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夜征远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重生之夜征远江作者:鬼味面团子

第4节

温江无语,只好学着某人道:“你可高看了我,我也只是略知一二,略知一二而已。”

四目相对,最终还是温江硬着头皮上了。

喝茶讲究心境,而今天在场的三人,一个心中急切,一个怀有目的,一个茫然无知,凑在一起,便是附庸风雅。

将茶杯托于掌心,青色如玉,红汤似霞,沁人心脾,饮入一口,略带一丝苦味,茶入肺腑,却又觉唇齿甘回。

茶烟袅袅,香气弥漫,令人心境淡然,回味无穷。

“好茶!好!真的是太好了!”余怀生连叹三声:“虽然还有些许瑕疵,但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上品了。小七,你果然没让我失望!”

“能得你这三声好,总算也没让我失望。”温江淡笑道:“你不知道,就为制这一丁点,耗费了我多少材料,你给我的那些个好的,都在里面了,还糟践了不少,我哥天天在一旁盯着我,心疼的不行。”不忘笑话一番于同。

于同挠挠头:“也不是那个意思,就,就是怕你万一没得了心里又不好受。”

温江眨眨眼:“我就随口一说,哥是怎么想的,我能不明白。”

于同嘿嘿一笑。

余怀生瞪他一眼:“只要能得这好物,全扔里面了我也不可惜,真是个没见识的!”

“我就是个庄稼人,没见识也没啥不好意思的,你是个读过书的,自然厉害,若是小七弄得不好不对,想必你也怪不到他头上。”事关自家弟弟,于同反应迅速的回击道。

余怀生眼瞪得老圆:“你居然还会跟我耍心眼了?!看着老实巴交的,原来,原来——”

“好了好了,你两就别斗嘴了。”温江赶忙劝阻道:“言归正传,既然怀生也觉得好,那这件事我就全权交给你去办了,跟韩家那里,都由你去讲,我暂时还不想出面。”

余怀生正色道:“你放心,这事交给我,一定给你办妥了,不过我先跟你说啊,韩家毕竟是商贾之家,韩叔的人品我能给你打保证,可一旦扯到利字上——”

“商人重利,我懂,毕竟将来出力最多的还是韩家,我也没打算就靠这个就能立刻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只是钻点蝇头小利而已,只要你那位韩叔能守住这个方子,别回头出了啥事转眼就把我给提溜出来我就阿弥陀佛了。”

“这一点是自然的,行,回头我就去韩家一趟,那你两现在是准备在县里在逛一会儿,还是就回去了?”

温江本来还想跟他说说他的另一个主意,但见余怀生一副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韩家的样子也就没开口,心里道,不急,先看看所谓的韩家到底是怎样的家世人品再谈其他吧。

便道:“那你先去忙吧,我跟我哥自己逛会儿就回去。”

“行,那我就不送你们了。”

“好。”

于同看着余怀生疾步离开的背影,担心的道:“小七,你真的信那个韩家么?”

虽然口袋空空,但并不妨碍温江逛街的心情,听见于同的疑问,温江秀气的眉毛一扬:“哥,你为什么不问我信不信余怀生?”

“呃,哥虽然人不聪明,但却觉得余怀生不是个坏人。小七难道不是这样想的吗,我觉得小七跟他处的很好。”于同才不想说每次看小七说啥余怀生都能接上话的感觉让自己这个做兄长的嫉妒了呢。

“噗。”温江笑出声:“哥其实一点也不笨啊,不过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人总是会吃亏的,聪明人的做法是,吃一次亏,以后都让别人亏。哥你说我说的对不?”

“小七说的对!”弟控的于同立刻赞同的点头。

反正于建业和于同是真心待他好的,其他人的亏,吃一次也就不算什么了。

万里晴空,天蓝云淡,温江眉眼一弯,好日子,终于要开始啦!

第十九章

临近傍晚时,突然开始刮风,还在地里干活的人抬头一看,天已经阴下来,树叶被狂风哗啦啦的吹落,乌云黑压压一片在头顶。

“要下雨啦!”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还在地里干活的人们顿时纷纷忙碌起来,手忙脚乱的收拾好农具,都赶快从地里上来,往家里跑回去。

谢征身上的伤口开始愈合,这两天已经可以下地了,在屋子里听到外面枝条抽打的声音便走到屋门口站定,就见一个人正背对着他坐在屋檐下。

于建业和于同此刻在清溪河那边,前两天他们把屋顶草草翻新了下,至少不会屋外小雨屋里大雨了,温江闲来无事,见要下雨,感受着潮湿的空气,心境骤然开朗,于是搬来一把之前让于同照着他说的样子编的竹椅坐在檐下看雨。

茶叶的事情余怀生已经全部交给了韩家,他没有入股,而是选择了把制作方法卖给对方,一次性买断,他知道这将是个暴利,但因为温江并不打算后期也跟韩家牵扯不断,于是只将这个方子卖了五百两,给了余怀生一百两的中间费,余怀生一开始有些迟疑,但温江直言他以后若是有什么需要找韩家的还要让余怀生帮忙,而且万一韩家因为茶叶的事起了什么年头,也是希望余怀生能帮他从中周旋一二,只是后面这半句他并没有说的很清楚,但他觉得,到时候若真的有事,余怀生是一定会出手相助的,然而他也不是想要把两个人的关系算的如此清楚,只是认为这一百两是余怀生赢得的而已。没想到居然看到余怀生红了脸也算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四百两他保证自己不会在将方子卖给别人,也不会自己制作了拿去卖,但也跟韩家签订了约定,如果茶市将来出现同种类的茶,查证后不是温江所为,也不能找温江的麻烦。总之就是茶叶的事以后跟温江毫无关系。不过温江自己私下里自己做来喝韩家就管不着了。

这笔钱他没有瞒着于建业和于同,那两人见到银票和兑换的零散银子时的表情,温江想起来还觉得心酸又好笑,于建业坚持让温江自己保管,并说将来要是他自己挣了钱也不必告诉他们,想怎么用都凭温江自己做决定,他们绝不会干涉。于建业说的斩钉截铁,但温江心里明白,对方并不是想要跟他划清界限,只是单纯的不想占他便宜,温江也不与他多说,反正于建业说了凭他自己做决定,那么,他想要建房子也好,想要置地也罢,总之他只要跟他们在一起生活其他的都无所谓。

而现在这四百两的首要作用,便是要建新房子。

至于第二嘛,温江坐在小竹椅上双手撑着下巴望着已经在天地之间织出一道雨幕的院子安静的思考着。

谢征就是在此刻站在他身后的。

倾盆大雨将小小院落隔绝成了一个孤寂的世界,不一会儿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于建业和于同匆匆赶了回来,远处山峰青翠欲滴,雨水哗啦啦响个不停,像是要将这个天地洗刷干净,被两个高大身形一左一右守护在中间的少年,青色衣衫的背影像是一株即将在暴雨后破土而出的青涩竹笋,单薄却坚韧。

“这雨要下很久呢。”温江开口。

于同正将蓑衣和斗笠收好,于建业在一旁老神在在:“又得下个三五天,好在稻谷还没收到,不然就百忙一场了。”

“这大概就是老话说的庄户人种地,种在人收在天了吧。”谢征也在一旁淡淡接过话道。

剩下三人都诧异的盯着他。

“怎么?”

“我以为谢老弟是个读书人哈哈,没想到还懂咱们庄稼人的事。”于建业玩笑道。

说起来谢征二十出头,比于建业不过小了十几岁,算是同辈人,然而他又只比于同和温江大不到十岁,所以称呼起来稍显尴尬,最后温江拍板,于建业喊谢老弟,于同和温江称他谢大哥,反正不是亲戚,所以各喊各的,并不冲突。

谢征微笑道:“于大哥谬赞,小弟也只是进过几年族中学堂而已,算不得正经读书人。少时在家也曾帮家里人做过农活。”

“还未曾问过,谢老弟是哪里人?”

于建业话一出口,温江顿时眼眸一亮,这几日他忙着弄茶,以及给里正和邹大夫送金银花,顺带想新的吃食,也有照顾谢征,但两个人倒也没怎么正经说上话。

几天这样一得闲,初见时那点旖旎的心思渐渐又起来了。此刻一听于建业发问,便忍不住竖起耳朵悄悄往于建业身边将椅子挪了挪。

于建业自然是没注意到,而谢征,低垂了眼眸,缓缓勾起唇角。“小弟是江宁华黎人士。”

“江宁啊,那里跟咱们南川省府岳宾挨着呢,只是不知华黎是何地方,我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省府了哈哈哈。”于建业低头正好对上温江闪闪发亮的眼眸,拍拍他的脑袋:“等我们得空了,姨夫也带小七去那里逛逛可好?”

温江笑:“好哒!”

“待小弟解决家中琐碎之事,定会邀请于大哥,阿同和小七前去小住,只希望到时候于大哥千万不要推辞。”

于建业大笑道:“谢老弟相邀,我们是一定会去的。”又道:“以前若不是担心小七的身体,我本来是打算带着这两孩子去外面转转的。”

温江将头转向谢征:“谢大哥,华黎也是一座县城吗?”于建业跟于同去了屋里换衣服,温江从旁边又搬来一把竹椅:“坐,谢大哥。”

“谢谢。”谢征在温江身旁坐下,淡淡一笑:“华黎是一座山,我从小就在那里长大的。所以我们都称自己是华黎人。”

温江兴趣被勾起:“我们?那里人很多吗?”

“唔,华黎人有几千,但常年住在山里的不过一二百人。”

“听起来好像是还有分部的样子哈哈。”

谢征一愣:“什么分部?”

“哦没,我乱讲的。”温江打着哈哈,转而感慨道:“我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苍桐县城了,有生之年,希望能够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谢征笑:“你还这么小,将来总有机会的。”

“谢大哥一定去过很多地方吧?”温江心里直觉谢征不是外表那般无害,满身书生气,眼中却藏有万里穹空。

余怀生从韩家回来时除了带给他买卖契约的银票还带回了一套上好的万州天晴瓷,与他自己那一套应该出自同一人之手,不会送给温江这套茶具上面绘地是山川河流,温江只看了一眼便爱不释手。拿回家之后于建业还特意叮嘱笨手笨脚的于同平日里小心不要碰坏了,见温江不在意的直接拿来用,还有些犹犹豫豫的样子,倒让温江好笑地劝解了一番,东西再好,不物尽其用才是浪费。

比如此时——雨中品茶,另有一番风味。

谢征在华黎多年,自认过的也算锦衣玉食,但总觉得不如这短短几日在这百里之外的小小清溪村里来的悠然自在。

捧着一杯香茗,少年眉眼温润,怡然自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任平生。”谢征愣了愣,口中喃喃重复着这一句,在看向少年的神色略微有些复杂,片刻,又淡淡一笑:“能写出这样词的人,应当是个极其豁达之人。”

温江这才发现自己走神将苏轼大大的定风波给念了出来,歪着头看着谢征,却是狡黠一笑:“你为何不问我是谁所做?”

谢征笑着摇头:“我若是那七老八十读了一辈子书的人,恐怕才会在意这词是何人所做,然而谢某实在是个粗人,只觉得这词里意境十分贴合现下的心情,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能读懂的才是知己。”温江突然站起来,指着远处山峰:“看,彩虹!”

谢征多年混迹江湖,纷纷扰扰,俗事缠身,然而今天这片刻安宁,竟恍惚过了半世之久。

雨后初晴,光风霁月。

第二十章

眼看即将到冬天,古时候的冬季可比现在难熬多了,尤其是于家这四面漏风的土房子。温江来的时候正是夏天,尚有瓦片遮阳,再忍耐下处处蚊子咬也就过去了,然而他实在无法想象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季自己该如何熬过去,于是建新房的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必须要尽快落实。

温江找了一天跟于建业和于同提起,两个人也觉得建房一事迫在眉睫,其实要是他们两个人倒也无所谓,但不舍得让侄子/弟弟跟着他们受苦,再说前些日子他们用猎物换了不少银钱,家里最近日常所用都是用的温江所挣,所以听温江跟他们提起建房的事情,于建业便直言建房子的花销都由他出。温江倒是觉得没什么不一样的,反正不管谁的钱,都是给这个家里用的。于是温江便开开心心的跟于建业和于同商量起建房子的事宜。他毕竟是现代人,脑中装有不少房屋图样,但是光有设计没用,还要考虑现下的建筑水平和材料,清溪村的村民建房,都是就地取材,多是土坯房,稍有余粮的不过是加一些青砖,房屋间数多一些。温江在村里转悠了一圈,也没看到其他材质的房子。心里倒是有了计量。

建房子首先要有地,于家位于山脚之下,旁边只有温婆婆一家里的较近,但也在十几米之外了,而另外一边则是一片荒草丛生之地,但仍然算作清溪村的地,所以要占用做地基的话还是需要去跟里正买下来的。于是温江便拿着包好的金银花和桂花茶,还有前几天终于泡好可以吃的洋姜去了里正家里。

到的时候正赶上里正坐在院子里抽烟,里正家的在一边缝补衣衫,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里正家的把衣服举到嘴边咬断了线头:“前两天我出门,正听到金婆子在说温家小七。”

“恩。”

将衣服叠好,里正家的见自家老头还是那个姿势坐在那里,根本没看自己,不由得凑了过去道:“你说这人啊,真是好多事都想不到。以前大家都背地里说小七克人,父母早早去了,唯一还惦记他的外公外婆也没能等到他成年,最后就剩下这两父子,可一个男人带两个半大小子,家里又没啥进项,在加上小七那身病,日子过的多苦啊,于小子十六了都没人上门说亲,人人都瞧不上他们,可你看现在,小七身子好了,家里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啧啧,我前两天听人说,他们商量着要盖新房子了,不声不响的。”

里正在石桌上磕了磕烟灰:“还说啥了?”

“说是小七好像到县里去卖了啥好东西,得了不少银钱呢,就不知道是啥好东西,不过我那天在门口看到小七从下面走过去,瞧着跟以前可不大一样了,那脸色红扑扑的,看着可精神了。见到人都主动上前打招呼。”里正家的呵呵一笑又道:“金婆子还说,之前有天在路上撞见温家老二媳妇,可是好一通没给她脸,果然是不一样了啊,气的郭月莲脸都青了,回家之后没多久就有人听到温家院子里传来叫骂声,一听就是温氏的,呵呵,现在估计是悔的肠子都青了吧。”里正家的跟丛家外婆关系不错,一直就看不上温氏那种小家子气,现在有机会看她的笑话,自然是十分乐意,再者,小七身体好了,她在心里也为他高兴。

里正抽了两口烟没说哈,里正家的忍不住又道:“诶老头子,你说,小七他爹娘是不是真的给他留了啥好东西啊。”

“胡说个啥!”里正一瞪眼,呵斥道:“温家能给他爹啥好的。”

里正家的缩了回去,讪讪道:“也是,虽然丛家外婆心疼阿岚,不过有陈氏那个女人在,我看她也不敢给阿岚什么好的,唉。”

两个人正说着话就听到院子大门被人敲响,里正家的忙放下手里的衣服起身去开门。

“诶,是小七啊。”

“舅婆好。”温江提着几包东西站在门口笑嘻嘻的打招呼。

里正家的眉开眼笑:“哎,好好,快进来好孩子。”

温江跟在她身后走进院子里,就见到里正坐在那,走到跟前站定:“里正舅公。”

“叫什么里正舅公,刚才我不是听见你喊舅婆吗。”里正瞪他道。

温江嘿嘿一笑:“舅公。”

其实按理说应该是表舅公,表舅婆,不过温江为了拉近关系,便自动把那个‘表’字去掉了,果然里正是高兴的。

“恩,你找我做啥。”里正是个有点严肃的人,也不喜欢绕弯子,便直接问道。

温江点点头,先把手里提的几大包东西放在桌子上:“许久没来看望舅公舅婆,一点心意,舅公舅婆别见怪。”

“哎呀你这娃,想来就来嘛,还拿什么东西,难道你不拿东西,舅婆就不让你进门不成。”嘴上虽然这样说,里正家的还是为温江的懂事而开心不已。

倒是里正哼了一声:“你有心了,是个好娃。”却并没有去看桌上的东西只是道:“说吧,啥事。”

“嘿嘿,那我就说啦。”温江在他示意下在对面的石凳上桌下:“我家的现在的房子舅公也是知道的,年纪都快比我大了,不是这里漏风就是那里漏雨的,眼看着冬天就到了,也该修整修整,但是真要修吧,那要修的地方可就多了去了,所以我们商量了下,不如干脆重新建新房好了。”

“那你们是要把旧房推了重新建?”里正家的在一边问道。

温江摇摇头:“冬天就要到了,要是推了重新建时间太久了,我怕赶不及,所以想在旁边建,这样万一没赶上也有地方先住着。”

里正家的奇道:“你们那,哪里还有地方啊?”

温江没回答只是看着里正,里正听他那么一说心里就明白了:“你要买地?”

“买地?!”里正家的惊叫出声。

里正瞪了她一眼才看向温江:“想买哪块地?你要知道,建房有建房的地,你家那里能建房的就是东边山脚下那片,但那里我记得还有一块村里能用的耕地,如果你要买最好把那个地一起买下来,不然将来别人不好种。”

温江就是为了这个来的,那块耕地虽然并不算很大,但毕竟是在他人名下,要是变更的话必须要来找里正去县里过一遍文书才可以,于家两父子在村里的情况有点尴尬,与温家的关系因丛慧的病逝也彻底断了,所以跟清溪村有关系的其实还要属温江,只是他的境地比于氏父子也没好上多少,好在清溪村的里正在村子里名望地位很高,为人也公允,且对温江也算从小看到大,又有温江外公留下的几分情面,他家小儿子跟于建业也是称兄道弟的,所以温江才直接来找他。

“舅公说的话我明白,其实我今天来就是为了那块地。”温江乖巧地应道:“我若是没记错的话,那地的主人我还应该叫她一声姑婆才是。我记得没错吧?”

里正上下打量他一眼,温江笑眯眯的端直着身子坐在那里,毫不避讳他的目光,里正点点头:“你记性还很好。”他顿了顿,才有些迟疑地开口:“江小子。”

温江听他语气带上点严肃,便也收敛了笑,面色认真起来。

“按理说,我跟你外公交情好,又是长辈,你找上来让我帮点忙,能做的,我会尽力。不过,我毕竟是村里的里正,清溪村的人我都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呵呵,你也别紧张,我不是要推脱。”

“舅公放心,外公小时候常对我说您跟他交情好,还开玩笑的跟我讲过外公小时候跟您去山里玩,结果忘记了时间,直到家里人上山来找才发现,为了怕被家人责罚,非要到对方家里去睡呢。”

里正听他提起旧事也咧嘴笑起来:“你外公还记得呢,哼,当初还不是他说在山里看到了好东西非要拉着我去找,结果一路就顾着疯跑了,到头来也没看到他说的那个好东西,到害得我连着挑了三天水,他倒好,第二天还来笑话我,这个老东西……”转眼又看到温江,叹了口气:“你这双眼睛倒是跟你外公长得像。”里正家的也插嘴道:“我也觉得是像,简直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温江弯了下眉。

里正抽了口烟道:“行了,我也不说别的了,你要那块地,我可以帮你去跟人说,我这里想跟你说的是,你这位姑婆家里日子过的有些清苦,但这一家人都是好的,你现在,我是知道的,比起当初强多了,我也不是要占你的便宜,说是你有点富余就要你怎么样,只是希望谈好后,能松点就松点,他们家啊,也不容易。江小子……”

第二十一章

“我明白,您放心,我不会多想,姑婆以前对我爹娘都不错,这些我心里都有数。”温江正色道。

里正这才缓和了脸色,赞道:“我就知道你这娃是个懂事的。”

“多谢里正爷爷称赞。我在这里先谢谢您了。”温江笑道。

“你这性子可比以前好多了,不错不错。”

温江又跟里正闲聊了几句才离开,待门关上后,里正家的便把温江带来的东西一一打开看了,看到桂花茶的时候还惊呼一声:“哟,江小子果然是发达了,出手这样大方。”

里正斜眼瞧了一眼那两包东西,淡淡道:“这才刚开始呢。”眼角却带着点笑意,恩,不错,心道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又替老友高兴,那老东西有个好外孙,起身拍拍衣服。

“你干嘛去?”里正家的问道。

“去一趟温四家。”回头见他家的还在那里举着桂花茶闻,眉心微蹙道:“你以后在村里,别再跟温家那婆子还有其他人说于家父子还有江小子的事了,听到了吗?”

里正家的怔了怔,见自家老头子板着脸,忙道:“放心吧,我也懒得理会她们的。”

“恩。”里正点了下头,出门去了。

里正出马,办事效率可比如今的zhengfu部门强太多了,刚过午后,就来告诉温江,对方同意卖地,而且只要了十两银子,其实那块地是一块好地,就是面积太小,若是修作自家屋子后院种菜自然是最好的,可惜温四家里的很远,只为那么一小块地来回跑费时又费力,但要是在那里建房又拿不出银子,现在有人肯买,便算是了解他们一件心事,而且温江爹娘与他们家关系不错,温姑婆便答应的十分爽快,又觉得地虽好,却小,即使听说了于家父子和温江如今过的早已不是当初那般凄凉,外面传的沸沸扬扬,说是家里现在白花花银子放满一箱子,她却直接跟自家人道,银子再多也是人家有本事,若是想要,便要自己去挣,才是真的,才能用的安心。但她也不是那种充面子的人,最后要了一两银子,不多不少,就是这个价。

温江心里明白,他之前看过另一块地方,也有这样一块地,面积是大了一些,地没有这样好,听对方私下里开口就要五十两温江当时直接冷笑一声,什么话也没说掉头就走了。

现在温江家里要一两,他也觉得对方确实是个实在人,所以第二日跟着里正一起去县里更名后,还特地去了一趟家里,送了一些自己做的小点心和一点金银花茶,温姑婆乐呵呵的接到了手里,连连称赞他年纪小小,为人处事都很妥帖,又说道他爹娘,抹了一阵子眼泪,却只字未提温江奶奶,温江愈发觉得这家人值得相交。

在里正和温四家的配合下,很快就办完手续,温江又顺道从镇上买了纸笔回来,然后用了天画出了一个概念设计图出来,又跟于建业于同商量后便着手请人来建房。

他跟村里的人都不太熟,于建业父子因着身份尴尬平日里几乎也不怎么跟村里人打招呼,后来还是找了里正家的丛飞,让他帮忙看看都请哪些人。

丛飞自然是拍着胸脯保证把这件事办得妥妥的,他是真的替自己兄弟高兴,觉得村里有些人对于建业实在是太过刻薄,但村子里总是有那种嘴碎的人,你也不可能真的因为别人说了几句不好听的就怎么样,所以虽然有时正好被丛飞遇到了会当面说回去,可挡不住人家私底下说,丛飞又是里正的儿子,有时候有些事也不好出面。于建业自己倒是不在乎,反正不喜欢的人和事不理会就是,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绝不会任人欺负自家人。

丛飞找了平常跟于建业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几个人,又挑了一些比较中立的人家,这里面自然是把温贵河一家和丛家人给直接踢掉了。只是他不想给自家兄弟添堵,架不住有的人要自己上赶着来讨人嫌。

这一日,于建业和于同带着人去山里给温江找合适的木材,剩下温江和谢征在家。

谢征最近气色看起来好多了,身体应该恢复的差不多了,温江去镇上的时候买过不少书回来,只说想让谢征在时教他认字,这里用的是繁体字,温江有些字拿不准,他暂时倒也没有对谢征有什么特别的念头,只是顺从本心的想要跟对方多亲近亲近而已,谢征也从未表现出过不耐,每一次温江询问都十分认真仔细的为他讲解,还会跟他说许多自己遇到的趣事和外面的世界,温江那种想要出去走一走的念头也愈发的清晰起来。

“谢大哥,你中午有什么想吃的吗?姨夫和哥他们大概中午不会回来了,就咱两吃午饭。”温江刚听谢征讲了他一个吃货属性的朋友,便想起这茬来。

谢征合上摊开在膝盖上的书:“你前日里做的那道什么土匪猪肝,我觉得还不错,不知道麻烦不?”

温江立刻笑呵呵地应下:“谢大哥喜欢吃啊,那个很简单的,这会儿正好我去东头王叔家里瞧瞧他还有剩的猪肝不。”别看谢征外表一副温文尔雅的书生气,没想到口味这样重,温江第一次瞧他连连下筷到那盘猪肝上时,还吓了一跳呢。

“我同你一道去吧。”谢征说着便起身,顺手在温江头顶摸了下把温江弄的一怔。“头发翘起来了。”他含笑解释道。

温江摸着他手掌抚过的发,面颊滚烫。

因着这样一出,所以温江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远处气势汹汹朝他而来的人,倒是谢征抬眼望去,那份冲天恶意离得十几米远也能感觉到,挑一挑眉,看着小老太太那张刻薄的脸和上来就举起的手,对对方的身份也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想来便是温江曾随口提到的温家老太太。

“你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白养你这么大了!!!好啊!现在长本事了,有钱了,就不认得人了啊!你这个不孝的!”温老太太早些时候压根想不起还有这么个孙子,又不曾养在身边,原本就没啥感情,再者本来就不喜欢老大那一家子,所以自从温江被于建业接到自己家里后,她就直接把人抛到脑后去了。

可谁曾想这个最不讨她喜欢的孙子偏偏没有如她所想那般过的凄惨可怜,反而越过越红火,转眼间连新房子都建上了。被小郭氏和那多嘴之人在耳边这么一挑拨,当即就觉得浑身气都不顺起来,在她看来,温江过得不好,那自然与她无关,但要是温江有钱了,那些钱怎么能不拿来孝敬自己这个亲奶奶?!如今不说主动上门来孝敬自己,居然还把钱花在外人身上,这在她看来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从来只有她不喜儿孙的,哪有做小辈的敢不把她放在眼里!

果然是个没教养的白眼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