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方瑜-格格党(2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一群人围着驴车瞧了好些时候,杨稔在村民聚集时就回家了,反正等会驴车就回来了,她也不着急看。

午饭煮好,陈如松才牵着驴车进门。

院子里已经留好了关驴子的地方,驴子可以直接栓在那,下午陈如松再给它做个遮风挡雨的棚子就好。

只是菜地又缩小了一些,好在勉强够一家三口,便是暂时没有新鲜蔬菜吃,杨稔储存的野葱头、蕨菜干、竹笋干等等能吃上一些时候。

这驴车要多少银钱?瞧着挺好的,比利叔那头驴子精神多了。

十六两,刚好是利叔那头驴子的两倍。

是咱们家里最贵的一样了。杨稔摸了摸驴,笑着道。

陈如松表示赞同,这倒是,连房子也未必有它值钱。

十两不到建的房子,地皮是批的宅基地,小小的,便是买也要不了几个钱,是以驴车这会还真是家里最值钱的一样。

第43章想法

驴车买好了,家里又添了一个进项。

架驴车去县城,驴车上能挤着坐八个人,一人来回是两文,便有十六文。

除了这个,驴还能耕田,等春耕时租出去每日都有一些收入。

除了这两个,咱们还能买个石磨,帮村里的人磨米面,村里之前就一头驴,也没做这个,咱们磨米面都是靠自己的力气或是背去镇上,若是家里有个石磨,驴子磨得快,一下就好了,村里人定然有人不想费力气而来咱们这磨的。陈如松建议道。

好呀,买来也方便咱们自家。之前磨米面都是男人去操心,是以杨稔一下并未想到这些。

应下后杨稔忍不住笑道:这驴子可真是没得歇了。

买它回来就是用的,咱们给它吃好住好就行了,不过也别让它太累了。

这是当然。花了不少积蓄买下的呢,可得珍惜些。

石磨很快就到位,驴子开始劳作。

过了些日子,桃子成熟了,家里地边就种了一棵,只是种在外面的果树,每到即将成熟时,许多小孩子就会去偷偷摘了,是以真正能熟了等到杨稔过去摘时已经没几个了。

总共就七个桃子,杨稔吃了一个,给自家男人留了一个,剩下的留给儿子吃。

再过几日,杨稔坐着自家的驴车去县城了,这是她第一次坐自家新买的驴车,感觉与从前坐别人的驴车是完全不同的,坐着自家的驴车,心里有种踏实感。

只是杨稔却没办法与自家男人诉说这些感觉,因为驴车上还有七个人,陈大嫂也在驴车上。

嗨呀,这驴车可真好,这十六两花得可真值。陈大嫂也是第一次坐这驴车,农家普通妇人是几月难去一次县城的,基本有什么缺的就在镇上买了,除非是镇上没有的,要去县城买,也要凑了好些东西要买才去县城,毕竟来回两文的车费虽不贵却也不算便宜了。

不过陈大嫂坐车自然是不收的,看着这结实宽敞的驴车,陈大嫂心里觉得,三房买这驴车的钱,怕不是有自家的份吧,哪里就那么容易分家三年多就买地又买驴车了,二十多两,哪里存下的?

三弟妹,嫂子可真羡慕你,这既是买地又是买驴车的,家当添了不老少,爹娘可没少帮忙吧。分家后,陈大嫂的大方是再也装不下去了,心里想什么也直接说,算是直来直往了。

这驴车是爹帮着选的,确实多亏了爹娘,只是这买驴车的银钱,却是我跟如松辛辛苦苦挣的,要是铁蛋之前未念私塾,大嫂怕是也能买驴车了。陈大嫂怀疑公公婆婆贴补了自家,杨稔听明白了,自家能买得起驴车,靠的可只是他们夫妻俩。

杨稔说的,陈大嫂心里可不信,不过她也不再继续说,左右人也不会承认。

车上还有六个村里的人,杨稔也不想在这与陈大嫂争论公婆到底有没有贴补自家,见陈大嫂不说话了,她也没再说话。

一路沉默到了县城,陈大嫂跳下驴车,朝陈如松叮嘱道:三弟,我去买些东西,你等着我回来再走。

语气不大好的说完,陈大嫂飞快地走入人群。

其余人也都各自交钱下驴车,夫妻俩停好驴车也往街市去。

大嫂刚刚的意思是说爹娘贴补了咱们才买了这驴车。杨稔将刚刚陈大嫂的话复述给自家男人听。

不止她这样想,大哥怕是心里也嘀咕,不管他们,他们不思进取,咱们却是要越过越好的,这会十几两她觉着爹娘拿得出来贴补咱,日后咱们去县城买房,他们总不至于还觉得是爹娘贴补的吧,爹娘也那不出那么多银钱。

自从之前,大哥在爹娘吃喝不好的时候还拎不清去送钱给罗翠儿,陈如松就对自己大哥失望了,对大嫂更是不抱什么期望。

行,我也就是跟你说一下,免得你不清楚,今日再买些果子吃吧,这会不知道寒瓜(西瓜)有卖没。在杨稔心里,吃是很重要的。

应当有了,便是今日没有卖,过几日也有了。陈如松也不想去想大哥家里那一堆奇怪的事,顺着媳妇的话去想寒瓜最开始成熟的时候。

寒瓜重,咱们先买齐需要的东西再去看吧。上次自家男人背着满满一背篓果子来来回回的,杨稔就心疼了,记在心上。

好,有阵子没来了,家里是有不少东西缺了该买。陈如松对于什么先买什么后买是无所谓的,反正都在这个范围内。

买齐东西,夫妻俩开始逛了起来,看了大半摊子,终于找到了卖寒瓜的摊子。

寒瓜汁水丰富,甜滋滋的,炎热的夏季吃着是最好不过,十分解渴,是消暑利器。

咱们买两个给爹娘吧,甭管大哥大嫂他们如何,咱们顾着爹娘就好。看着寒瓜,陈如松想起自己爹娘也是喜欢吃的,从前家里每到夏季,寒瓜是少不了的。

买吧。杨稔没意见,然后又想到娘家,再多买两个吧,我想给我爹娘送两个过去。

最后总共买了七个,老宅两个杨家自家三个。

东西买好,夫妻俩就到停驴车的地方等着村里人。

陆陆续续六个村民都来了,只有陈大嫂还未过来。

八个人在这等了半个多时辰,陈大嫂才姗姗来迟,背篓放满了东西,手里也拿满了。

哎呀,难得来一次县城,这要买的东西太多了。陈大嫂坐上驴车,催促道:还等什么,咱们这就走吧。

其余六人碍着这是车主的亲大嫂,日后还要搭着驴车,勉强忍下了这气。

大嫂买得不少啊,怎么大哥不来,这样多东西,一个人怎么好拿?陈如松关心了下。

他要干活,哪有你命好啊,有闲。

这话说的,眼看自家男人被说,杨稔忍不住怼道:大哥十几亩田地自然要比我们劳累,我们几亩田地的活,一下子就忙完了,可不得想尽办法挣些银钱过日子,哪里能和大哥比,送铁蛋去私塾念书还有闲钱帮助别的孩子。

这话说得陈大嫂脸一僵,这是她最不想听的话,分家后家里的银钱,自家男人不说抓紧点,反而拿去给那个狐狸精的女儿,自己累死累活,却便宜了自己最厌恶的人,这让陈大嫂很是气愤,恨不得那个贱人马上去死。

是以当时公婆说要重新当家,她心里是愿意的,自己男人当家,她管不到银钱,家里多的银钱全被自家男人拿去给狐狸精,公婆当家,好歹能存下来,便是自己一时管不到,日后也能收到。

可自从三房买地后,她就不这么想了,公婆是不会给外人,会存着,可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呢,二房三房又都是才几亩田地,公婆怕是心里想方设法要贴补两房吧,当初分家时就是,除了田地是按四六分,家里的各样东西都是两房占的多。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