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浦长能在这时候见到温梨笙和谢潇南,自是打心眼里高兴的,面上的笑容都没敛起来过,连连称好,上了马车,与两人一同前往皇宫。
车上温梨笙挨着温浦长坐,嘴巴一直在说,基本没有停过。
她向来是话多的,以前在沂关郡的时候,都能拉着温浦长一直说,如今在奚京,隔好几日都未能见上一面,自然话就更多了,整个车厢里都是她的声音。
谢潇南看着她笑,虽极少应声,但也将她说的话都仔仔细细的听着,从不打断制止,显得极其有耐心。
温浦长见了,心里也高兴,暗道这小两口感情十分好。
有时候温梨笙啰嗦起来,他这个当爹的都嫌烦,谢潇南却没有半点不耐烦之色,好像还听得津津有味。
马车摇摇晃晃进了皇宫之中,前前后后有不少马车同行,都是其他大臣和其家眷,瞧见是谢家的马车后甚至会靠边让行,一路就这样畅通无阻地过了几重门,马车再不能往前,只能下地步行,车上三人便下来。
谢家的马车有着极为明显的辨识特点,停下的时候就已经引起周围人的主意,纷纷停下脚步朝这边张望。
最先下来的是月白衣袍的谢潇南,他墨发披着,发上戴着一个羊脂玉簪,被灯火笼罩的眉眼轻敛,收了些许平日里的恣意,月白的颜色衬得那张白皙俊俏的脸极为温和,抬眸时探出手,站在皎皎月下,俨然是京城里自小被赞不绝口的天才少年郎。
就见一直纤纤玉手从车帘里伸出来,搭在谢潇南抬起的手上,继而一个满眼笑意的姑娘就探出来,撑着他的手一下就从马车上蹦下来,跳下来的时候没注意,半只脚踩在谢潇南的锦靴上,留下一个浅浅的印子。
她撤开脚,装傻道:我刚刚好像踩到了一个什么东西。
谢潇南也笑着回:有可能是你那倒霉夫君的脚。
温梨笙笑嘻嘻地往他怀中凑,后头温浦长就走下来,瞧一眼这金碧辉煌的皇宫,叹道:只怕这天下最热闹之地,就是皇宫了吧。
温梨笙伴在谢潇南身边,连同着温浦长一同往赴宴的大殿走去,走到亮堂的灯盏下,众人这才瞧清楚她的脸。
明眸皓齿,眼中含笑,她有着一张十分明显的北方人的脸,鼻尖微微翘着,显得俏皮又灵动,她与谢潇南几乎肩挨着肩膀,让人看一眼就能猜测出她的身份。
一时间低低的议论声纷杂不断。
众人早就听说过这姑娘是从沂关郡带来的,那些个不甘心的人也只能暗地里说北境的女子勾人的手段有一套,谢潇南这才去了半年之久,心就给勾走了,回来二话不说就娶了这女子。
然而眼酸归眼酸,以谢家的地位和身份,谁也不敢在这门亲事上指点,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温梨笙伴在谢潇南身边走近大殿之中。
刚进殿门,给门口守着的太监看了腰牌,做完登记之后太监就扬高声音将他们进殿的消息报出去。
富丽堂皇的大殿里点了上百盏灯不止,殿中分了两大排在左右,都是朝中大臣携着家眷。
谢家在朝中地位高,谢岑就坐在紧挨着皇帝之下的座位,身边是唐妍,对面就是周丞相,按照大臣的官职往下排。
按理说温浦长应该坐在稍远一些的位置,但由于他现在也是谢岑的亲家,又是跟谢潇南一起来的,于是连带着一起坐在了谢岑的身边,距皇帝只有几步远的距离。
谢潇南跟皇帝梁怀瑾算是一起长大的,关系极好,这会儿他走到梁怀瑾跟前,很是随意地躬身拜礼:皇上万安。
谢岑道:晏苏,好好行礼。
梁怀瑾立马笑道:不必多礼,今日是家宴,哪有那么多规矩。
说罢又看向温梨笙:平日里藏得这么紧,今日可算是带出来了。
谢潇南哼笑一声:我可没藏,她自个都整日往外跑,每回还要上街去找。
温梨笙也学着温浦长的样子行礼,再抬头望去时,就见座上一身常服的皇帝,想起去年在沂关郡,他还站在谢潇南身边,像个温文尔雅的公子,不喜欢说话,大部分时间都在旁听。
没想到如今竟成了皇帝,说起来她也是跟皇帝一起游过街的人。
梁怀瑾又将目光移到温浦长身上,说道:温侍郎,在奚京一切可还习惯?
温浦长拱手回道:多谢皇上垂爱,臣在奚京一切尚好,只不过就是差事太少,平日里总是清闲。
梁怀瑾笑道:别人都是事越少越好,温侍郎倒是恰恰与旁人相反。
温浦长道:臣是忙碌习惯了。
梁怀瑾就道:先前给你提位之时朕应允过你,只要你想回沂关郡随时可回,若是在奚京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大可跟朕说就是。
温梨笙听闻转头看了一眼父亲,心说这老头先前还装得那么可怜,说要摔断腿跟皇上请辞,实际上皇上自个都给他留了后路。
梁怀瑾问了两句之后,三人便依次落座,桌上摆着好菜好酒,还冒着热气,整个大殿之中歌舞不断,交谈喧闹不绝于耳。
梁怀瑾与谢潇南关系最好,自然有很多话要说,温浦长落座于谢庚的隔壁,这两人维持了十几年情谊的同僚也聊得正欢,温梨笙夹在中间也不知道该跟谁说话,只得一边吃着菜,一边听他们聊天。
起初梁怀瑾与谢潇南就随便聊了些家常,酒宴过半,殿中的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温梨笙因为太过无趣慢慢地就开始有了困意,打了两个哈欠,正昏昏欲睡之时,就听到梁怀瑾说道:
晏苏,如今大梁内忧已平稳,江山尚稳固,但外患问题仍然存在,从你先前上报的消息中看,诺楼国对大梁国土虎视眈眈,萨溪草原上的数众游牧族也有不少存着反心,依你看,该如何解决?
温梨笙听到后一下就清醒了,想起被放回诺楼国的洛兰野,前世诺楼国是趁乱攻打了北境的边疆地带的,但他们运气不大好,正赶上谢潇南军队的鼎盛时期,正巧驻扎在北境边沿地带,诺楼国都还没跨过萨溪草原,就被打得抱头鼠窜。
后来诺楼国元气大伤,洛兰野心存不敢才指使人对她下毒,一路带回奚京,想与谢潇南谈判。
当时的结果就是,洛兰野毁了能够为谢潇南正名的所有证据,但同样也死在了谢潇南的剑下,诺楼国自那以后就没了声音。
而今世因为她的掺和,事情发生改变,大梁尚是昌盛安宁,诺楼国没有可趁之机,但洛兰野还活着,在暗处里盯着大梁的北境,这是仍然没有解决的外患。
第110章
温梨笙起初还没想明白梁怀瑾为何会突然提起这事。
但很快地,就听见谢潇南问:诺楼国多年来对大梁国土贼心不死,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将诺楼国收入麾下,划入大梁国土之中,而萨溪草原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对皇权不服的游牧之族,但那些都是种族之间也是水火不容,相互抗衡,目前没有形成绝对的一股势力,要处理起来也是相当容易的。
你说的与我想的一样。梁怀瑾道:但眼下萨溪草原之族没有起反,若强行管制恐怕会引起草原上其他游牧族的反心,眼下沂关郡的地道炸毁之后,诺楼国尚为安分,若攻打诺楼国需得从长计议,所以我需要有人驻守北境,盯着心怀不轨之人,以防北境发生动乱,晏苏觉得,谁人比较合适?
话一出,谢岑和谢潇南同时笑起来,就连温浦长也没忍住笑着摇头。
温梨笙愣愣的,后知后觉梁怀瑾说的是需要有个人驻守在边境,防着那些对大梁国土和皇权虎视眈眈之人,而这驻守北境的人选必定是皇帝极其信任的,因为一旦与北境那些有反心之人勾结,北境很容易就会沦陷,就好比若是这十几年沂关郡的郡守不是温浦长,若是随便那一个心生贪念之人,与胡贺梅三家勾结,诺楼国的人早就将地道挖通占领北境,大梁的战争也早就打响,何故能拖十多年,等到谢潇南来收网。
然而梁怀瑾最为信任的人,就只有谢潇南,况且谢家这么多年久居高位而不下,就是因为谢家军功不断,时时刻刻为守护大梁站在一线,这才能稳固在大梁的地位。
恋耽美