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苍茫云海间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知道了。”赫昌漫不经心地回答。

她要的是赢得这场战争,洗刷千晖族百年来所受的耻辱。这些埋藏在她心中已久的愤怒与仇恨时刻鞭笞着她的灵魂,令她始终牢记这一点。

这便是她纵容军队对沿途村落进行洗劫的缘由,有时候她还会参与这种屠杀,见证那些原本生活在安详平静之中的人们在绝望中发出的尖叫声。那些充满恐惧的眼神,无一不抚慰了她蠢蠢欲动的复仇之心。但是还远远不够,她还需要更多。

赫昌沉默地把目光转向地图上更为遥远的恒州,她知道那里就是代国皇室的所在地。长安,这座三百年前西戎未曾攻破的都城。这次她要用敌人的鲜血浇满这座城池,将那些高高在上的皇族吊死在宫门外,让这些代国人永世为奴,西戎将成为这世间最大的王国,永远,永远。

毕述睁开眼睛,大祭司掀开帐门,在巫师的指引下从外面进来。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她咄咄逼人道,“和王庭联合,为她们提供粮草?你知道这要耗费金帐多少的税收吗?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输赢都没有定论,毕述,老师把权力交到你的手中,并不是让你这样胡来的!”

毕述静静地听她说完,大祭司怒气冲冲地坐在炭火盆边,却听见黑暗中传来一点轻微的响声。

她警觉道:“谁在那里!”

黑暗中爬出来一个人,怯生生地跪在毕述脚边,大祭司这才看清楚这人的相貌,那是个瘦小的女孩,穿着月白色的袍子,她脖子上挂着一串绿石,那碧绿的颜色让大祭司心里有些不舒服,在昏暗的火光中像是淬毒的蛇牙,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恶意。

毕述摸了摸她的额头,女孩从困顿的睡意中回过神来,靠着她的膝盖睁开眼睛。

大祭司看见她琥珀色的眸子,清澈的像雪山上融化的流水,惊疑不定道:“这是谁?”

“阿月来。”毕述如此说道,“她就是阿月来。”

大祭司顿时觉得荒谬,冷哼一声道:“天眼都没有开,哪里来的阿月来?”

毕述低下头去看着女孩,孩子的眼睛里清晰的透出一种天真的依恋,毕述冰蓝色的眼眸轻轻一动,回答道:“我说她是,她就是。”

她似笑非笑看着大祭司,道:“这不是你们一直期望的吗?”

大祭司呵斥道:“什么我们一直期望的?你到底在胡说些什么!”

她原本是大法师的弟子,后来被法师送去做祭司,如今不出意外,法师退下后本该由她接手这个职位。但自从鸣沙湖祭神礼上法师身体不适回金帐修养后,她再也没有接到过任何消息,这怎能不让她着急。

毕述不过是个年轻人,一直在法师的庇护下成长,大祭司向来是看不上她的。只不过碍于法师面子,对她虽然尊敬,但心中暗藏不屑,她自始自终认为自己才是金帐未来的主人。

毕述注视着她焦躁的神色,手上轻轻抚摸着女孩的额头,她淡淡道:“你说呢?”

“什么我说?”大祭司猛然站起,突然觉得头晕目眩,踉跄几步坐回原位。

“那些把戏还没玩厌吗?什么神使阿月来,在你心中这些都是假的。不过你掌管天眼多年,肯定非常享受这种掌控的快感吧?”

大祭司心道不好,她轻视毕述太久,却万万没想到要在这里栽个跟头。

毕述自言自语道:“王庭打仗,金帐传教,以后代国都要侍奉我们的神。王庭所过之处,庙宇也会跟着建立。”

她从台阶上走下,带起一串清脆的响声,大祭司渐觉全身酸软,但神志尚存留着几分清醒,她看到那女孩脖颈间系着一个青铜做的颈圈,圈上锁着细长的链子,链子的尽头就在毕述的手中,那响声就是在她走动中发出的。

跪在地上的女孩顺从地站起来,像一只小羊,被她牵着。

毕述走到大祭司面前,道:“你想做金帐的主人?不,你还没有那个资格。”

她说完就从帐篷里出去了,留下大祭司一人躺在地毯上。

大祭司惊疑不定地看着她离开的方向,心下松了口气。她本以为毕述会杀了自己,没想到她竟然放任自己不管。

没过多久帐门又被掀开,大祭司看着门外站着几个皮肤黝黑的女人,她们木然地看着她,然后慢慢向她走来。

她知道那些是金帐中最为低贱的奴隶,当这些人的手触碰到她的身体时,她大喊道:“滚开,你们这些肮脏下贱的——”

她还没说完,就被其中一个强行掰开了嘴,冰冷的铁器塞进她的嘴巴里,使她再也合不拢嘴。

大祭司额头冒出一层细汗,瞳孔因恐惧而紧缩,她用尽全力喊出声,但只化作含糊不清的嘶吼。

那些奴隶漠然地看着她,她们所有人都是这样被剪断了舌头,再也说不出话来。舌头是罪恶的源头,恶毒甜蜜、狡诈欺骗的话语都是从这里出来。侍奉神的人,怎么能开口说话呢?

大祭司后背被冷汗浸shi,她无力地挣扎着,柔软温暖的舌碰到一个冰冷散发着血腥味的东西,一滴汗从她鼻梁上滑落——

手指上鲜红颜料异常明显,毕述坐在大法师床边,扯了扯手中的铁链,道:“过来,阿月来。”

女孩乖乖跪了过来,法师艰难的转过头,只看见女孩乌黑的发顶。

“站起来,让老师看看你。”毕述说。

女孩站起来,琥珀色的眼睛好奇地注视着床上的人,法师凝视她片刻,道:“倒是很像。”

毕述道:“像谁?”

法师咳了几声,道:“像那个代国人。”

“像她?”毕述失笑,掰开女孩的嘴巴,法师看清她口中颤动的半截舌头,目光极其不可思议。

“你怎能找一个废人!”

“能熬过折舌之刑的孩子可不多见,”毕述若有所指,“比一些人强多了。”

老人痛苦的喘息道:“阿月来是神侍”

毕述沉默片刻,道:“都是假的。”

她重复了一遍,握紧了手中的铁链,往日那些烂熟于心的经文浮现在脑海中,原来神并不在这个世界,那她所侍奉,所信仰的,究竟是什么呢?

她突然记起那个人说的话,在被灌下樾见草前,她仰起头看着她,明明她才是弱势的一方,但毕述却觉得无法直视她的眼睛。她说:“信仰都是虚伪的谎言,这世上并无神灵,我不会是阿月来,永远也不会是。”

“没关系,人可以造一个,神也可以造出新的。”毕述捏揉着手指间的颜料,自言自语般道:“等你的故土上立满了王庭的旗帜,神的国也随之降临,你们都是将是祂的奴仆,为祂生,也为祂死。”

窗外落下一阵细密的秋雨,将皇宫笼罩在朦胧的水雾中,宫殿隐没在茫茫水色中,像是一卷古画般清雅动人。

随着战局事态越来越严重,六部已经连轴转个不停,所有人都在试图挽回日渐倾坍的局面,但这却如同人在泥沼中般,越是挣扎,越是下陷的厉害。

这日朝会上众臣面色凝重,太女楚晙立在玉阶下,宫女敲响玉钟,用圆润的嗓音唱道:“陛下到——”

多日不见的女帝突然上朝了,众人已经习惯太女和内阁连政开朝会,却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女帝竟然回到朝堂来了。

虽然很多人对皇帝不是很满意,但是如今事态危急,的确是需要一个能出面主持政务的人。但相比较与喜怒不定的女帝,还是太女包容性更强些。

一时间有奏折要呈上的大臣有些迟疑了,在太女手下可以直抒胸臆,不过现在换了女帝,恐怕这奏折中的东西,还是要好好掂量掂量。

大殿中地面金砖倒映出人影,女帝一身赤色朝服,缓缓从偏殿而出。

众臣跪拜,口称万岁。无人注意到女帝僵硬的神情,一旁的宫女呈上一卷玉轴。

大臣们跪地不动,女帝沙哑的嗓音响起,随着字句的吐出,首列的严明华不顾礼仪,震惊的抬起了头。

这竟然是份罪己诏!

在代国历史上,除了三百年前差点破国的光越帝,也不过是在朝臣的威逼下仓促写就,还没有哪位帝王在朝堂之上宣读罪己诏,毕竟这种东西不过是写写了事,到时候在太庙一烧也就罢了。

诸位大臣听着女帝一字一顿读者罪己诏,痛陈自己所犯下的罪责,心中都无比震惊。

有些老臣更是被感动的涕泪横流,头磕在地上,发出呜咽声。

但更多臣子却明白,女帝在朝堂宣读罪己诏的事情很快就会传遍长安,身为堂堂帝王,怎能将罪责公布于众,痛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在代国历史上,皇帝颁布此诏都是退位的预兆。

女帝读完这份诏书,跪在地上,无比沉重道:“朕即位多年,德行有失,行事不当,致使居宁关为外敌所迫——”

她摘下帝冕,放在地上,帝冕上的玉珠和金砖地面接触,发出清脆的响声。大殿中所有人都跪了下来,连大气都不敢出。

女帝脱下朝服,穿着素色衣袍从大臣中间穿过,走进茫茫细雨中。

这举动对众臣来说如同山塌地陷,太女率先身起,吩咐宫人收了衣冠,道:“母皇近来忧思国事,神志略有不清,诸位大人请起。”

大臣们起身,很明显感觉到大殿中的气氛变了。

“如今尚在忧患之中,朝会照常举行。”太女神色如常道,视线扫过众人,好似对一切都了然在心,“兵部尚书,呈递云州最新的军报吧。”

楚晙下朝后回到重华宫,刘甄早已等候在殿外,见着她道:“殿下,大理寺卿请见,奴婢已经将人请到偏殿了,您可要见她?”

楚晙道:“请她过来吧。”

没过多久,大理寺卿海墨进来拜见道:“臣参见太女殿下。”

“可是楚昫又出了什么事情?”

海墨道:“正是。前日废王家眷要探监,但是被诏狱的人给拦在外头了。他们便上大理寺闹腾了番,要见废王一面。”

楚晙握住掌心,温言安抚道:“让大人为难了,只是母皇那里有些”

她话没说完,但海墨哪里能不明白呢?废王楚昫早就不在大理寺的诏狱中了,定然是女帝将她囚禁在宫室之中,毕竟还是亲女儿,虽然被贬为庶人,还是不忍心见她去诏狱中吃苦头的。

海墨不过是要个安心的答案,她道:“多谢殿下,臣回去回绝了废王家眷就是。”

海墨只猜到楚昫被囚在深宫,但万万想不到,她就在太女所居的重华宫里。

楚晙倒也没为难她,只是将她关着,派了几个哑奴看守。重华宫空着的宫殿很多,也不乏一些关押人的暴室。

是以,当她见到楚昫时,楚昫披头散发地坐在床上,四肢被人用布条束起,以防止她自残和伤人。

楚昫瘦了几圈,眼珠突兀,定定地看着楚晙。

楚晙道:“二姐,许久不见了。”

楚昫牙关发出咯吱声,半晌才道:“你是你。”

她叽里咕噜说着什么,而后爆发出难听的大笑声,癫狂道:“你要死啦!你死到临头了!楚晙,你的好日子完了!”

她的声音又低了下来,小声道:“等她们回来,等她们回来”

楚晙目光扫过她的脸,道:“别装神弄鬼了,我知道你没疯。能把消息从我这宫中递出去,也算是一件本事了。”

她倒了一杯茶,润了润嗓子。楚昫见状眼珠一转,突然就恢复了正常:“四妹当真是厉害。”

“不装了?”楚晙淡淡道,“那就好好说事情。”

“说什么?”楚昫嘿嘿一笑,道:“如今居宁关破了,真是没想到老大还有这种本事,临死前还要坑一把人,她多年糊涂,最后也没多高明。不过这步棋倒是走的妙极!”

楚晙道:“你既然对大姐如此想念,不如一同去与她作伴如何?”

楚昫哈哈一笑,道:“你敢杀我?你不敢杀我的!你那些事情都在我的手上,你敢杀了我,满朝大臣都会知道你不过是个杂种!”她唾了一口,轻蔑的看着楚晙。

“倒也有些意思,”楚晙蓦然笑了,轻轻放下茶盏,“二姐有时候把分位看的如此重要,怎么不学学三姐,知道自己轻重多少,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

楚昫的眼中划过怨毒,脸上满是y霾,她勉强平静下来,道:“你那个小情人呢?”她故意用一种轻慢的语气说道:“她想必已经是恨透了你吧?”

言罢,她紧紧盯着楚晙,想从她脸上看出什么破绽来,没想到楚晙只是笑了笑,召来宫人撤了茶盏,用一种奇异的眼神打量着她,缓缓道:“黔驴技穷,尽用些歪门邪道的手段。”

她不再去理会楚昫,径自出了房门,回到正殿中。

她在殿中沉思片刻,召来宫中胡灈问道:“西戎人放出话来,道出使西戎的使团已经叛了,刑部要如何处置?”

胡灈道:“怕是要颁布缉拿行文,困其家人,待战后再论。”

楚晙手中朱笔一顿,沾染上袖口,她搁下笔道:“与刑部说一声,这里面有个人若是抓到了,务必提来见我。”

她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加盖玉印,折起来递给胡灈。胡灈不敢拖拉,出了门就去了刑部。

只是她还未出重华宫,就碰见了谢祺。

她是识得谢祺的,知道这位也算是太女身边的老人了,便道:“谢大人。”

谢祺笑道:“胡大人多礼了,这般匆匆,是要去哪里?”

胡灈道:“殿下吩咐了些事情,我正要去刑部一趟。”

谢祺便道:“那就不多说了,胡大人请便。”

胡灈走的匆忙,谢祺看着她的背影心道,这也是个油盐不进的角色。

她们虽同在重华宫为官,虽然礼让,但彼此还是属于竞争关系。胡灈此人也是聪明,在楚晙身边侍奉,但从不多言外事。

她心中思量着,却突然看见地上落了张纸,便觉得胡灈此人也不是那么谨慎小心了,她见四下无人,捡起纸展开一看。她眼皮一跳,熟悉的三个字映入眼帘。

竟然又是这个李清平。

谢祺将纸收入袖中,若有所思般踏入宫门。

第123章对岸

山峦如聚,苍穹辽阔而遥远,北风呼号而过,待云雾散开些许后,方可见略阳山高大巍峨,如波涛层层相叠,瑰丽奇俏。山颠之上,暗红色的岩体突兀狰狞,仅有一些杂草生长,更显得无比荒凉。

这山上几乎无路可言,一行人走在乱石之中,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壁,下面便是云雾缭绕的深谷,故需得格外小心,稍有不慎,便如那脚边的碎石一般,坠入万丈深渊,永不复存了。

这样行了近三日,才顺着前人留下的古道到了略阳山的边缘。绕山而下,顺着古栈道前行。这残破的栈道已经不知是何年何月建造的,以木板为道,原木为架,铺就了一条悬在峭壁边缘的险道。这栈道窄小非常,加之多年不曾修缮,有些地方木板早已缺失,人踩在上面微微低头,便可瞧见脚下起伏的山雾。

首领打头,在这栈道上开路。她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让清平跟在身后,而吴盈则在清平后面,她两个下属在队伍的末尾,一行人走在这摇摇晃晃的栈道上,加之山间风大,仿若踏云而行,满目皆是如刀削的山体,山雾淡去的地方露出峥嵘的山脉,令人不由心惊胆战,不敢大意。

随着越走越下,渐渐可闻浩大的水声,其势如雷鸣狮吼,激流翻滚,震耳欲聋。原来那深谷中涌起的雾气正是这湍急水流击打在山壁上而成,缥缈水汽氤氲在众人眼前,这栈道仿佛也要到了尽头,首领道:“就要到了,前面就是吊桥。”

她话音才落,就传来扑通一声,清平微微侧头,却见身后吴盈面色苍白,轻声道:“别回头,走。”

哗啦啦的声响从她身后响起,木头断裂的声音是如此的清晰,这栈道年久失修,又加之水汽浸染,早已腐朽不堪,上面看起来如同寻常,其实内里根本经不起踩踏,前头三人过了以后,后头就已经开始掉落水中了。

首领回头看去,那木板已有大半断裂,掉进脚下急浪中。那名仅存的手下面色惨白,站在破碎的栈道边,方才她身后的同伴掉落下去之时,她根本来不及够到那人。但她什么也来不及说,只能跟着首领继续走。

或许是折损了一个下属的缘故,气氛略有些沉重,但这一路走来,首领不知损失了多少人手,她贯经生死,这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清平目中微颤,这凄山苦水间不知葬送了多少人的性命,为名或利,百年前商贩暗修此道,正是为了钱财而来。她踏着百年前古人经行的路而走,迎面水汽沾shi了眼睫,仿佛在沧桑的岁月中苦苦寻觅,而过往那些心情,都随着激荡的水流消失的无影无迹。一时间她竟记不得自己究竟是谁,为何在此。

水汽越来越浓,几乎看不见脚下的路,等到了终于出了栈道,便觉得脚下发软,心神恍惚不已。只不过一个转弯,便从朦胧的水雾中脱身而出,眼前全然是新的景象。此时已是黄昏,只见残阳如血,红日西坠,山间层林尽染,红叶凌霜,仿佛重彩泼墨绚烂无比,正是秋意盎然之际。待到那吊桥前,众人才知之前的危险都算不得什么,只见一座长桥连接峡谷两岸,悬于山谷之上,在晚风中轻轻摇晃,桥下便是湍急的水流。夕阳下树影婆娑,山林间渐渐暗了下来。两岸皆是险峻陡崖,这木桥也不知牢不牢固,在风中摇摆不停,发出涩耳的兹啦声。

吊桥的承受力肯定有限,四人绝不能一起通过。首领思索一会,对着下属道:“你先上去探探路。”

下属手脚发软,方才同伴失足落入山崖的情形还在她眼前挥之不去,但首领眼光狠厉地盯着她,她脚下打着颤,扶着绳索刚要上去,首领又道:“算了,你下来。”

她转身对着清平上下打量,忽而笑了笑,道:“倒是能沉住心气,那古栈道下来还如此镇定,不如便由你去吧?如何?”

清平看着她身后的长桥,对岸便是云州境内。只要进了此地,再往回走,就一定能回到安平郡。这本是她所盼望的,但不知为何,此时她却有些迟疑了。

回去又能做什么呢?难道真跟着吴盈一起回到长安,指正楚晙种种不实之言?如今居宁关已破,西戎大军长驱直入,她们不过离开王庭数日,局势已然尽数翻转,云州究竟会面临怎样的局面,任谁人都说不清。这一切都是她心中所不敢触碰的东西,而在此刻,正如这座摇摇欲坠的吊桥,踏上去随时可能落入深谷之中,但若是侥幸到达对岸,未必就是归途。如此说来,还不如落入谷中,无知人无知事。她眼中山色已暝,渐渐看不清桥下汹涌的河水,周遭景象在夕日没入群山后模糊成几淡的笔画,唯独这座吊桥,却在她眼中越来越清晰。

不过短短几个念头过去,她只是想了一会,天色便已经晦暗不堪,首领看她不应答,以为她是不愿,当下抽出弯刀,y沉地催促道:“还磨蹭什么!快些上去!”

清平才踏上去,就觉得脚下有些不稳当,那锁链冷硬非常,颤个不停,她手将将握住,却被人扯了回来。

吴盈额角一跳,稳了稳心神,道:“玉统领,若是让她先过去了,万一她动了什么手脚可怎么办?”

首领道:“桥是ji,ng铁制成,凭她怕是伤不了这锁链一分一毫。”

吴盈却咄咄逼人道:“若是让她跑了呢?你我此番遭遇岂不是白费了?”

她这话不无道理,首领便对那下属道:“那还需劳烦你了。”

那女子道不敢,虽然心中不愿,但碍于首领凶名,不得不上了木桥。首领注视着她的背影,吴盈微不可察地松了一口气,松开的手心尽是冷汗,被山风一吹,便觉得全身发寒。正当首领全神贯注盯着那吊桥上越走越远的下属,吴盈突然感觉手被人拉了一下,那触感很轻,她几乎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没忍住侧了侧脸,见清平也正看着自己,像是早就在等了似的。

她的面容在将晚的天色中不甚分明,削瘦的轮廓显出几分疲惫来,吴盈心中重重一跳,继而握紧了手。

首领见那下属终是过了桥,便让清平上去,桥在两山之间,夜晚山风吹来,将锁链吹的哗啦做响。这桥并不算难走,比起方才曲折的古栈道来说已经好上许多了。晚上看不清脚下的山谷有多深,倒也不那么让人害怕。唯独激流汹涌,水声如雷,掩盖了加快的心跳声,等到人过了桥,她在原地缓了好一会才缓过来。

既然前两人安然无恙,首领便让吴盈也过来了。她自然是最后一个才到达岸上,此时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林子中昏暗一片,已不便再赶路,加之一路跋涉,众人皆是身心疲惫,就寻了地方勉强歇息了一晚。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清平睡的迷迷糊糊中听见有些人念着诗句,依稀间还以为自己是在贺州的学堂晨读,读书声朗朗传来,她在浑噩之中跟着一字一句念了起来,却又听见有人道:“清平?快醒醒”

清平睁开眼睛,看见是吴盈,刚想说些什么,却看到她身后首领正漫不经心的扫过来,一把发力推开吴盈。吴盈并无防备,被她一下推倒在落叶上,清平不等她开口,率先道:“不必你装好人,吴大人,我们之间无甚情谊可言,你这番惺惺作态又是为何?”

吴盈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怒道:“真是狗眼不识好人心!”言罢气愤地爬起来,拍了拍身上落叶枯枝,自去火堆边取了干粮吃。

清平发觉首领不曾起疑,便打量起周围来。这片林子又密又大,落叶积了不知多少,人踩上去只觉得松软。云州鲜少有这样的树林,她想起昨日的惊心动魄,想起当时匆匆一瞥,这山谷呈半环状,以环抱之势使得水汽不易蒸发,加之河流不断流过,这才促使了这片树林的生长。她从前在云州州城广元见过地形堪舆图,云州河流较少,大部分河流都是沧澜河支流,其中以阾枫郡分布最多,植被也比其他二郡更广,更加复杂多样。她心中便有了大概,此地必然离阾枫郡不远。

她们身上带着的干粮不多,随意分吃了一些,首领让几人寻了枯枝,边走边在地上探路。这林子看起来无边无际,谁也不知道厚厚的枯叶层中会有什么东西,为了以防叶层下有沼泽虫蛇,她率先开路。但树木茂密,遮天蔽日,几乎看不到天空,这种情况更是无从分辨方向。饶是首领经验无数,也在这树林中迷了方向。她年少时在草原上浪迹多年,能识星辨向,此技在树林中几乎无用,因为此地不比草原夜晚明朗,林中雾气浓重,瞧不见星斗分野,如何去断定方向?

树林中并无人迹,似乎很久没有商队踏足了。但其中树木稀疏之处,却隐约显出一条小路的踪迹。几人沿着这路走了一天一夜,终于走出了这片树林。淡薄的秋阳落在清平身上,早已褪去了原有的温暖,在寒冷的风中只剩一点微弱的日光。

清平这才发觉她们是在一处山上,远处云雾缭绕,好像能看到平坦广袤的土地一角。天空y云渐起,聚而不散,清平在云州住了几年,知道这是入冬的预兆。再过几日,就将迎来一场大雪。

第30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