女儿到房里说话。

一边先问道:“里面的规矩大,我也进不去,不过听说郡主随了王妃,是个好脾气的,可到底没见过,郡主可好伺候么?有没有骂过你……”

芝儿看着母亲的琐碎戏言,心中一片濡睦,笑道:“娘放心,我不过是个二等丫头罢了,郡主近身伺候的事自有几位姐姐在,平日里不过轮着伺候端茶倒水,再有就是帮着姐姐们打打下手,做些针线,都是些轻便的活计。说句妈不中听的话,只怕比在家里还轻快呢!娘放心就是了。”

魏家的细细打量女儿的模样,见她面容比在家时还要白皙许多,精神饱满,身上穿的衣裳都是上好的,自己男人也算有本事的了,只怕还未曾穿过这样好的料子呢,握着的手也比在家时细腻白皙了许多,心下也信了大半,方笑道:“这样便好,我便放心了。”

虽说家生子是脱不了的奴才命,但这女儿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自小儿在家虽说不上娇生惯养,可也是舍不得受一点委屈的。如今看她过得这般好,并未受什么大委屈,方才放下了心头的大石头。

荔儿自小与姐姐要好,此时便拉着姐姐说个不住,问道:“听说郡主和王妃一样,生的好得不得了的,姐姐,你给我说说她们吧!”

芝儿笑道:“傻丫头,王妃和郡主是随便说得的?”荔儿嘟着嘴,不依不饶,魏家的笑道:“不说这丫头,便是我也好奇的很呢,咱们家就你有福气,能跟在郡主身边伺候,成天的见,咱们可是都没见过呢!反正咱们自己家里,也没外人,你便说说吧!”

芝儿见母亲也这么说,便想了一下,正欲张口,却不知从何说起。半晌方憋出一句来:“郡主和王妃很像……哪天你看一个人看到发呆,像仙女一样,那许就是王妃和郡主的模样了。”

魏家的和荔儿面面相觑,都不太明白她的意思,荔儿道:“那比北边写蕴姐姐还漂亮吗?”

芝儿叹一口气,道:“写蕴姐姐在咱们这里虽是个顶尖的了,可在王妃郡主面前,不过是株野花野草罢了。”

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王妃和郡主的时候,她以为见了仙女……

魏家母女还在想,芝儿忽道:“啊,显些忘了。”说着,从随身带的荷包里拿出了两个戒指,笑道:“前儿里面来了几位诰命,见了郡主,便爱得不得了,送了好些个玩意儿。郡主素来不用这外面得的,便都赏给我们了。这是我得的,想着娘一定喜欢,就带出来了。还有一个给荔儿吧!”魏家的在她手里看去,却见是两个赤金的戒指,镶着孔雀石的戒面,成色极好,做工也精致。

魏家的喜得眉开眼笑,道:“你这孩子,知道你孝顺,得了这么点东西便带着来给我,只是你在里面也不能太小气了,省得让人小看了。还是你留着自己戴吧!”

芝儿忙笑道:“我那里还有呢,只是不好全带出来给娘看就是了。娘拿着吧,好歹你女儿如今也争气了,您拿了戴着,也能挣些脸面不是?”

荔儿年纪小,在一旁看地早眼搀了,忙道:“姐姐说的是,咱们就收着吧!”魏家的瞪她一眼,却被厮缠的不过,且心中也有些心动,便半推半就地收了。荔儿年纪还小,戴在手上大了足足一圈,魏家的便道:“你不许戴,小孩子家,戴这个做什么?仔细丢了心疼。而且你又戴不住。”荔儿道:“这戒指不带,还锁起来么?小了,我拿红线绕一圈线就好了。”说着转身便去寻红线去了。魏家的骂了几声,不中用,只得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