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楼之琮来不救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恭敬不如从命。”做他霍家琮的朋友也是很难得,首先就是别拖后退,他会好好练练这小破孩的。

“那作为朋友我能不能劝你一句,成家立业是正事。”既然是朋友,那劝朋友改邪归正是义不容辞的。

“那就先立业好了,天下未定谈什么成家。”霍家琮拍了拍徒祐的肩膀,“想做大将军就从西北开始好了,西北的情况弄清楚了吗?”

“那是当然。”徒祐做出一个狰狞的表情,“那根萝卜竟然趁着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病危,自称什么□浑台吉,分裂国土挑衅我大顺威严。”

“你说年羹尧?”霍家琮震惊了一下,这名字绝对如雷贯耳啊。雍正时期有名的封疆大吏,在西北大军过得跟土皇帝似的,还有个妹妹年贵妃据说是雍正的真爱,最后真爱一死雍正就用了九十几条大罪给逼得自裁了。

“你也知道年羹尧?”徒祐有些讶异的看向霍家琮,“我一直以为琮琮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天下华人谁不知。霍家琮觉得自己需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历史名人,既然清军没有入关这些人是不是和历史上一样做了名臣。

“只是耳熟,京里不是有个工部侍郎年希尧吗,乔纳森和此人有交情。”霍家琮不知道和乔纳森有交情的郎世宁也是历史名人,他正沉浸在原来自己和历史名人同处一朝的感慨中。

“也是,我记得还是郎世宁介绍的。”徒祐不疑有他,接着把西北的形势一一分析给霍家琮听。

可惜徒祐这是抛媚眼给瞎子看了,霍家琮听着徒祐嗡嗡的声音,却是在想要不要悄悄拿手机合个影什么的,里面说画个合像什么的逊毙了,要不他再录个像。

原谅霍家琮的偶尔抽风吧,模式之前他还是一高中生,正学近现代史,对忽然冒出来的康雍乾三朝名人的好奇心是空前的浓烈。比如年羹尧是不是真的恃才傲物,年希尧是不是真的博闻多才,年妹妹是不是真的倾国倾城。

为活在这个时期的历史名人默哀一下,被霍家琮偷偷摸摸吓到了也是一件奇闻异事不是,说不定就像纪晓岚一样会写出个鬼故事。

☆、第五十七回整装待发

虽然没有人被霍家琮的偷偷摸摸吓到,但是霍家琮却有一种在看鬼故事的即视感。他特地把空间里的书翻了个遍,只要是关于康雍乾三朝的资料都没放过,然后就有一种活在了恐怖片里的感觉。

刚开始出现的施世纶并没有让他有多大的感觉,即使年轻了几十岁对霍家琮来说也就是五皇子瑞亲王的大舅子。可过年的这几天他看到了还是小屁孩的纪昀纪晓岚和刘墉刘罗锅,这种凌乱的感觉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纪晓岚,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竟然还是个走路不稳当说话不连句,刚刚结束抓周没多久还要吃奶的奶娃娃。刘墉刘罗锅也就是刚进学的模样,可能年龄小的缘故,也看不出含胸驼背来。

先来说说活了康雍乾三朝的汉臣,能伺候三个秉性各异的皇帝那绝对是牛人,最主要的是终于不是历史课本上的正面光头,侧面大写q的发型了,这是霍家琮最满意的地方。

其中首推张廷玉。其人才华横溢,为官清廉。历史上因其汉臣的身份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如今是汉人天下正好能把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现在已是吏部尚书兼太子太保。

而且同历史上一样完善了奏折制度。大概是徒久并不注重繁文缛节的缘故,奏折都是简单明了,保密性却不大好,张廷玉作为吏部尚书,为了官员调动保密从而设置了奏折的保密制度。

不过张廷玉虽不像历史上因为汉臣的身份,说什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依旧深谙谨言慎行之道,也因此被选为太子太保。太子跟前的人选确实要慎重,若是像清朝的索额图一样,那太子早晚玩完。

第二个就是岳钟琪,目前任职陕甘总督,正是负责平定西北的人选之一。历史上的三朝武臣巨擘不是说说而已,他一生戎马,平西藏,定青海,抗击新疆准噶尔部的分裂反叛,镇戍边疆,功勋卓著。

徒祐对岳钟琪也是非常推崇,常把岳钟琪的功绩放在嘴边,也是因此生出了扩展疆域做将军的心。至于年羹尧为人张扬,且曾暗中联系过江南甄家,虽然没有明显倾向,但这种二心却是徒祐不喜的。

说起来也不怪年羹尧暗中联系甄家,年羹尧的妹妹在这个时空并没有为妃,而是嫁了姑苏林家。就是林如海同宗不同族的一支,年羹尧生怕妹妹的被甄家迁怒,这才服了软,支持过六皇子。

其实现如今官居一品的太子太傅孙嘉淦,在历史上也是历经三朝的名臣。前人评价初为直臣,其后出将入相,功业赫奕,而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

当然霍家琮对此人完全没有印象,他能找出张廷玉和岳钟琪的资料还是托了课本的福,至于纪晓岚和刘罗锅多半是电视剧的影响。

既然得知了纪晓岚和刘罗锅还是个小屁孩,那么他们两个的父亲就值得说一说了。

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可没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有名,纪容舒原任户部属官,后来跟着当时的四皇子转战刑部,算是永兴帝的心腹之一。不过此人长考据之学,对学问一道刻比做官热忱多了,因此永兴帝用着也放心。

而刘统勋就不一样了,此人是永兴帝即位那一年的进士,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就入了六部中的刑部,同纪容舒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同僚,因其为人正直,能言善谏在刑部可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永兴帝对刘统勋就重视多了,正直的人是一把好枪,是皇帝最好的代言人,因此官运亨通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最值得霍家琮羡慕的是这两对父子都是长寿之人,七八十岁跟玩似的,他前世不到三十岁就gaover了。这辈子他怎么也要活成人瑞不行,如果老了真的行动不变了,他就去安乐死,总之不要受罪就对了。

还有一个人差点被霍家琮给漏了,那就是李卫,雍正的心腹,当然现在应该是永兴帝的心腹。此人虽然寿数不长,那也是历经三朝的能人,目前任职兵部,对西北大军的调动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也是霍家琮关注他的原因之一。

“琮琮,你竟然开始关心朝堂了?”徒祐还以为霍家琮前段时间对他的压制,是在告诉他不喜勾心斗角的朝堂,怎么忽然就对大臣感兴趣了,而且这些人还都是皇帝四哥跟前得用的人。

徒祐不止一次纠正过霍家琮涂鸦的习惯,这些东西万一被人知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了罪责可就大了。

“并没有。”霍家琮看徒祐一脸的疑惑,解释道:“西北不是要开战了,有这些人在,魑魅魍魉也就无所遁形了。”既然想让徒祐不把他当做附属,他自然也要和徒祐组队才行,首要的就是坦诚。

而零零总总的这些消息汇总后,霍家琮更加看清楚了自己所在时空的不同。历史上的罗布藏丹津先是被年羹尧镇压,继而被岳钟琪赶至新疆。现在却是叛乱的时间推迟至年羹尧病危,趁着西北大军不稳才举兵反叛,而后扣留了永兴帝派去的使者常寿,因此开启了两军对峙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青海之战是不可避免的,霍家琮既然应了徒祐,就会支持到底。

“此次领军的是岳钟琪,皇帝四哥封其为振威将军。”徒祐对霍家琮也摆正了心态,不再是值得拉拢的趁手兵器,而是真正的交个朋友。这种体验对徒祐来说是极其新鲜的,没有利益纷争,没有勾心斗角,不是能否利用,而是真正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朋友。

“西宁郡王的罪名确定了吗?”大顺不是半奴隶制的清朝,边疆不稳多事内外勾结,年羹尧病危的消息也传得太快了点。

“有刘大人盯着,跑不了的。”徒祐一想到西宁郡王的小动作,就一阵恶心。

真当罗布藏丹津是好想与的,破了西北防线,成王的还不知道是谁。还敢协助罗布藏丹津扣留常寿,引狼入室的后果不知道西宁郡王能不能承受得起,为什么就不能想北静王一样识时务,好歹能保世代富贵。

“吃里扒外的人就该好好收拾。”霍家琮看徒祐不停的往他手中的纸张上瞄,便将手中的纸揉成一团扔在了火盆里,他知道这种东西还是销毁得好,若是被有心人知道又是一场风波。

徒祐看到霍家琮的动作忍不住说道:“琮琮,你这习惯还是稍微改改的好,百密还有一疏。”

“放心吧,那一疏也不会露出东西去的。”霍家琮没打算改这习惯,写好了往空间一扔谁看得到,销毁也不过是因为徒祐在跟前盯着,空间不能暴露而已。

“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担心什么。”徒祐耸肩,这几年霍家琮整理的东西确实没有泄露。

“你来我家是定下出发的时间了?”自从西北的消息传来后,霍家琮的耳边终于清净了,徒祐整天在皇宫里缠着皇帝要随军。

挺霍家琮这么问,徒祐直叹气,“别提了,母妃硬说我是在添乱,摆明了是拒绝了我的请求。”看他上蹿下跳好玩是吧,连开战的日子都要定下来了,他还没被允许随军。

“怡太妃也是担心你,刀剑无眼的她能不提着心吗?”霍家琮很理解怡太妃的想法,这一不是末世,二夺嫡风波已经落幕,徒祐只需好好享受王爷的尊荣就行,何苦去受征战的罪。

“就像你说得天下未定,我责无旁贷。”虽然京城是歌舞升平,但是边疆却是暗潮涌动,他不光是为了大将军这个目标,更要让大顺像大唐一样让四方来朝。

“那就是准备先斩后奏了?”霍家琮肯定徒祐有这个想法,不过他觉得也该让徒祐吃点苦头,这整天大将军大将军的挂在嘴边,还当大将军是喊出来的啊,那是真刀真枪,身先士卒干出来的。

不过这么一脸期盼的神情是怎么回事,霍家琮手痒的捏了捏徒祐的脸颊,“我觉得我吃罪不起。”真担上个拐带小王爷的罪名,他还是准备好浪迹天涯吧。

“我已经向皇帝四哥报备过了。”徒祐想到皇帝四哥惊讶的神色,一脸的愤愤不平,“皇帝四哥给我拨了五十个侍卫,五十个,我又不是去游玩的。”再加上他的十九个暗卫,怎么看都不像是去打仗的。

“有人担心是好事。”霍家琮沉吟一下,看来皇帝不看好徒祐,这么多的侍卫明摆着是把徒祐看起来了,“侍卫暗卫贵精不贵多,凑上十个就行了。”多了反而施展不开,再说不管是皇帝还是岳钟琪,都不会指望徒祐去上阵杀敌,给这么多人这就是让徒祐去观摩的意思。

“一定要带吗?”徒祐有些不情愿的说道:“人多了碍手碍脚的,这个不准那个不许的,很烦的。”

“你可是王爷,而且是个小王爷。”霍家琮调侃完了便正色道:“徒祐,你这次要做的便是看。”如果连看都看不下去,还是早早的养尊处优的好,这五十个侍卫是皇帝向他打得招呼,务必保证徒祐的安全。

“看?你在开玩笑吧,我连龙战都准备好了。”徒祐对霍家琮的说法嗤之以鼻,“就算做不到生擒敌首,也要杀几个喽啰解气。”

“但愿你到时还有这份勇气。”霍家琮在末世中杀的最多的是丧尸,但人也不是没杀过。杀人的感觉比杀一百个丧尸的感觉都要糟糕,飞溅的血,恐惧不甘的眼神,临死的咒骂都是一场噩梦。

“小看我不是。”徒祐刷的一声抽出了龙战,“既然这样,反正那些人也甩不开了,就按你说的挑十个带走。”还能让皇帝四哥和母妃放心。

“那我们就随着粮草出发吧,你知道押送粮草的人是谁吗?”罗布藏丹津只是个开胃菜而已,真正的大餐是满蒙联军,以及身后的沙俄,那才是真正的恶战。

“是户部郎中李卫。”李卫虽然是父皇留下的臣子,但是此人却是个忠君的,龙椅上是谁就给谁办事,用起来既放心有贴心。

“那就万无一失了。”霍家琮稍稍思索一下就知道皇帝对罗布藏丹津也不耐烦的很,岳钟琪,刘统勋,李卫,这阵仗明显是要把西北一举拿下,反反复复的投降叛乱的确让人心塞,这次就一劳永逸从根上杜绝的好。

“那我这就让壬一去收拾我的行李。”徒祐掰着手指头数着,“盔甲要三套,便于换洗,便服不少于十套,一路磨损肯定很严重,暖炉也要带几个,西北寒风凛凛的,洗漱的器具也要带几套”

“你确定你真的是去打仗的?”霍家琮还以为徒祐是个能吃苦的,结果只能说期望值太高了,他怎么就忘了徒祐还是个十三岁的小少年。

“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我有个好身体,打起仗来才不拖后腿。”徒祐用着有什么不对的神情看着霍家琮,“难道你不准备吗?”

“我觉得那些你都不需要,多准备些干粮才是正事。”霍家琮想象了一下,若真是把徒祐数的那些东西都带上,十个护卫也不够。

盔甲是派不上用场了,让小王爷上战场除非所有人都死光了;便服也算了,小王爷的便服也是绫罗绸缎的,不到西北就磨损完了;还有暖炉,难道要一手龙战一手暖炉,那是舞剑不是杀敌;还有洗漱器具,杀起来谁还管你的脸干不干净,有没有口臭。

“对啊,确实需要带些干粮。”徒祐眼前一亮,“同甘共苦很重要,偶尔打牙祭也是有必要的。”反正有护卫,正好能多带些东西。

现在霍家琮终于确定徒祐想成为大将军,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小王爷的做派不改是没机会做大将军了。也难怪皇帝会直接给五十个侍卫,这就是给徒祐游玩用的。

“我现在觉得你很有必要去一趟西北了。”不上战场永远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扛过去了就是未来的大将军,扛不过去了就是未来悠闲的王爷。

“那我去挑护卫了。”

看着徒祐兴冲冲的背影,霍家琮的指尖冒出一抹幽蓝,这个世界多得是一些比丧尸还不如的人,统统消失好不好?

☆、第五十八回战事猜想

永兴二年的正月,百姓还沉浸在新年的余韵中,户部郎中李卫便已经开始发愁了。自罗布藏丹津犯境至今已经三月有余,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开战没多久就传出病重的消息,现在正在京城里养着。

临阵换将虽是大忌,好在接替的振威将军岳钟琪也是骁勇善战的良将,在排兵布阵上一点也不堕岳武穆的威名。目前已经在西宁东北的郭龙寺大破喇嘛的伏击,正准备开往青海湖北岸的伊克哈尔济,只是这冬日的粮草未免不济,因此押运的重任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当然,李卫发愁的不是这个,而是随军的定郡王一干人。那些侍卫护卫就不说了,急行军也不在话下,但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定郡王的安危。偏定郡王是个快不得慢不得、打不得骂不得、催不得歇不得的大佛,,雪上加霜的是出京不过十来天就躺了。

“李大人,真是对不住了。”徒祐也没想到自己一觉醒来就头重脚轻眼前发黑了,知道是感染了风寒他自己也是着急得很,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是真理,现在的他晕晕乎乎的连爬起来都费劲,随军计划明显泡汤了。

“王爷客气了。”这进不得退不得的状况真个是让李卫头大如斗,不管是王爷还是粮草,出了事都是他的责任,一切也只能寄希望于定郡王是个明理的了。如今听到定郡王的话语,李卫的心弦稍微松了松,起码定郡王是个识大体的,这样他也好做人。

徒祐本来是想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前线的,可现在正是应了霍家琮的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就是再勤习武艺,也改变不了自己那娇养出来的王爷身子,饮食变化,水土不服硬是让他变成了累赘。

不过瞧着李卫眉宇间的担忧,徒祐知道是自己表态的时候了,于是撑起身子半靠在床上,“李大人不必顾忌本王,战事要紧,你这便去安排吧,本王自会像京里递折子的。”

李卫看着半大的定郡王爷皱着一张脸,做出老气横秋的样子,扯了扯嘴角将笑意压了回去。他对那些骄纵跋扈的王孙公子一向是敬而远之,看到眼前的定郡王才知道,真正的贵族是要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就像徒祐与军士吃住同行也不挑剔,让他对定郡王的好感是直线上升,神情也轻松了下来。

“那下官便留下二百兵士以护王爷安危。”李卫计算了一人手,大概还能抽调二百人左右,便提出了建议。其实他押送的不光是粮草,还有一些黄白之物,用于沿途的花费以及粮草的收购,押送银钱的人便可以匀出一部分人来。

“不必了,这样一来反而目标太大。”徒祐可不想自己太引人注目了,临近边陲还是低调一点的好。谁知道有没有混入细作,他的身份就是明晃晃的靶子,不打都对不起反贼。

看李卫欲言又止的样子,徒祐指了指坐在椅子上老僧入定的霍家琮,“本王的伴读说不上以一当百,半百还是可以的。”再加上侍卫和暗卫足够了。

“那本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卫也不客套了,押运粮草的人少了,影响也不好。既然定郡王胸有成竹,军情如火他也就不矫情了。

霍家琮看李卫步履轻松的出了帐篷,一巴掌将徒祐拍在了床上,不是说他能以一当半百吗,那就试试半百人的力道。不过看着徒祐那副弱鸡样的份上,还是轻拿轻放好了,他现在的力道已经可以砸核桃了。

“既是病人,还是少动心眼多休息吧。”看李卫那如释重负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受了多大的恩德。其实霍家琮挺想把空间里的药融在徒祐的药碗里,只是想到古人的体质还是放弃了,万一再引出排斥的反应更糟糕了。

“琮琮,你下手是越来越重了。”徒祐听着外面开拔的嘈杂声,按了按额角,这声音就像锤子一样把他砸的眼冒金星,但是思维却是清晰的过分,这种感觉最是难受不过了,“琮琮去找个客栈,我们好好休整一下。”

“祐祐你是越来越不把自己当外人了。”霍家琮听着徒祐颐指气使的声音,轻笑一声,“好吧,生病的人最大,你想要什么样子的客栈。”

徒祐闻言瞪圆了眼睛,原来生病还有这种福利啊,不自觉的就带上了娇气,“要住得好,吃得好,用得好,服务好的。”在马背上被颠了个半残不说,还被风寒击倒,不好好补偿一下自己也太说不过去了。

“真是没吃过苦的小王爷啊,这要是行军打仗得带多少后勤人员呐。”霍家琮长长的叹息一声,想着徒祐能撑到现在已经是进步了,将军之路还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吧。

“琮琮你的嘴巴越来越毒了。”徒祐撇嘴,这么明显的嘲讽当他听不出来吗?只是养病当然要好的环境才行,这四面漏风的帐篷就是病人的催命符。

“这叫善意的提醒,吃得苦中苦,方为大将军。”霍家琮自然不会照徒祐说的去做,衣食住行自有是个护卫去办,他只用负责揠苗助长,不是,负责鞭策。

“可是我觉得自己光吃苦了,将军之路还好远。”生病的人最脆弱,徒祐简直都要自我厌弃了。一直想着霍家琮还比他小一岁,骑马倍棒,身体倍强,生存能力更是甩了他几条街。

“真是有自知之明。”一个王爷有了大将军的本事,那下场可好不到哪里去,典型的代表就是清朝的大将军王胤禵,被亲哥哥发配去守陵了。

“我不想和你说话了。”徒祐被霍家琮的话气的手抖,拉被子的动作放慢了二十倍不止,一副受气包的模样。

“那你休息吧,本来还想和你说说前线的战事,看来你是没兴趣了。”自从自从徒祐软磨硬泡的向皇帝报备了西北之行后,霍家琮也从中知道了不少西北的势力划分,这十来天他结合前线的战报以及行军路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别啊,我就想听这个。”徒祐这几天的遭遇可把出发前的雄心壮志生生磨去了一层,正需要契机激发呢。

“那也得等你好得差不多了再说,病了就不要用脑子了,省的变成傻子。”霍家琮的猜想还不成熟,他需要更多的事实来验证。

“那好吧,作为好朋友你一定不能藏私。”徒祐说着打了个呵欠睡去了。

大概是大顺上下皆是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只把罗布藏丹津的反叛和以前的犯境看成了一样,而他作为这个世界的旁观者结合了所有的端倪,由此发现了此次战事的蹊跷之处。

明朝时期的瓦剌和鞑靼之间的战乱频繁,直到达延汗和其孙俺答汗时期,才出现过相对统一的时期,于是以鞑靼为东蒙古和以瓦剌为西蒙古的格局基本形成。

明末顺初之际,西部蒙古瓦剌便分成了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一六三四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即位,对外扩张疆土,并在一六三八年在博克塞里建成自己的都城,一□□零年,制定了《卫拉特法典》,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至于卫拉特这个名字的来由,起码也有千年了,历史上蒙古民族就是由“草原百姓”尼鲁温蒙古和“林中百姓”卫拉特两个基本部分构成的,也就是现在说的东部蒙古和西部蒙古。而准噶尔汗国的汗王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第六子,杀兄袭为台吉并出兵擒获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攻破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还杀了兄长留下三个儿子中的一个。

若是按清史来说,噶尔丹接下来就是侵犯清朝边疆,然后康熙亲征噶尔丹。不过在大顺的历史上,噶尔丹没有那个空闲来扰乱边境,而是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来了一场政治争夺。策妄阿拉布坦为彻底击败噶尔丹,上书熙和帝寻求合作,熙和帝便默许了西宁王的支援,于是在一六九八年策妄阿拉布坦成为了准噶尔大汗。

而西宁王在此合作中尝到了甜头,对策妄阿拉布坦的野心视而不见。因着年羹尧没有像清史上来个恃宠而骄,功高盖主什么的,抚远大将军坐的是相当稳当,也因此发现了罗布藏丹津反叛也是西宁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缘故。要说策妄阿拉布坦不知情那是骗人的,罗布藏丹津所在的和硕特部就是瓦剌分散的一部,同准噶尔一样属于西蒙古,这么一来就说得通了。

这是一次试探。霍家琮给这次的罗布藏丹津反叛下了最终定义,这便是霍家琮对此次战事的猜想。

“试探?”徒祐这一觉就睡到了客栈,被叫醒喝了碗药后,便听到了霍家琮与众不同的观点,浓烈的兴趣是喷涌而出,双眼更是闪闪发亮,趴在在软绵绵的床铺上满是兴奋。。

因着年羹尧的病重,整个西北交由岳钟琪全权负责,虽偶有失策但大体上送出的俱是捷报,因此徒祐的心情由一开始的兴奋道现在的习以为常。好吧,其实徒祐就是躺的有些无聊了,再躺下去说不定都生出蘑菇了,猛然听到霍家琮这个新奇的说法,可不就来了精神嘛。

“你觉得策妄阿拉布坦是个什么样的人?”霍家琮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准噶尔汗国,心中冷笑一声。

“你说的是现任的准噶尔汗王?”徒祐沉思了半晌,找出四个字来,“心狠手辣,比起噶尔丹来不遑多让。”

听七叔说过策妄阿拉布坦上书熙和帝寻求合作,其中的一个理由是噶尔丹勾结了沙俄。大顺的宗旨通俗的说就是你搞内战可以,你来我往的让你知道老大的厉害,乖乖的臣服就有肉吃,但是勾结外敌就是找死,不打个你满脸桃花开,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所以说,策妄阿拉布坦才是幕后推手。”霍家琮在地图上画出罗布藏丹津败退的路线,“这明显就是拐着弯的往准噶尔去了。”他敢保证罗布藏丹津是仗着有靠山,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境。

“岂有此理。”徒祐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路线,“果然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如果没有父皇的鼎力相助,策妄阿拉布坦早就被噶尔丹联合沙俄埋骨大漠了,如今翅膀硬了竟然想飞到中原称王称霸了。

“中原地大物博,不仅国内有人觊觎,就是国外也是虎视眈眈呐。”霍家琮指了指地图上的沙俄,“这个也是不得不提防的。”如果不是这张地图没有倭国,他绝对会接着点下去。

“准噶尔和沙俄的关系挺紧张的,他们两个应该不会串通一气吧。”徒祐随着霍家琮手指划过的地方噤了声。

霍家琮知道准噶尔汗国在同沙俄抗争中建立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两方的互市贸易,互通有无也是很正常的,兵器情报也再次之列。至于满蒙联合的蒙古一部便是东蒙古,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科尔沁部,如今满蒙已经互换了不少公主了,日益壮大的联军真是磨刀霍霍向大顺。

“果然是群狼环伺。”徒祐想到朝中大臣粉饰太平的话语,眉头皱出了一座小山峰,“看来我需要提醒皇帝四哥看好东平王了,若是西宁王一样的人还是趁早换了吧。”

霍家琮看徒祐的模样心里满意一笑,中原受儒家文化熏陶了几千年,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仁义道德,这是霍家琮最烦的一种行事准则。孔子作为大儒还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你和豺狼虎豹谈仁义道德,这纯粹是扯淡,做不到以杀止杀,也要以暴制暴才行。

“罗布藏丹津不难打,难打的是策妄阿拉布坦。”霍家琮的印象中有清一朝都没有安宁过,不是内讧就是外敌,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算安稳下来,然后没过一百年就末世了,真是糟心的回忆。

不过此时的霍家琮还不知道若是按历史的时间段来算,策妄阿拉布坦也没几年好活了,接任的噶尔丹策零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勾结沙俄多次犯扰周边地区,严重破坏了西北地区的安宁,危害国家的统一。

“策妄阿拉布坦不足畏惧,他的牙齿已经松落了。”徒祐虽然不知道历史上噶尔丹策零的反叛,但是不妨碍他知道准噶尔汗国也是处在权力交接的时期,因为策妄阿拉布坦已经老了。

霍家琮闻言愣了一下,仔细换算了一下时间,果然策妄阿拉布坦是个老人了,那就应该是他的儿子了,“那我们要注意的就是噶尔丹策零了。”

“如此看来,准噶尔及满蒙和沙俄早就勾缠到一起了。”徒祐裹着被子在西北和东北上来回指点,“振远将军曾飞鸽传书说满清似乎要割让了一部分土地给沙俄,看来就是为了合作事宜了。”

“割让土地?”霍家琮看着广袤的东北,难道尼布楚条约会再现吗?记得初中历史老师义愤填膺的说过尼布楚条约,说这个条约根本不能算是平等的条约,雅克萨之战明明是清军大胜,最后却是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尼布楚部分土地让给了俄国。

“心里很堵吧,为了入主中原不惜引狼入室,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他们能记载自己的文明可都是托了中原文化的福,现在倒好。”徒祐不愿入朝参政的原因就在于朝堂上都是满嘴仁义道德的文臣,仁义道德若是真能有教化之功,也就不会有连年的战事了。他宁愿不做什么大将军,没有这个职位才好呢,那时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

“确实很难受。”霍家琮对古代史还是有印象的,大唐的造就的灿烂文明给周边的国家带去了多少好处,可惜到了后世被周边的小国倒打一耙。抢了传统习俗还不够,还要抢历史名人,抢完精神文明抢国土,还好末世来了,小国死光光了。至于怎么死的,不就是自然丧尸加人为丧尸嘛,这也算是他喜欢末世的一个方面。

徒祐听着霍家琮语气中的悲哀,本来是想说些安慰的话,没想到看见的却是霍家琮透着疯狂的眼神,一时间有些吓到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还是壬一端来的晚膳打破了这沉重的氛围。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我们先吃饭吧。”徒祐干笑一声,认识霍家琮几年了,从来没有见过霍家琮这副神情,顿时气弱了。

霍家琮将思绪从末世中拉了回来,他不过是想到了那些端着友人的架子逃难到中国的外国人,一时间有些控制不住而已,看到香喷喷的饭菜立马就正常了。

“你吃些清淡的就行,就这碗粥吧,其他的不能吃。”霍家琮将清粥放到徒祐的跟前,然后将托盘整个拉到了自己的跟前。

“是不能多吃。”徒祐据理力争,他睡了那么长的时间,快饿扁了。

“好吧,再给你一个馒头吧。”霍家琮大方的分了徒祐一个馒头。

“配菜,配菜,没有配菜怎么吃馒头。”徒祐直勾勾的盯着托盘里的肉。

“这个简单。”霍家琮将馒头掰开,给里面塞了几片牛肉。靠近西北的地方也是以牛羊肉为主的,在中原杀牛的手续可是很麻烦的。

徒祐目瞪口呆的看着手中的馒头夹牛肉,这种简单粗暴的吃食霍家琮是从哪里看来的,连筷子都省了,“琮琮,就这么吃吗?”。

“那你还想怎么吃,赶紧吃,吃完了写折子,你这拖后腿的未来将军。”霍家琮没理会徒祐别扭的心情,他还要完善一下腹稿,让这些人的狼子野心大白于天下。

徒祐捏了捏手中的馒头,啊呜咬了一口,琮琮说得对,这时候还讲究什么,正事要紧。这些人既然敢内外勾结沆瀣一气,就等着大顺的报复吧。

☆、第59章战前琐事

待徒祐痊愈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二月,此时的岳钟琪已经兵分三路在伊克哈尔济和罗布藏丹津的军队打起来了,之前年羹尧定下的军事部署对岳钟琪的节节胜利起了不小的作用,而岳钟琪上书的战略也得到了永兴帝的支持。

“乘春草未生,以精兵五千,马万匹,乘敌不备远程奇袭。岳钟琪的战略比年羹尧说的乘四月草青时,四路并进合攻青海的作战方案好。”徒祐到达西宁的时候,最激烈的郭隆寺战役已经结束,让徒祐扼腕不已。

所以说岳钟琪成为三朝元老是有原因的。霍家琮此时对罗布藏丹津已经失去了兴趣,他更重视的是准噶尔汗国的动态,不过眼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和硕特部的稳定问题。

“祐祐,岳钟琪现在到哪里了?”霍家琮展开地图,在上面标注了岳钟琪收复的地方。

“已经过了哈喇河畔,直取柴达木了。”徒祐笑眯眯的看着坐在角落里的小孩,“喂,你会说汉话吗?”看那小孩连头也不抬,心中了然。

“这小孩是活佛?”霍家琮和徒祐一到西宁,就接手了这个章嘉二世罗赖毕多尔吉。霍家琮对活佛这种制度完全不清楚,要说有印象的就是乾隆时期的金本巴瓶掣签制,好像是西藏活佛转世的册封办法,这青海也有吗?

“是啊,他们都信奉藏传佛教,这小孩是塔尔寺的章嘉。”徒祐对这些也不是很懂,绞尽脑汁才从记忆中扒拉出章嘉的含义,“全称好像是章嘉呼图克图,也称为章嘉活佛,是藏传佛教内蒙古地区最高活佛。是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呼图克图为蒙语“圣者”,其母寺就是郭隆寺。”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知道。”霍家琮看徒祐皱巴着一张脸,摊了摊手,“你还是给这小孩找个去处吧。”什么活佛霍家琮完全不感冒。后世的活佛出唱片、开跑车、还谈恋爱,整个一花花公子的派头。

第11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