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章 粟浪翻时说丰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50章

赤炎部的酋长,与他的儿子们到了。

仆骨颉利发,在朔丹有个很帅气的尊号,牧龙。

因为他们部族培育顶尖的马被叫做天山龙驹。

但现在……敢用?

听说乌隼部和白霫部被烧成灰扬了。

你们谁想去随一个,可别带上老子。

叮嘱完了,又怕自己说吐噜嘴了,把说惯了的牧龙颉利发反复念叨着仆骨仆骨。

做了充分想象,已经把大唐皇帝想象成了三头六臂、牛头马面、怒目圆睁模样的仆骨颉利发,面圣的时候反倒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别说什么天家气派、威风凛凛,他是个人啊!

让仆骨颉利发有些意外的是,这位陛下比他懂养马,今天召见他们也不是为了恐吓,而是沟通养马心得的。

这可好,聊着聊着,仆骨颉利发也就没有那么惶恐了。

“陛下,您是说要迁马场?”

换做平时,迁马场这件事,一定会使赤炎部的儿郎怒发冲冠,拿出马鞭、铁枪、砍刀冲出去就拼了。

可现在……

没人想当乌隼部、白霫部的随礼。

“自,自然没有问题,我们赤炎部听候陛下差遣。”

除去恐惧以外,仆骨颉利发也被李唯在养马一道上的专业折服了。

赤炎部的价值观就是马。

驯得了烈马、养得出好马的,在族中便受人尊敬。

陛下肯定能养得出好马,这点毋庸置疑。

而又瞧着陛下那健硕高大的身姿,嗯……驯什么烈马都不成问题。

不仅是仆骨颉利发,就连跟着他一同走过场的八个儿子们,也都不觉得陛下此举哪里触及到了他们的底线。

陛下说的可太深奥了,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读过了书,回去能跟那些桀骜小子们显摆显摆了。

说牧草。

要换成紫花苜蓿,用它来代替野生的材料。

紫花苜蓿耐旱、且是补马身子的好东西,战马吃了它,就像是人吃了肉和禽卵。

嚯!那马儿可不是能长得更加高大魁梧了?

还考虑了冬天牧草稀缺的问题,说要种植可以快速生长的冷季牧草黑麦草。

黑麦草是什么他们不知道,但光听着名字,就觉得它了不起。

同时,就连土地一直种植牧草行不行这件事,也有了法子。

这两者轮换着种,把梗埋了,就能提高土地的肥力。

这就好比是母马顺产一样的事啊!

混着吃的饲料也拟了配方,粟米、黑豆、大麦、芝麻。

芝麻是精贵的东西,但战马也同样精贵。

陛下说按照体重比例放心喂,饲料朝廷给出,他们只需要配合养马、劳作,什么都不用操心。

草料如何储存,也不用他们操心。

青贮、压制成干草,这些陛下都会派人来教他们,也会帮他们把地方都建好。

本以为是来听训斥的,结果倒是学了一肚子的知识。

知道吗,马也是要吃盐的。

盐、骨粉、草木灰混合

请收藏:m.qibaxs10.cc ', '')('压制,供马匹舔食,这是马的养生之道。

马也吃大蒜。

大蒜在大唐是味中药,能够帮马驱除肚子里的虫。

马果真通人性,瞧瞧这吃的、住的,就知道了。

最后就是马场了。

他们不抗拒迁走的原因除了因为大唐武力骇人,还是陛下愿意以德服人。

陛下说改良后的马场更适合马儿奔驰,且能锻炼马的冲刺耐力,并减少蹄子和腿的伤病。

马厩要换成碎石灰岩地面,倾斜排水沟防止积水,减少蹄部疾病。

这仔细想想,就觉得陛下说的有道理。

人的脚搁水里泡着,也容易烂,更何况是比人还贵的马。

同时,草场要格外设计出沙地跑道,这能训练马蹄耐力,训练以后最好用温水冲洗,让马气血通畅。

大唐不愧是天府之国,这一桩桩讲究的,让他们心生佩服。

怪不得人家军队那么强,马从小待遇不一样,上了战场那可不是高下立判?

可陛下也当真大气,这样的秘法,他不藏,他就放心的交给我们。

这是信任吧。

能利索的杀掉乌隼部、白霫部的陛下,指定不屑于跟他们玩心眼子。

陛下这样对他们,他们赤炎部肯定也要真心相报。

……

人都是不经念叨。

念叨着,赤炎部来了,而不过三日袁绍成也来了。

去带队接应的是王清规。

还带了民兵两百人。

民兵这么多倒也不全是做护卫的,他都有别的活儿,绘制舆图、丈量尺寸什么的。

这不难,大礼堂都教,学会了、考过了、能拿一个上甲优的考评,都争先恐后的学。

优等能换老了东西了,就不说能换良籍、军籍了,还能预约砖瓦房,安排相亲,预约在大礼堂包办成婚登记落户……

如今大唐人多了,身上不揣几个优,干什么都要慢人一步,不好不好。

但大唐的机会很多,就算真慢了,也不用灰心。

大礼堂又张贴了告示:

昊天大道要开始铺了,象征着革命的蒸汽要升起了。

他们其实不大明白,但串联窑的热气天天冒个不停,这革命蒸汽一定是个更了不得的东西。

……

袁绍成一行人这一路走的不容易。

天寒地冻是一回事,但更多的是,邙沟人多为老弱,实在是经不住连轴转的赶路。

尤其,在临近雁门关的时候,袁贺生的妻子白笙还被号出了已经身怀三个月的身孕。

不足百号人,一路快不得又慢不得,路上病死了八个,终于是出了雁门关。

刚出雁门关不过半日,袁绍成远远的就瞧见了大唐旌旗。

一个硕大的唐字飘荡在晴空中,让袁绍成甚至有些陌生。

从他记事起,大家说的便说的是大周、武周,就算提起大唐说的也是过去乱世的事情。

可不对啊……

越往边关走,路人挂在嘴边的,便是犹记往昔贞观朝……

贞观乱世有什么可回忆

请收藏:m.qibaxs10.cc ', '')('的?

……不,不对。

这一刻以往在大理寺翻阅过卷宗的记忆涌上心头。

酷吏肆意杀人、百姓求告无门、李唐宗室遭到追杀、李唐旧臣屠戮殆尽、战火延绵北方不平、吐蕃不定……

无论怎么比,乱世都是当下,而非过去的贞观吧……

大周不是终结了什么乱世,它好像才是乱世的开端。

可为什么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他这一刻才反应过来。

‘尔之生路,在雁门关外北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