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章 飞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说了那么一大通,最后留在村民脑袋里的,就最后一句话。

等等,你是说我们每天都能吃上肉和菜?

你是说,我们家里头只要有三个人去干活儿,一家人都能顿顿吃上饭?

你是说谁家里头媳妇怀孕了,谁有五岁以下的小儿,还会有什么药膳补身子?!

这年头男耕女织,谁家里不是至少两个年轻人带个还能下地的爹一块儿忙活?

这下好了,被收走的鸡鸭、瓶瓶罐罐一下子就不心疼了。

走吧,赶紧走吧,诶呀妈呀,平时求爷爷告奶奶的让你多下几个蛋,你不听。

如今啊……爷爷不求你了,爱咋咋,赶紧滚。

但他们没想到,这拿走的破烂,竟然还能换回来金子。

天使说,这些安排都是李唐皇帝写在圣旨里头的,他们一定要严苛的执行下去,不会贪墨分毫。

天使根据公道的市价,折算成了铜币,又换成了粮票,发了回来。

这粮票好啊,可以抵税,家里没有粮的时候,

请收藏:m.qibaxs10.cc ', '')('拿去官府换也好使。

而且,就他们这几个破烂,能换几个铜板大家心里都有数,而一张粮票可以换五斗米,他们五松村每家都是三张粮票打底。

还真是……大手笔。

不过他们也有些卑劣的担心。

就是……李唐皇帝要是打输了,那这粮票不就烂在手里了。

虽然他们不希望李唐皇帝输,李唐皇帝多好啊……

但没想到,这个问题,天使竟然也会回答他们。

这些粮票,在他们唐军大部队离开太原以前,都兑成粮食给他们。

三十天以后,地里也种上了,御赐的种田新法和肥也留下,负责指导的民兵每村都有三人,也不怕抓瞎。

就算你们担心有个万一,至少今年的收成在,无论怎么样皇帝都会确保、不让他的子民饿肚子、担惊受怕。

至少,咱们修了水渠,以后种田用水都方便了。

甚至还有了更好的屋舍,连带着热炕也准备上了。

说这些的时候,内侍们都尽可能的想着王富贵那张臭脸,他们不能笑啊,笑出声就不够威严了。

你能想象吗,咱们陛下,输伪周?

反正这么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他们想象不到。

只是总不好对百姓开炮展示一下吧?

陛下说,晋阳土地寸土寸金,轻易不要放跑的干活。

嗯……可惜可惜。

但听完这些感动的一塌糊涂,从来都没奢望过贵族老爷在乎他们,这下子忽然被皇帝保护起来的百姓,却是一提起这件事,就会酸一次鼻子。

若不是伪周毁了贞观盛世,若不是女帝昏聩无道,李唯上哪里找这么好的对照组。

爱你老妈。

县里的改革,动的利益多了,闹事的反倒是多了。

起哄的、自己服毒的、意欲下毒的……

这一刻,那些在大礼堂听过几节课的民兵,脑子里都不由得闪过一个词——以史为鉴。

照着镜子办事就是快哈……

世家子们瞧着老实,没生出什么祸端,实际上是已经在自家长辈的带领下开始研究新版本了。

果然,与农耕改革推进平行的七日后,裴家、温家率先交出作业:

——青壮下乡耕地,妇女养桑织布,老叟讲书《论闪电战》

谁也别小瞧了谁。

只觉得脑子都灵光不少的裴懿,见自己家族还是领先一筹后,稳稳地松了口气。

这泼天的富贵,可算是抓住了。

至于说先前舍去的家财……

瞧着新帝的手笔,对无知百姓都能如此,来日还少得了他们的?

怕是端看他们世家子,能做到哪一步,是否能豁得出去,支持他鬼斧神工一般的改革吧。

李唯的耳目遍地,短短一日,训练有素的内侍策马,带着圣旨就到了。

先是裴家。

【朕膺昊天之眷命,承宗庙之重寄。咨尔裴懿之女裴氏,毓秀高门,禀训华胄。幼娴礼则,长备柔嘉。婉嫕有班姬之德,容华具卫女之姿

请收藏:m.qibaxs10.cc ', '')('。是用稽古彝典,册为德妃,主椒闱之懿范。

尔其克勤夙夜,虔奉中宫。佐内治以宣和,翊坤仪而表式。尚懋柔规之誉,永绥介福之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德妃。

如今开国便是德妃,日后只要不作死、不想死,裴氏女作为第二位入帝王后宫的妃子,论资排辈也该被升到贵妃。

唐朝的正经后宫制度口诀很好记:一后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四夫人以贵淑德贤排序,虽说都是正一品,但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就要讲究个次序。

所以四夫人以贵妃为首。

得此圣旨,裴家无一不狂喜。

这和当初大公主空手套白狼,连吃带拿的不一样。

大公主能许诺给火罗部什么?

而李唯能给裴家什么?

免死金牌,圣意眷顾,郡望飞升,子弟蒙荫。

只要裴氏女安心待在后宫,服侍皇帝与皇后,得一子长成后被封王,裴氏三代地位安然稳固。

这已经遥遥领先其他世家门阀了。

天时地利拿捏,人和全靠父母教会,裴懿对自己的教育很有自信,如此三者全占!

他们裴氏不仅没死,还更进一步。

第一个豁出去的人,有肉吃。

这份富贵,没有人看着不眼热。

因为李唐到底会不会输给武周,亲眼见过太原城门废墟,养着私兵却如纸糊一般脆弱的太原王氏已经给了他们不需要多言的答案。

裴氏的功成名就,让所有的太原门阀,明白了个道理。

对新帝,只要忠诚,那么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献女意图谋求好处在新帝这里是不可能的,但是先做了事,好处和安稳定心丸,新帝会直接打包让内侍亲自送还到家。

而紧随其后,甚至只能说是慢了半步的温家,同样也得了不逊色于入宫为四夫人的好处。

【朕绍天明命,抚育万方。咨尔秘书监温彦博之孙女温氏,毓德清门,含章柔则。秉蕙心而慎德,秉礼教以修容。齐王李兆,天枝炳曜,宗藩懿范。今嘉其门风,式遵旧典,以桃夭之咏,结朱陈之好。

可册温氏为齐王妃,备礼册命。其有司择吉日备六礼,以翟车珠冕迎入王府。尔其克勤妇道,协赞王猷。奉蘋蘩而肃雍,佐琴瑟以和鸣。永绥福履,以光庆祚。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等等,李兆?

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这不是那个琅阳郡王之子?

但他们连‘惨死’李牧元的面都见过了,说李兆早早离开长安投奔新帝,他们也不感觉有什么奇怪的。

齐王啊……

当真是飞升。

如今的封号,除去女帝的瞎折腾以外,都十分的保守。

‘齐’这个字很大,仅次于秦晋,端看这个字就知道李唯与李兆的关系究竟是几何。

温家虽失一子,却得一‘贵婿’。

虽说李兆在京中的名声狼藉,实在让人没眼看,可再一想……他们皇帝的名声在长安如何?

实际相处以后,品一品,长安城里的传言,除去姓甚名谁外,还有半个字是真的?

再向那些民兵探了探口风,得知齐王竟位同摄政王、兼任国子监祭酒一类的职务、内定大学士……

温家也是直接沸腾了。

对书香门第来说,这贵婿实在是太对了。

帝王不仅给恩赐,给的恩赐还恰好拿捏,这就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感激涕零,庆幸自己的明智之举,甚至得了便宜以后还砸吧嘴的感慨,‘害,可惜,早知道再拼一拼了’。

世家的投机,李唯的厚赏,民的安稳,使李唯迅速的、以一种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方式,稳稳的盘踞在了太原。

也就是在裴家拿出压箱底的底蕴,准备给李唯在太原完成‘纳妃’礼的时候,武周的军队这才姗姗来迟。

这一日,由府兵凑出的两百人先锋队先一步上岸。

请收藏:m.qibaxs10.cc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